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洋环境用CFRP筋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王青沙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CFRP筋)复合材料,研究CFRP筋的力学性能,分析CFRP筋在去离子水和盐溶液侵蚀环境下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CFRP筋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去离子水和NaCl溶液浸渍CFRP筋复合材料后,CFRP筋复合材料的质量变化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和弯曲强度保留率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NaCl溶液和高温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更大.但是,在70℃NaCl溶液中浸渍90 d后,CFRP筋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和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88.6%和85.7%,说明CFRP筋复合材料在水或盐溶液侵蚀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因此,CFRP筋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

    碳纤维环氧树脂CFRP筋力学性能耐久性能

    片状和颗粒状氢氧化镁对聚氯乙烯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

    王文娟陈静静陈峙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氯乙烯(PVC)作为建筑材料被广泛使用,然而该材料阻燃性能不佳,易于燃烧.研究在PVC中掺杂适量的阻燃剂氢氧化镁(MH),对比了颗粒状(MHP)和片状(MHW)对聚氯乙烯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掺杂用量下,PVC/MHP的综合性能要优于PVC/MHW试样组.相比于PVC材料,PVC/40%MHP的弹性模量为2 080 MPa,增加了69.8%.PVC/30%MHP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67 MPa,增加了26.4%.PVC/10%MHP试样的总放热量为11.6 MJ/m2,下降了72.1%;总产烟量为0.06 m2/kg,下降了92.9%;在600℃时,质量保留率为28.6%,热稳定性得到提升.

    聚氯乙烯氢氧化镁力学性能阻燃性能

    高强度PMMA复合塑料混凝土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许明明刘邦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备了高强度PMMA复合塑料混凝土材料,并探究不同PMMA掺杂量对复合塑料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材料的力学性能方面,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劈裂抗拉强度均随着PMMA掺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PMMA掺杂量为6%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各项性能也达到最优.复合混凝土材料在冻融前后以及高温的条件下也能够保持其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说明制备的复合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

    基于Moldex3D软件在PP薄板注塑件中冷却水路布置对冷却时间的影响

    马强富露祥李金明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路布置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并建立水路数量与冷却时间之间的经验公式.研究基于传统加工条件下的水路冷却系统设计,以尺寸为200 mm×100 mm×2.24 mm的聚丙烯(PP)薄板注塑件为研究对象,利用NX UG10.0对PP薄板注塑件进行三维建模,使用Moldex 3D分析软件对选取不同的水路数量及间距组合进行有限元分析.将基于冷却系统设计经验公式计算出来的冷却时间与Moldex 3D分析软件模拟得到的冷却时间进行比较后,推导出水路数量与冷却时间之间的经验公式.该公式以水路数量、水路间距等作为自变量,以冷却时间作为因变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只考虑水路数量、水路间距的前提下,在水路数量为30根,间距为22 mm时,最符合预期要求.同时发现,有效传热面积的变化对冷却效率影响显著,而水路间距的变化对冷却效率影响不明显.

    冷却水路系统经验公式NXUG10.0Moldex3D有效传热面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结构及老化性中红外光谱研究

    王丽欣陈硕王昆安盼...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分子结构和老化性进行研究,通过中红外(MIR)光谱和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开展了不同温度下ABS树脂的结构和老化性测试.结果表明:ABS树脂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腈基结构、ν丁二烯结构、ν聚苯乙烯结构、ν烃基结构及ν羰基结构.在293~573 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ABS树脂主要官能团(ν腈基结构、ν丁二烯结构和ν聚苯乙烯结构)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发生明显的红移或者蓝移现象,其吸收强度均有明显改变.这一现象说明ABS树脂结构抗老化性能降低,主要受到丁二烯结构、腈基结构及苯乙烯结构的协同效应影响.研究拓展了MIR及TD-MIR光谱对重要塑料和树脂的结构及老化性的研究范围.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中红外光谱变温中红外光谱结构老化性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增黏PET的研究

