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理医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张选群;马建忠

双月刊

1004-4337

slyyzz@163.com

027-68759117;62226004

430071

武汉大学医学院

数理医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国内关于这门学科唯一的学术性期刊。刊用论文出版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信息量大、内容新颖、选题优秀的特色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系统和长江数据系统最早纳入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林梦璐程洁胡凡奉佳辉...
    481-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GWAS数据进行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因果关联性.方法 从IEU数据库下载AILD和 1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GWAS数据,从DIAGRAM联合会下载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GWAS数据,提取合格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采用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weighted median estimator,WME)和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方法进行MR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多效性分析、留一法分析和MR-PRESSO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与T1DM呈正相关关系(OR=1.244,95%CI:1.137~1.361,P<0.001).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T1DM显著增加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OR=1.111,95%CI:1.053~1.173,P<0.001)、PBC(OR=1.218,95%CI:1.133~1.310,P<0.00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OR=1.375,95%CI:1.187~1.592,P<0.001)的发病风险.未观察到AILD与T2DM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异质性检验提示SNP之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IVW模型进行MR分析.多效性分析未提示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表明,去除每个SNP后,因果关系保持一致.通过MR-PRESSO分析发现离群值,去掉离群值重新进行MR分析,其结果变化不大,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PBC与T1DM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T1DM患者发生AIH、PSC的风险增加,未观察到AILD与T2DM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自身免疫性肝病糖尿病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杨宇琳沈瑞博李振翔赵鑫...
    490-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评估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以PUFA相关遗传变异为工具变量,从GWAS数据集提取CRC作为结局指标.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作为主要分析方法,评价ω-3 脂肪酸、ω-6 脂肪酸、ω-3 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ω-6 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ω-6/ω-3脂肪酸比值与CRC风险的因果关系.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ω-3脂肪酸[OR=1.14,95%CI(1.06,1.23),P=0.014]、ω-6脂肪酸[OR=1.10,95%CI(1.03,1.18),P=0.007]、ω-6/ω-3脂肪酸比值[OR=0.91,95%CI(0.84,0.99),P=0.006]与CRC有直接因果关系.ω-3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OR=1.09,95%CI(0.94,1.26),P=0.164]、ω-6 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OR=1.07,95%CI(0.97,1.18),P=0.226]与CRC不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MR分析结果表明,ω-3 脂肪酸、ω-6 脂肪酸、ω-6/ω-3脂肪酸比值与CRC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ω-3 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ω-6 脂肪酸/总脂肪酸比值无因果关系.

    结直肠癌多不饱和脂肪酸孟德尔随机化因果推断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藏药鬼箭锦鸡儿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刘超韩春笋于进帅李涛...
    500-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藏药鬼箭锦鸡儿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寻找鬼箭锦鸡儿的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采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HAPC靶点,并将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 networks),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筛选鬼箭锦鸡儿活性成分潜在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得到鬼箭锦鸡儿的有效活性成分 25 种,成分对应的靶点 401 个.连接度最高的前8 种 化 学 成 分为 7,3',4'-Trihgdroxy flavone、Geraldone、Quercetin、biochanin A、lsorhamnetin、7, 4'-Dihydroxyflavone、Formononetin、Afrormosin.HAPC的疾病靶点共261 个;药物成分与HAPC的交集靶点共 41 个,作用核心靶点包含VEGFA、AKT1、TNF、HAP90AA1、ESR1、MMP9、ACE、F2、CYP3A4、REN;参与的生物过程、细胞复合物、分子功能主要有缺氧反应生物过程、蛋白质磷酸化正调控过程、细胞表面、大分子复合体、类固醇结合、酶结合等;关键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athways in cancer、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 种主要活性成分与ACE、CYP3A4 的结合情况很好,结合能均小于-8.5 kcal·mol-1.结论 鬼箭锦鸡儿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通路作用于多靶点来治疗HAPC,为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鬼箭锦鸡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分子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曾友袁敏明晶孙淑雅...
    509-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CBM)中自建库至 2024 年 5 月有关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0 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42 项RCT,包括 2 945 例患者,涉及 9 种非药物干预措施(耳穴贴压、高压氧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穴位贴敷、中药浴足、针刺疗法、电针、五音疗法、艾灸).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PSQI评分方面,中药浴足[MD=-3.70,95%CI(-6.04,-1.36)]、电针[MD=-3.50,95%CI(-5.36,-1.64)]、重复经颅磁刺激[MD=-3.33,95%CI(-4.70,-1.95)]、针刺疗法[MD=-2.95,95%CI(-3.72,-2.19)]、耳穴贴压[MD=-2.93,95%CI(-4.38,-1.47)]效果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中药浴足效果最佳;在总有效率方面,电针[OR=6.32,95%CI(2.97,13.47)]、针刺疗法[OR=4.41,95%CI(3.01,6.48)]、耳穴贴压[OR=3.63,95%CI(1.91,6.87)]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电针效果最佳.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中药浴足在改善脑卒中后睡眠质量的PSQI评分方面,以及电针在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此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脑卒中失眠非药物干预网状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短链脂肪酸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与治疗研究进展

