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曹奎

月刊

1672-3600

sqsysk@126.com

0370-2586863、2586865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55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简·爱》中的女性幸福观

    宋晓蕾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反映女性幸福观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简拒绝做"家庭天使",追求平等自由,重塑了女性自强自爱的幸福观。在各种困难和社会的偏见中,她依然能保持独立和自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维护了个体的完整性。《简·爱》一书遵循着现实主义文学"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的写作原则,简的成长历程和自我发现过程,都在塑造和深化简的性格和女性幸福观。在斗争环境转换中,简成为一个独立、自尊和有思想的女性。简的女性幸福观的形成得益于教育。简在爱的教育中,性格变得更丰富、更细腻、更平和,也更具有女性幸福色彩。

    《简·爱》女性幸福成长教育

    大历史视野下中国古代地方政府行为解析

    赵麦茹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历史视野下,影响中国古代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央地实力对比、中央的官员考核制度、地方政府管辖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与人口状况、地方政府间竞争。主要特征体现为三种属性:政治统治功能属性中的配合性、社会管理功能属性中的公共性、经济发展属性中的自主性。应时而变的动态调整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行为在长时段中的演化规律。

    大历史视野地方政府行为历时性

    秦汉时期的禳梦术探析

    韩帅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汉时期,人们迷信梦的吉凶由神灵主宰,可以预见未来,因而做恶梦之后,希望用一定的方式禳除,从而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消灾解难;一些思想家借梦言说政理,强调通过修德、修政来攘除恶梦,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依据史书记载与简牍材料,秦汉时期的禳梦术分为祭祀求福、散发祷告、驱鬼禳梦、感梦修省四种方式,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民俗文化现象和社会心态。

    秦汉禳梦简牍民俗

    宋代应天府书院名称考述

    刘明明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亦被称为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和府学,其别称的产生皆有因可据。应天府书院的正式得名,来自宋真宗皇帝的赐额。睢阳书院之称的由来,或因戚同文号睢阳先生,或因商丘旧称睢阳郡。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中"南京书院"可证明即为应天府书院。晏殊、苏轼以及其他宋人称应天府书院为府学,并非完全出于追述,其中存在宋人将府学、应天府书院之称混用的现象和主要受到应天府书院高度官学化的影响。从应天府书院的"府学"之称来由中,亦可追索到应天府书院在北宋兴学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府学北宋兴学

    烟花爆竹传统引线性质刍议——兼论新质引线的无害性

    刘方可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烟火药为主要成分的烟花爆竹引线之性质,决定了非法制造引线行为的罪名确定,意义重大。当前,传统引线之性质存在爆炸物和危险物品的分歧,影响司法裁判统一。其实,无论是从法律规范规定来看,还是从传统引线本身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来看,抑或者是从司法实践案例来看,传统引线都不应当被认定为爆炸物。它应当被界定为一种带有一定危险性的附属于烟花爆竹的易燃装置,其典型特征是易燃性和危险性。据此,非法生产引线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危险物品肇事罪而不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就新质引线而言,鉴于其既无爆炸性也无危险性,属于安全性较高的烟花爆竹产品,值得推广应用。

    传统引线爆炸物危险物品新质引线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助推河南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周超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激发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和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助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其主要存在着保障机制欠缺、城乡发展不协调以及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三大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城乡协调发展与转变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政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在促进河南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河南乃至全国县域城乡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助力"优师范"实施路径探索——以商丘师范学院为例

    陈向炜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地方薄弱师范院校通过借助高水平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基础教育能力、学校管理与发展建设等方面,整体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发展水平,推进师范教育均衡发展,建成优质师范院校,实现"优师"向"优师范"迭代升级。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优师范均衡发展实施路径

    全科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阻滞与消解

    邵洁井祥贵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向培养全科型教师是应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诉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践行教育公平的时代性战略抉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学理取向的偏差,存在目标定位不具适切性、培养主体间显现疏离性、课程体系的学科化以及保障措施的乏力化等现实阻滞。因此,应摒弃"二元对立"的理念,保持实践取向与学理取向的张力,正确理解"全科"的意涵,以小学教师的专业持续成长为旨归,着力于打造基于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课程体系,构建培养主体协同联动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开创基于"实践+"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养成生态,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连续性培养机制,探寻全科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阻滞的消解路径。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定位身份认同实践取向协同培养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学理探究与实践路径

    刘思璐张莉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素养导向性、学科整合性和问题情境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实践模式,是培育复合型人才、满足核心素养综合育人要求、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推动教学范式创新变革的重要手段。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坚持学科立场,保证主题与内容的承载力,注重学科实践导向的教学评、形、塑。其中,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主阵地,需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教师作为实施主体,应提升专业水平和跨学科素养,组建实践共同体;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拓宽教学场域、丰富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为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

    跨学科主题教学学校场域教师专业成长综合育人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郭树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