    程洪鹏薛茗心燕志祥谭志勇...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反应挤出,研究了扩链剂HDI的含量对PET的特性黏数、熔体流动速率、热性能、熔融结晶行为、结晶形态、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遍加工,当扩链剂用量较少时,PET的特性黏数略有升高,当扩链剂的用量超过1.0%后,随着HDI用量增加,PET的特性黏数逐渐增加,超过1.6%后,PET的特性黏数略有降低,熔体流动速率随扩链剂用量增加逐渐降低.扩链剂的用量较多时,PET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结晶度也略有降低,熔融峰向低温偏移.扩链剂的加入并不影响PET的单晶结构,随着扩链剂用量增加,PET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扩链反应特性黏数

    聚氨酯化丙烯酰胺改性醛酮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谢高艺文耀锋马春平欧德培...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将丙烯酰胺与环己酮、甲醛共同反应制备高羟值的醛酮树脂,研究了醛酮配比、丙烯酰胺用量对所制备醛酮树脂羟值和黏度的影响,再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所合成的丙烯酰胺改性醛酮树脂进行进一步改性,并分散于水中制得聚氨酯乳液,利用所制得的乳液调配色浆并印染在棉织物上,研究不同色浆的印染织物着色、耐摩擦和耐皂洗等性能.结果表明:添加丙烯酰胺进行反应可以有效提高醛酮树脂的羟值,适当增加甲醛含量有利于增加丙烯酰胺改性醛酮树脂的羟基含量,其中,反应物比例为n(丙烯酰胺)∶n(甲醛)∶n(环己酮)=0.05∶1.6∶1制备得到chF-AM-resin-6醛酮树脂的羟值达到最大值(375 mg KOH/g),比未添加丙烯酰胺的醛酮树脂提高244%.此外,添加15%聚氨酯化后的chF-AM-resin-6-PU乳液的色浆染色的样品获得了最佳的染色效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S值提升42.7%)以及耐皂洗性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由3提升至4).

    醛酮树脂水性油墨聚氨酯化高羟值

    复合材料高压气瓶设计、监测及失效模式的研究进展

    祁一信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具有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好、耐腐蚀、承压能力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海、汽车制造等行业.文章对国内外复合材料高压气瓶的设计优化、在线监测和失效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设计优化主要基于网格化理论和有限元分析,在线监测主要有声发射、超声导波、电磁超声等方法,失效模式主要是爆破失效和疲劳失效.航天、航海、汽车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和高需求将促进复合材料高压气瓶的分析计算、设计优化、损伤破坏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持续发展.

    复合材料高压气瓶设计优化在线监测失效模式

    UHMWPE动态成型研究进展

    胡松喜陈新度何俭恒李锐伟...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成型过程中引入各种动态力场或多种力场耦合作用,有效解决了模压、烧结等静态成型方式存在的成型周期长、能耗高、难以制造高性能UHMWPE制品、难以应用于UHMWPE复合材料成型等问题.文章先后分别阐述了高速冲击力场、超声振动力场、剪切/拉伸力场、脉冲振动力场、脉冲振动力场协同熔体流场等动态力场在UHMWPE及其复合材料成型的研究和应用,重点分析了各个动态力场作用下UHMWPE动态成型原理和成型特点,最后对比分析各个UHMWPE动态成型方式的优缺点,得出拉伸力场、脉冲振动力场以及脉冲振动力场协同熔体流场作用能明显地改善UHMWPE性能,为UHMWPE高效成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动态成型

    可生物降解材料对聚乳酸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曾永攀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乳酸(PLA)因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高刚度、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可持续生物基聚合物之一.然而,其固有的脆性和较差的延展性限制其更广泛的应用.研究者们通过各种材料对PLA进行增韧改性,尤其是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对PLA的增韧研究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文章介绍了PLA的合成和增韧机制,综述了采用各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如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酯(PBSA)、聚己内酯(PCL)、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3-羟基丁酸酯(PHB)、淀粉和木质素等对PLA增韧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增韧的关键因素和机理,最后对可生物降解材料增韧PLA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可持续PLA的增韧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聚乳酸可生物降解材料增韧微观形貌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