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阜宁不同生境鸟类群落谱系和功能多样性

    陈婉袁思佳刘威陈明杰...
    1746-1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境类型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是生态学关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对江苏阜宁县域内农田、林地、湿地和城镇等4种生境鸟类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从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功能多样性3个层次探究不同生境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共记录鸟类115种,隶属15目40科.物种多样性在林地生境最高,然后依次为农田、湿地和城镇生境.谱系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变化模式不同,农田生境的谱系和功能多样性较其他3种生境高.比较分析生境间3种多样性指标的季节变化,发现多样性指标在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阜宁县域内鸟类群落多样性受生境影响较大.标准化效应值分析表明,各生境群落谱系和功能多样性均呈现出聚集趋势,生境过滤主导鸟类群落的构建.本研究揭示了阜宁县域范围内鸟类资源现状,环境异质性维持较高的鸟类多样性,生境类型的多样化为保持高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提供有力支持.

    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农田生态系统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日活动节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王嘉瑜华俊钦陆帅赵玉泽...
    1755-1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平靖关村布设红外相机25台,记录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活动节律,并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白冠长尾雉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白冠长尾雉日活动节律不同,呈现错峰现象.5-7月是雏鸟集中出现的时期,育雏雌性成鸟有2个活动高峰期,而同期非育雏雌性成鸟有3个高峰期,雄性成鸟高峰期则不显著,不同性别白冠长尾雉的日活动节律有明显差异;7-9月是亚成体逐渐增多的时期,亚成体、同期雌性成鸟和雄性成鸟在清晨、中午和傍晚均有3个高峰期;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白冠长尾雉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均较高,其中重叠最高的为亚成体和雌性成鸟,重叠系数达0.96.研究表明,白冠长尾雉日活动节律在年龄和性别间均存在差异,自身生活史阶段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对白冠长尾雉保护建议.

    白冠长尾雉红外相机亚成体核密度估计法平靖关

    景观湖不同水生植被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滔陈如王海艳毛文静...
    1762-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9年7月(丰水期)、2019年10月(平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对某景观湖生长睡莲(Nt)、菹草(Pc)、荷花(Nn)3种不同水生植被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了不同水生植被区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Nt、Pc和Nn区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41、46和35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分别占各植被区种类数的39.02%、36.96%和34.29%;Nt、Pc和Nn浮游植物丰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9~16.06)×107、(0.59~8.83)×107和(0.20~1.79)×107 cells·L-1;Nt 区和 Pc区浮游植物丰度均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而Nn区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小球藻属(Chlo-rella sp.)、伪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为各植被区的常见优势种;各植被区Pielou指数和Shannon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77~0.86和2.08~2.86,表明景观湖水质整体介于轻污染到中污染;空间维度上,影响Nt和Nn区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和总氮,而Pc区浮游植物丰度主要受水温和总氮的影响;时间维度上,丰水期影响各植被区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枯水期则转变为溶解氧.因此,水文期更替和水生植被类型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造成各植被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生植被景观湖

    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红春朱挺兵龚进玲胡飞飞...
    1769-1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支流(麦曲、金河、昂曲、热曲)共8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9属119种,其中硅藻门最多,有87种,占总种类数的73.1%;各支流种类数较干流丰富;各调查断面的浮游植物密度为 1.11×104~1.78×107 cells·L-1,均值为 1.57×106 cells·L-1;生物量为 0.01~6.44 mg·L-1,均值为 0.88 mg·L-1;除金河外,其余支流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干流的平均密度(8.71×105 cells·L-1)和生物量(0.50 mg·L-1);春季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2.73×106 cells·L-1)和生物量(1.51 mg·L-1)均大于秋季(4.18×105 cells·L-1,0.24 mg·L-1);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的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2.83和0.74;不同时间段干支流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的时空差异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对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CODcr、pH、溶解氧和水温;建议对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进行常态化监测,以期为澜沧江西藏段水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澜沧江浮游植物时空动态环境因子冗余分析

    长江下游如皋江段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群聚结构特征

    薛向平方弟安徐东坡张桂宁...
    1778-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下游如皋江段处于感潮河段,受到潮汐作用强烈,同时该江段的长青沙和民主沙具有独特的干流-沙洲生境,水文环境特殊.为揭示该特殊生境下仔稚鱼的群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8-2020年每年的5-8月对长青沙和民主沙进行早期资源调查和生境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采集到仔稚鱼17776尾,鉴定6目8科33种仔稚鱼类群,鲤科占绝对优势;长青沙和民主沙南、北汊江均显示(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贝氏(餐)(Hemiculter bleekeri)和刀鲚(Coilia nasus)为主要优势种;6月和7月该江段各断面仔稚鱼的平均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第一优势种(餐)丰度最高出现在2019年7月(S3#,204.75 ind·100 m-3),北汊江仔稚鱼总体丰度高于南汊江;基于14个站点仔稚鱼丰度的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性为84.60的水平上分为3组,组间仔稚鱼群聚结构差异显著(R=0.76,P<0.05),MDS平面图显示胁强系数stress=0.14<0.2,表明对各站点聚类结果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意义;冗余分析发现,仔稚鱼丰度与温度、浊度呈正相关,与透明度呈负相关;干流-沙洲生境对仔稚鱼的群聚结构具有一定影响,在调查水域分流作用较弱的北汊江更适合多数鱼类繁殖及仔稚鱼的生存发育.建议在长江汊江水域加强保护与监测,充分发挥其在鱼类资源补充中的作用.

