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与机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与机械
长沙理工大学
食品与机械

长沙理工大学

黄寿恩

双月刊

1003-5788

foodmm@vip.sina.com

0731-85258200

410077

长沙市赤岭路9号

食品与机械/Journal Food & Machin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与机械》杂志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旨在指导行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指引投资方向,引导产品开发,设有权威论坛、科研开发、市场分析、提取与活性、安全与检测、生产应用、机械与设计、包装与设计、个案分析、专论与综述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母乳低聚糖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姜毅康董玲刘鸿飞潘丽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乳低聚糖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报道的母乳低聚糖超过200种.文章综述了母乳低聚糖的种类与结构、对婴幼儿肠道健康的影响、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大脑发育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母乳低聚糖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母乳低聚糖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母乳低聚糖肠道健康免疫大脑发育婴幼儿配方食品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拟制定预防和减少食品中镉污染的操作规范

    8页

    微流控系统中微泵和微阀的研究与挑战

    刘林波蒋卓申旋旋何叶...
    9-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流控芯片是由微流体系统中的驱动元件——微流体泵和控制元件——微流阀来实现微流体准确操纵.随着微流控芯片集成程度的不断提高,液体流道变得更加复杂且体积更加微小,如何在微小尺度上实现流体驱动和控制就成了芯片设计中的一个重点.文章针对微泵与微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研究等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微流控芯片微泵微阀微流体

    保健食品中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的发现、合成与鉴定

    夏金涛吴婉琴朱松松江丰...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发现、制备和鉴定一种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方法: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减肥类保健食品的 日常筛查过程中,发现了 一种疑似双醋酚汀的衍生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该化合物,并通过同位素质谱图、二级质谱图、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图推测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最终通过从头合成策略对所有可能结构进行制备,并将两种途径所得的产物进行谱图比对确证其精细结构.结果:该化合物为5-氯双醋酚汀[5-C1 oxyphenisatine di(acetate)],是一种新型未见获批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双醋酚汀衍生物.结论:该化合物的毒理药理学作用尚不明确,需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掌握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可疑结构的从头合成将有利于新型化合物的精细结构确证.

    保健食品双醋酚汀类似物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从头合成确证

    基于MTT比色和响应面法优化侧孢短芽孢杆菌最大活菌数培养条件

    宋鹏李理想赵彪王泽乐...
    28-3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获得侧 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最大活菌数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方法:在建立MTT比色法与平板计数法的相关回归方程基础上,对获得最大活菌数的侧孢短芽孢杆菌最适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初始pH、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进行优化.结果:MTT比色法与平板计数法对活菌数测定结果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联(R2>0.999);麦芽糖、氯化钙、初始pH、磷酸二氢钾为显著影响因子,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糖8.75 g/L,氯化钙0.17 g/L,初始pH 7.07、磷酸二氢钾3.73 g/L,此条件下活菌数为8.12 × 108 CFU/mL,与理论活菌数(8.25 × 108 CFU/mL)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MTT比色和响应面法优化侧孢短芽孢杆菌最大活菌数培养条件,优化后的活菌数较优化前提高了 3.02倍.

    MTT比色法响应面法侧孢短芽孢杆菌活菌数培养条件优化

    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的特性

    文宇萍刘金熙金清崔虎山...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 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40.0,38.5 kDa;比活力分别为2.18,153.10 U/mg;在丙酮酸还原中两种酶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均为8.0与40 ℃;而乳酸氧化时D-LDH-2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2.0与30 ℃.D-LDH-1与D-LDH-2对草酰乙酸、苯丙酮酸和2-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且Ca2+、Cu2+和Na+对其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Zn2+与SDS对酶活性有极高的抑制作用.此外,两种酶对丙酮酸的Km值分别为2.98,6.11 mmol/L,对丙酮酸的 Kcat/Km分别为 6.04× 102,2.28× 104 L/(mol·s),LDH-2 对 D-乳酸的 Kcat/Km 为 65.0 L/(mol·s).结论:D-LDH-1与D-LDH-2为柠檬酸明串珠菌中催化D-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基因工程D-乳酸D-乳酸脱氢酶柠檬明串珠菌

