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快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快报
水利水电快报

魏山忠

月刊

1006-0081

SLSDKB@yahoo.com.cn

027-82828675

430010

武汉解放大道1863号

水利水电快报/Journal 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广、快、精、准”地传递国外水利水电及主要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信息,有重点地报导国内外水利水电行业的重要信息和重大技术问题,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和水利水电科技的持续、快速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路径研究

    杨祥林杨洁丁琳颜兴鲁...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仅是促进区域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其生态治理体系与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举措.通过梳理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成效,发现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生态补偿资金较少、补偿方式单一等.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从正确树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治理观念、健全全流域的长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路径,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生态保护补偿补偿资金生态治理长江经济带

    流域水电开发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及应用探讨

    胡雅杰董磊华金弈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内各利益相关方资源互补、经济互惠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服务均等化与发展公平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模式、基准、资金来源等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目前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结合流域水电开发的特点,分析了流域水电开发的横向生态补偿及资金来源,探讨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在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电开发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面向流域上下游发电企业间的横向补偿机制和面向项目管理的横向考核奖惩机制两方面的应用建议.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水电开发环境管理金沙江中游

    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研究

    邓冉付思文
    13-1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调节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保护和发展利益关系、平衡区域发展差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四川是全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千河之省,作为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发展大后方,肩负着"生态"与"发展"的双重使命.分析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发展历程和现存问题,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在生态补偿资金、考核标准、补偿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需不断拓宽市场化渠道、改进考核机制、丰富补偿模式,促进四川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进而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四川省

    1981~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河以北段冬季冷暖变化特征分析

    李景刚陈晓楠孙德宇任亚鹏...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调度,基于中线工程沿线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平均值、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并依据国家冷暖冬等级划分标准,在年度尺度上,对安阳河以北段近41 a来冬季冷暖变化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1981~2021年,各站冬季平均气温基本为-5~3 ℃,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南北温差基本为3~4℃.②1981~2021年,各站冬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整体上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温幅度为0.113~0.713 ℃/(10 a),整体表现为南北升温速率低,中部升温速率高的特点.③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80年代各站冬季平均气温最低,多为偏冷年份,整体上1980,1990和2010年代表现为升温趋势,2010年代升温最为显著,而2000年代则表现为降温趋势.其中,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各站冬季平均气温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平均气温标准差均超过了 1.0℃.④近41 a区域暖冬年共出现12次,主要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冷冬年共出现18次,其中,1980年代最多,1990年代最少,自1990年代末期开始,区域冷冬年、暖冬年时常交替出现,而在2014年后,区域暖冬年明显偏多.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化冰期输水调度、提升冬季渠道过流能力提供参考.

    冷暖变化冬季气候特征冰期输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河

    鄱阳湖不同水域实测水位分析

    陈明华何彧周子豪周密...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鄱阳湖水域类型有碟形湖、围垦湖、河道等,这些水域具有独特水位变化规律,选取鄱阳湖碟形湖水域代表"沙湖"、围垦湖水域代表"珠湖"、河道水域代表"赣江吴城段"这3类水域,基于对2022年水位实测数据进行水位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碟形湖水位变化受河道水位影响,丰水期碟形湖与河道联通,枯水期则隔离;②围垦湖水位不受河道水位影响,且丰水期也不受鄱阳湖水位影响,水位由围垦湖降雨及闸口人为控制影响;③ 河道水域水位变化受上游来水影响且变幅较大.碟形湖、围垦湖和河道这3类水域的水位变化特征不同,应按水域分类开展鄱阳湖研究.

    碟形湖围垦湖河道水位变化相关性分析鄱阳湖

    基于GNSS三维水道观测技术的水深测量

    魏猛黎鹏崔志芳张晓萌...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GNSS三维水道观测技术在长江中游及汉江中下游水深测量精度问题,基于国内外目前水深测量研究现状,阐述了传统验潮模式与GNSS三维水道观测模式两种水深测量基本原理,通过Hypack软件获取GNSS动态测高数据,对试验区内两种模式下水深测量数据的精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测区内分段高程转换模型精度与GNSS定位精度均为良好.GNSS三维水道观测数据与验潮数据相比,水位互差小于0.1 m的测点占比大于95%,满足相关行业规范要求,证明GNSS三维水道观测技术在长江中游及汉江中下游河段具备一定可靠性和精确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GNSS三维水道观测验潮水位水深测量长江中游汉江中下游

    基于改进Yolov8的侧扫声呐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陆彬毛义萱王露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目标检测方法难以适应侧扫声呐图像高噪声、多畸变、特征贫瘠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侧扫声呐目标检测方法.在网络训练阶段,于Yolov8主干网络中引入RCS-OSA模块,进一步提升Yolov8主干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在推理阶段,通过重参数化卷积来增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并将其简化为单一分支,减少内存消耗.之后,使用BiFPN替换Yolov8网络特征融合模块,通过反复应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多尺度特征融合,进一步优化对不同尺度特征的融合结果,提高对多尺度特征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各项定量和定性评价中均超越了原始Yolov8网络检测方法,平均精度均值(mAP)提升了 6.3%.

    侧扫声呐Yolov8图像目标检测RCS-OSABiFPN

    分区监测诊断方法在城镇排水管网排查中的应用研究

    周梅李政熊文闵志成...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排水管网的管理水平,基于划分监测诊断单元,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采用在线监测技术,运用水量平衡关系核算、水质拓扑关系分析、旱天基本入渗分析等方法开展应用研究,定量评估排水管网的运行状况,对排水管网运行情况进行系统性诊断,评估排水管网的健康状态.结果表明:针对入流、入渗非常严重的片区,对片区的入流、入渗情况复核结果与前期评估结果一致,说明城镇排水管网分区诊断技术在管网排查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开展管网修复和设施改造工作奠定基础.

    排水管网分区监测诊断入流入渗

    长江口南支河段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

    黄勇黄卫东栾华龙杨翰林...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口为海陆双向河口,其南支受洪潮共同影响,河道演变较为复杂.在分析南支河段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工模型,重点开展了南支演变趋势预测研究.河演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之后,徐六泾人工节点基本形成,上游河势变化对南支河床演变的影响明显减弱,南支河段江岸基本稳定,滩槽位置相对稳定.定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河段最大涨急流速为2.26 m/s,最大落急流速为2.69 m/s.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2016~2020年(循环4次)+100 a 一遇水沙年+300 a 一遇水沙年试验条件作用后,典型断面最深点相对冲深约7.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段演变分析提供参考.

    河道演变河工模型演变趋势长江口南支河段

    长江下游贵池河段凤凰洲右汊萎缩原因分析

    江磊王罗斌曾子悦叶小云...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池河段位于长江干流下游,近年来凤凰洲右汊持续萎缩,对河势稳定及沿岸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目前右汊萎缩的原因尚不清楚,厘清右汊萎缩的原因对河段后续开展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池河段1970~2021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沙资料,对贵池河段凤凰洲右汊的演变和萎缩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凤凰洲右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萎缩,经历了快速萎缩(1974~2003年)和缓慢萎缩(2003~2021年)两个阶段,目前枯季分流比仅2.0%.右汊的快速萎缩主要与上游河势变化导致的主流坐弯、汊道进口远离主流区有关;缓慢萎缩则主要与目前两汊动力条件的差异有关,左汊冲刷动力远大于右汊.

    河道演变汊道分流比水动力条件贵池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