    刘敉霖赵晟羽闫纪蓉潘悦...
    526-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作为心脏疾病发生、心功能恶化的重要病理基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高通量测序等实验方法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治疗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显现.本文探讨了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之一的短链脂肪酸对MF的影响,以为MF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心肌纤维化短链脂肪酸免疫炎症氧化应激

    腰椎黄韧带肥厚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毛建伟鄢卫平张维平杨琛...
    534-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韧带是椎管内维持脊柱结构稳定的重要支持韧带之一.腰椎黄韧带肥厚(ligamentum flavum hypertrophy,LFH)是由于年龄增长、肥胖、机械应力、炎症反应等导致黄韧带性质和结构发生改变的慢性病理过程.肥厚的黄韧带会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产生腰痛或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是腰椎椎管狭窄的重要病因.关于LFH的发病病因和机制的文献报道较多,但缺少相应的总结与归纳.本文从病因学和病理机制的角度出发,查阅近5年腰椎LFH相关文献,探讨并总结归纳关于LFH的病因和机制,并阐述黄韧带纤维化及靶向分子干预LFH的研究近况.

    黄韧带肥厚纤维化病因学发病机制

    乳腺巨大交界性叶状肿瘤伴皮肤溃疡1例

    赵仪之李金朋吴高松
    54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作为一种临床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发病率通常小于 1%,常见于中年女性.根据组织学特征,PTB可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其中交界性占 7%~40%.PTB肿瘤大小一般为4.0 cm~7.0 cm,大于 10.0 cm则被定义为巨大叶状肿瘤.本文报告了一例超过 20 cm的乳腺巨大交界性叶状肿瘤伴皮肤溃疡及瘤体内囊肿,并结合文献对其诊疗进行探讨.

    乳腺肿瘤叶状肿瘤皮肤溃疡交界性巨大肿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成功取出体内断裂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例

    成艳邓琼仙蒋逆立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临床建立静脉通道的常用方法之一,而PICC在患者体内断裂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和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报道了 1 例在DSA引导下成功取出糖尿病患者体内断裂的PICC导管的过程,以期为临床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导管断裂拔管困难

    模拟课程在住培医生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郑奇辉刘伟金学磊王迎斌...
    55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UGRA)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局部麻醉方式之一.熟练掌握UGRA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针对住院医师的UGRA教学并没有标准化的课程,导致住院医师的UGRA熟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模拟课程可以显著提高住院医师的UGRA熟练程度,并帮助缺乏相关基础的麻醉医师建立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本文综述了在UGRA课程中实施的基于模拟的培训方法,以提高住院医师的UGRA熟练程度.

    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模拟培训住院医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