    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磷酸的绿色检测分析

    李贝贝汪薇江丰王会霞...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绿色、无需衍生化的离子色谱串联质谱(IC-MS/MS)测定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氨甲基磷酸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茶叶样品经20 mmol/L NaOH水溶液超声提取后,以分散固相萃取法(1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15 mg C18、15 mg石墨化炭黑)对样品进行净化.采用IC-MS/MS测定草甘膦及氨甲基磷酸残留,以35 m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流动相,在离子色谱柱AS11-HC-4 μm(2 mm×250 mm)上进行分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在5~2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8 2.茶叶中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的检出限均为0.05 mg/kg,定量限均为0.10 mg/kg.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1.2%~104.9%,61.5%-83.2%,RSDs均<20%.结论:该方法符合绿色分析化学要求,可用于茶叶中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残留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草甘膦氨甲基磷酸茶叶绿色分析化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吸管中甲醛迁移量

    胡云邹勇平周元元王帅...
    51-5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用于准确检测聚乳酸吸管中甲醛在水和酸性食品模拟液中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优选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水—乙腈(V水∶V乙腈为55∶45),柱温35 ℃,检测波长355 nm.优化的柱前衍生条件:酸性2,4-二硝基苯肼溶液中冰乙酸体积分数为1.5 mL/100 mL(pH 3.07),2,4-二硝基苯肼用量为甲醛物质的量的4倍,反应温度为45 ℃,反应时间为40 min.结果: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标准溶液在1.008~70.560 μg/mL的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55.247 0x-3.849 4,相关系数为0.999 5;对应的甲醛检出限为0.066 mg/kg,定量限为0.22 mg/kg,且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在13.5 h内稳定;甲醛三水平加标试验的平均回收率在92.6%~104.1%,标准偏差(n=6)在0.4%~3.3%.在迁移温度为5,40,100 ℃,迁移时间为3 h的试验条件下,甲醛从一次性聚乳酸吸管到3种食品模拟液(水、3%冰乙酸水溶液、4%冰乙酸水溶液)的最大迁移量为1.839 mg/kg,小于中国及欧盟规定的15 mg/kg的特定迁移量要求.结论:该方法准确、高效,适用于聚乳酸吸管中甲醛迁移量的检测.

    聚乳酸吸管甲醛高效液相色谱2,4-二硝基苯肼迁移

    高光谱技术结合改进LSSVM的大米脂肪酸检测方法

    付娟娟陈春茹黄珍琳孙峰...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食品企业现有大米品质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性低和效率差等问题.方法:基于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细菌觅食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贮藏大米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超参数(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进行寻优,实现贮藏大米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通过试验分析其性能.结果: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贮藏大米脂肪酸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决定系数为0.940 5,均方根误差为0.543 5,平均检测时间为1.12 s.结论:所提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可用于大米品质的鉴别与检测.

    大米脂肪酸高光谱数据细菌觅食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快速无损检测

    气相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在核桃油、菜籽油掺伪混合物含量判别分析中的应用

    吴史博刘延奇李超马宁...
    63-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识别核桃油中同时掺入多种其他植物油的多元掺伪.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核桃油、菜籽油掺伪混合物中脂肪酸含量,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气相色谱数据进行建模,并对不同比例核桃油、菜籽油混合物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法(PCA)能快速鉴别出纯核桃油和掺伪核桃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掺伪比例;Bayes判别分析将83.33%的样品归入正确的分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的判别准确率达87.50%;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判别分析,其训练集的正确率为84.21%,测试集的正确率为80.00%;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VM-ga)的判别分析,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正确率均为100%.结论:多种分析模型均能不同程度地识别核桃油、菜籽油掺伪比例,其中SVM-ga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佳.

    核桃油菜籽油掺伪混合物气相色谱化学计量判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