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洛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洛学院学报
商洛学院学报

陈永庄

双月刊

1674-0033

slsf@chinajournal.net.cn

0914-2329410

726000

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商洛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luo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在省内外有一定声誉,特别是在专科学校学报中具有一定优势。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李白的商於之旅及其古道记忆

    卢燕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途径商於古道,留下诸多诗什.据杨齐贤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统计,诗中所见商於古道之地名有商山、商州、石娥溪、西岩、四皓墓等,所见古道之人事有四皓、裴使君(延庆)等.同时,李白诗中又有南山、商山皓、南山皓等地名与人名的别称.通过诸多地名、人名及人事,不仅可以探究诗人商於之旅的路线及其诗歌活动,还可以管窥商於古道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对诗人羁旅情感的影响.

    李白商於之旅古道记忆

    杜牧的商於之行及其古道书写

    刘文卿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牧商於之行,除其存文自述的四次以外,另有至少三次.今见杜牧诗中,共十三首涉及商於之路.诗中地名,有"商山""秦岭""青泥阪""蓝桥""蓝溪桥""丹水""麻涧""层峰驿""武关""青云馆""富水驿".杜牧的商於诗作,体现其反思历史之理性,追慕忠正耿直之谏臣,抒发经世理想与桑梓情结,蕴含生计与亲情之双重压力,亦短暂流露出归隐志趣,表现出较丰富的文化意涵.

    杜牧商於古道行迹诗作

    元稹商於古道行迹及相关诗歌的多维书写

    沙贝瀛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稹一生三次经过商於古道并有诗纪行.其商於诗作中既有蓝田、蓝桥驿等人文地理意象,也涉及秦岭、辋川等自然地理意象.这些诗作可以呈现诗人古道羁旅的行迹路线,勾勒出古道地理概貌;展现诗人记录景致、吟咏四皓、题壁留诗和寄诗酬赠等丰富的诗歌活动;反映出诗人达观的人生心态、昂扬的政治热情、寄情怀人的思念关切和面对年华流逝与物是人非的人生之悲.其行迹及诗作皆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稹商於古道行迹路线诗歌活动思想情感

    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地域文化视域中的贾平凹《秦岭记》解读

    王俊虎李明泽
    20-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岭记》是贾平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被誉为贾平凹的"山海经".《秦岭记》继承了《商州三录》《山本》的秦岭叙事,但又不同于贾平凹从前的写作模式与叙事结构,它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七个秦岭故事,以展现广博的秦岭地域风貌及特色文化为主,从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三方面呈现出贾平凹对秦岭全方位的观察与理解,并试图破解秦岭数千年所沉淀下的"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的文化密码,探究贯通秦岭的物质现实与精神观念.

    贾平凹《秦岭记》地域文化

    论陈彦小说《喜剧》的戏剧化书写

    熊英琴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文体学家,陈彦的小说不仅借助戏剧戏曲元素,更以戏剧的时空结构、人物塑造、言语表现等舞台技艺深入叙事艺术内部,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戏剧化小说模式.《喜剧》尤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其场景化、脸谱化、舞台化的文学建构和审美实现,不仅标识了陈彦小说创作本身的开放性、跨界力和融通性,也显露了作家立足媒体新时代的新型文学理念与传播取向,为时代文学发展路径的开拓做了范式性探索和成功引领.

    陈彦小说戏剧化《喜剧》美学效应跨体写作

    贞固至刚:论忆秦娥与温如风的倔强之气

    李渊源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主角》中的主要人物忆秦娥有一种"倔"的性格特征.这种倔强之气让忆秦娥能在绝望中坚韧地反抗生活中的苦难,也让这个放羊娃在秦腔艺术领域终成一代名伶.在小说《星空与半棵树》中,主要人物温如风也展现出了"倔"的脾性.温如风一直倔强地走在上访的道路上,他希望以倔强地上访来抵御欺辱.这两个主要人物在小说中展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倔强,让他们的人生轨迹上升到了普遍的存在形式——"每个人都要在反抗绝望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有所褒扬.

    忆秦娥温如风倔强贞固至刚自强不息

    试论李育善散文及其非虚构写作

    张文诺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陕南农民的生活变迁与思想情绪,揭示了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现了鲜明的现实感.李育善的散文视角独到、观察细致、笔触优美、富于哲理,拓宽、丰富了非虚构散文的题材与写法.

    李育善散文非虚构《走过丹江》

    跨文化视阈下陕西旅游文本外宣翻译

    高宝萍王鑫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内外游客钟情的旅游目的地.陕西旅游文本的外宣翻译主要存在重语义轻信息、文化缺省、语言表达误差等问题.对此,译者应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的要求,立足源文众与译文受众之间的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恰当地处理文化信息、充分尊重目的语受众需求与习惯.

    跨文化交际陕西旅游文本外宣翻译

    认知识解许渊冲唐诗英译"意美"的重构

    李亚萍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认知识解机制的辖域、详略度、视角和突显四个要素分析了许渊冲唐诗英译文本.研究发现,许渊冲通过补充缺省辖域、互换语言表达的层级范畴、转换人称视角和改变分句主位与述位或在述位中增加新信息的策略,向目的语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清晰可见的场景,从而关照其阅读期望,重构了唐诗的意美,同时也说明认知识解译者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揭示译者重构译文过程中复杂的心智路径.

    认知识解意美许渊冲唐诗英译

    况周颐词学深静说探微

    刘钰晴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况周颐对词之"静"境颇为关注,多次提到了静、穆境与深静.对其词学中的"深静说",有四个方面内容值得研究.穆境与深静同有寂寞深远之味但美学品格不同,"穆境"侧重于追求儒家的温和中正之境,旨趣在"格"."深静"之境之主体一刹与客体的照面更深邃与空寂忘我,旨趣在"深"与"情".进入深静之境的前提是主体胸次无尘,有"净"的心识和"情"的支撑.追溯深静说的理论渊源,能够发现其词学深静说融合了儒释道并继承了传统文论思想.将况周颐的深静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对比可知,深静说侧重于对精神形式"静"的捕捉,而境界说则倾向于表现宇宙与生活的真意.

    况周颐词学深静理论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