    长江如皋江段干流-沙洲生境仔稚鱼群聚结构环境因子

    苦草生长对溱湖沉积物磷含量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娟娟谢涛阙天洋张思文...
    1787-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恢复沉水植物生长是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究苦草生长条件下泰州溱湖沉积物磷含量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时期(1、5和9月)苦草生长水域与对照水域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差异,并探究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苦草生长降低了溱湖沉积物总磷与有效氮含量,提高了生物有效性铁、有机质含量与铁磷占比.苦草与对照区沉积物主要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与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季节性变化,苦草生长区沉积物变形菌门和脱硫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而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则呈下降趋势.冗余分析表明,湖水pH与沉积物总磷对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溶解氧含量.研究表明,苦草生长可以通过改变溱湖湖水及沉积物理化性质影响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从而增加磷固定并改善湖泊水质.

    苦草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

    沛北矿城复合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陈心曲丁忠义杨俊陈晓东...
    1796-1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城复合区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景观格局剧烈变化、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特征,开展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也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沛北煤矿区为案例,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征景观脆弱度,引入不均衡指数和不一致指数反映景观生态风险分布特征,开展2000-2019年景观生态风险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干扰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紧邻微山和昭阳两湖区、建设用地及其四周,景观脆弱度整体先减小后增大;(2)景观生态风险整体上有所增强,中高风险区域由煤矿区向各镇区转移;(3)各镇区生态和人口的空间演变大多趋于一致;(4)城镇化率、原煤产量每增加1%,生态风险值将增加1.081%、0.091%.研究结果可为东部平原高潜水位煤矿区生态保护与管理、区域合理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矿城复合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格局指数

    广州市绿道网络连通性、可达性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唐艺家裴男才施招婉罗水兴...
    1804-1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密度分析法、网络结构指数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以及网络分析法等对广州市绿道的分布特征、连通性和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对可能影响广州绿道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广州市平均绿道密度为0.44 km·km-2,人均绿道长度为0.21 m,绿道建设以老城四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为集聚中心,以圈层形式逐渐向外减弱;绿道网络结构指数α、β和γ分别为0.149、1.297和0.65,网络闭合度相对较低,但网络复杂度较高且连接度良好,与广州市内95.82%生态源地相连通;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绿道网可达性优良,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和增城区绿道网可达性一般,南沙区、花都区、从化区绿道网可达性较差;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对广州市绿道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2值分别为0.749、0.634和0.715.广州市绿道在老城四区分布密集、网络结构较为完善、可达性优良,各项指标存在向外逐渐递减趋势.为促进广州市早日形成完善的可持续生态空间网络,要加强外围城区绿道建设,着力改善网络结构,以良好的结构带动绿道功能充分发挥,最终实现广州绿道人人共享.

    广州生态廊道可达性网络结构分布特征

    "三生空间"视角下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郭彦君郭文炯
    1813-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是山西省的人口经济密集区,其三生空间格局受人类影响显著,引发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得关注.本文基于1980、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按照主导功能划分三生空间,分析三生用地的数量增减及类型转移情况;利用景观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测算区域风险程度;运用格网GIS、空间自相关、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综合展现景观生态风险的分布聚类特征和时空格局演变,并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农业生产空间为主,其面积逐年减少,主要转移流出为城乡生活和工矿生产空间;林地和草地生态空间占比高,相互转移频繁;城镇、农村生活和工矿生产空间受其他类型转入,规模显著扩大,较初期增加1216.75 km2.研究区三生空间与景观生态风险具有关联性;城镇生活空间是低风险区,林地风险较低,草地为中风险等级,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工矿生产空间在盆地内形成较高风险区,水域和其他生态空间的风险最高;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自相关性强,高-高和低-低集聚格局明显.研究区1980-2018年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较高和高风险区面积增加,所占比例共提高6.47%,且各风险区多向更高一级转变;2000-2010年是城镇化快速推进期,三生空间增减转型变化幅度大,全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由0.3042增加至0.3140.

    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景观生态风险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近海主要石首鱼科鱼类潜在适生区

    杨雯胡文佳陈彬谭红建...
    1825-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首鱼科鱼类是我国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解其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和海洋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结合10种环境因子对我国近海分布的6属12种石首鱼科鱼类的适生区进行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准确度进行验证,采用刀切法评估环境因子的重要性,绘制鱼类潜在适生区分布图并识别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模型平均曲线下面积值达0.943,验证模型准确度良好,结果可靠;总体而言,石首鱼科鱼类大多数种类分布于渤海湾、黄海中南部、长江口海域、福建沿海以及珠江口海域,其中珠江口海域石首鱼科鱼类丰富度最高;影响石首鱼科鱼类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溶解氧浓度、离岸距离及初级生产力;白姑鱼属在全国沿海均有分布,2个以上种类共同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南海域,集中分布于台湾海峡、广东沿岸及海南岛北部海域;叫姑鱼属在全国均有分布,大多数鱼类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在黄渤海、东海、台湾海峡以及珠江口海域;黄鱼属2个种类的共同潜在适生区从长江口以南连续分布至闽中渔场以北海域,长江口外海为最集中分布区;梅童鱼属2个种类的共同潜在适生区呈大面积块状分布于江苏连云港以南和长江口以北海域.

    石首鱼科MaxEnt适生区主导环境因子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