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王海清

月刊

1005-9989

shipinkj@vip.163.com

010-67913893;83557685;67914382-227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316号京粮大厦

食品科技/Journal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轻工类核心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之一,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在食品行业中已成为发行量和影响力很大的专业性刊物,刊物内容涉及产业动态、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化工、国外信息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时效性和实用性强,主要面向食品、农业、商检、科研、高等院校等领域中从事相关行业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指示剂银量法测定小麦粉皮中氯化物的含量

    曾文锦周丽陈娟娟杨雪芬...
    316-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双指示剂银量法测定小麦粉皮中氯化物含量的方法.方法:从提取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方式、提取时间、蛋白沉淀剂用量等方面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样品提取方法.使用百里香酚酞和铬酸钾双指示剂银量法测定提取溶液中氯离子的含量,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样品中氯化物的含量.采用智能手机RGB色彩空间取色比较双指示剂银量法和摩尔法滴定终点前后体系的颜色变化敏锐程度.结果:提取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双指示剂银量法在滴定终点前后体系的颜色变化更敏感,容易判断滴定是否到达终点.10份测试样品中,氯化物的含量在1.30%~3.78%之间,平行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均小于2.57%.t检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与电位滴定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性高、可靠性好,前处理过程简单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小麦粉皮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双指示剂银量法小麦粉皮氯化物智能手机取色法RGB色彩空间

    调味酱油中苯甲酸钠的检测研究

    张思雨关红霞王琨琦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S)对酱油中防腐剂苯甲酸钠进行测定,考察了实验体系的显色时间、酸碱性(pH值)及干扰因素对防腐剂苯甲酸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于波长223.5 nm处绘制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标准曲线,R2=0.99928,其线性范围为10~40 μg/mL,方法检出限为0.2 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70%.采用乙醚-磷酸氢二钠萃取体系对调味酱油样品1、样品2、样品3进行前处理,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上述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样品1、2、3中苯甲酸钠的含量分别为0.5665 g/kg、0.6448 g/kg、0g/kg,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苯甲酸钠1.18g/kg的含量要求.乙醚-磷酸氢二钠体系的调味酱油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用时少、萃取率高等优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于酱油中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测定有快速、高效、准确等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调味酱油苯甲酸钠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研究

    刘坚孙婷琳秦时聪毛红霞...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建立了二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紫外检测器串联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样品用60%乙腈水提取,涡旋、振荡、离心、过滤等步骤,滤液过二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甲醇洗脱后氮气吹干,50%甲醇水复溶上机分析.该方法可在25 min内完成2种真菌毒素的同步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在不同水平的加标试验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回收率分别是85.8%~95.5%和87.8%~92.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3.2%~7.8%和3.2%~7.5%,检出限分别是50 μg/kg和5 μg/kg,定量限分别是100 μg/kg和10 μg/kg.该方法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准确性和重复性好.

    二合一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

    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火锅底料中的5种真菌毒素

    孟春杨吴玉田邹璐钟雪...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火锅底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latoxins 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s 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latoxins G2,AFG2)、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方法.方法:样品提取后,经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以0.1%甲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Agilent EclipsePlus C18 RRHD色谱柱分离,ESI+进行多反应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5种真菌毒素的线性范围在0.1~10.0 ng/mL,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0.1 μg/kg,定量限0.3 μg/kg.3个加标水平下(0.2、5.0、10.0μg/kg)的回收率在81.38%~97.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79%~6.18%.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火锅底料中5种真菌毒素的定性、定量检测.

    免疫亲和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火锅底料真菌毒素

    提升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前增菌速度

    索一平胡智恺李龙李爽...
    340-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缩短前增菌时间并打破副溶血性弧菌快检的技术瓶颈,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探索提升副溶血性弧菌前增菌速度的技术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适培养基配方为:大豆蛋白胨7.4 g/L、酵母浸粉9.8g/L、牛心浸粉20.6 g/L,NaCl 30.0 g/L,pH8.0.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6 ℃,转速180r/min.应用优化的增菌培养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6 h后,即可获得满足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灵敏度要求的增菌液.在添加食品基质的样本中,与GB 4789.7增菌方法相比,优化的增菌培养方法表现出了较高的增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培养基配方和改善培养条件均可以有效缩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前增菌时间.大幅缩短增菌时间可以为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快检奠定基础.

    副溶血性弧菌前增菌食源性致病菌快检

    新年新开局!共赴2024中食展?广州(Food2China Expo)"热辣滚烫"新征程!

    349-351页

    玉米风味酱粉在菌粉调味料中的应用

    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