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

高晓铃

月刊

1671-4407

econtp@163.net

0871-4138386 4138387

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4楼

生态经济/Journal Ecologic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态经济》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全球第一份生态经济杂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生态经济》杂志以“深入读者、深入产业”为基本编辑思想,力图以全球视野,全面关注和报道最新生态资讯,关注全球生态经济领域的热点事件,唤起全民的生态意识,传播生态经济知识,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瞩目,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谋、企业家的助手和读者的益友。由于依托新华社、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自然之友”等专业咨询机构,发挥出版社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网络和书刊互动的资源优势,《生态经济》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影响力正日益上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王福增李翠霞崔力航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直接影响我国的低碳发展。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EBM模型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依靠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还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逐渐加剧。(2)总体上我国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3)产业集聚、城镇化水平、乡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水平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则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财政支农水平和产业结构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外部性影响。(4)各地区要优化减排增效目标,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溢出效应,以实现畜牧业低碳发展。

    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溢出效应

    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因素及模式分析

    尹国俊朱佳娴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绿色金融工具支持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有效模式尚不明晰。运用fsQCA方法,以42个浙江省县域样本为典型案例,从组态视角分析了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有效模式,最终得出六条有效路径,根据主导要素的不同,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可以分为投资主导、融资主导、多方融合三种模式。结果发现:多个绿色金融工具互相补充、共同作用,其中节能环保发展水平在多数路径当中居于核心位置,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因路径不同而存在差异。各地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影响因素分布状态采取恰当的支持模式。

    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生态资源价值模式

    中国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脱钩关系及时空格局演化

    白洋李亚茹
    176-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生态效率发展的动态脱钩关系,对依托快速交通建设布局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快速交通系统和旅游生态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采用Tapio脱钩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揭示二者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化规律与状态转移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快速交通系统发展水平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旅游生态效率则波动下降。(2)研究期内,省域和区域层次的脱钩关系均以强负脱钩为主。(3)省域主流脱钩关系呈现多种脱钩类型交替嬗变的时序演化特征,存在连接状态覆盖范围逐渐压缩、脱钩北上和负脱钩南下的空间转移趋向。(4)省域脱钩状态主要发生向"上"转移,负脱钩关系的稳定性最强且存在空间集聚倾向,不同脱钩状态的邻域对省域脱钩状态转移存在明显异质影响。

    快速交通系统旅游生态效率脱钩关系马尔科夫链中国

    社会福利水平与资源消耗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

    王璐方行明
    18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社会福利水平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协调程度。然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并对各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期间内,中国社会福利水平与资源消耗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仅个别年份存在回落现象;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低于东、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后来居上,于2017年反超东部地区;上海、北京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天津2015年后耦合协调度递减明显。(2)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外商投资以及政府规模显著驱动社会福利水平与资源消耗耦合协调发展。(3)社会福利水平与资源消耗耦合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地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驱动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结构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方向相反。

    社会福利水平资源消耗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空间效应分解

    国有资产改革对自然资源资产"两权"分离的启示与借鉴

    林霖黄志豪康琴陈丹...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的改革历程。在此过程中,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逐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两权"分离的路径。鉴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较强相似性,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在促进国有资产"两权"分离中的关键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分离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在完成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后,建议管理方式由"资源管理"逐步转向"资产管理",授权设立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两权"的有效分离,从"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资产"的二级管理体制转变为"自然资源部门—自然资源投资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资产"的三级管理体制,以期为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的有效监管和资产增值提供改革思路与参考。

    国有资产改革自然资源资产"两权"分离投资运营公司

    环境分权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王晗阚萧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而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检验了环境分权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环境分权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空间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核心结论依然成立。(2)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及环境监测分权对工业绿色发展在影响方向或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提升,强化了环境分权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4)相比于东部地区,环境分权及其细分指标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边际效应更强;相比于2005-2012年,2013-2020年环境分权及细分指标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因此,建议建立跨级环境治理协作机制,强化数据透明度和公信力,明确权责匹配原则以及在环保垂管体制下细化环境分权政策。

    环境分权工业绿色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

    中国食物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差异与情景分析

    侯欢鲜帛彤隋明杉许雅琳...
    210-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采用混合LCA-IO方法对中国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四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食物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0%以上;(2)人均消费、消费结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3)通过情景分析,以大豆和蛋类代替肉类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实现温升1。5℃的目标。此外,水产品和单胃肉的替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论文最后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温室气体排放LCA-IO模型食物消费结构情景分析可持续消费

    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代富强张霞赵鹏逸蔡元英...
    22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模式、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总体符合"中心—外围"结构模式;(2)区县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为上海、江苏、浙江;(3)产业集聚对其企业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劳动力和边界效应与企业新增量关系显著,环境规制作用存在地区差异。

    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产业集聚环境规制SARAR模型长江经济带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沈甜玲
    230,封3页

    《生态经济》投稿须知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