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

双月刊

数字教育/Journal Digital Educati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程教学对青少年高阶思维技能发展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国内外近5年31项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

    董艳吴佳明郑娅峰翟雪松...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程教学被认为是培养计算思维、批判思维、创造力等21世纪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从整体上探讨编程教学对青少年高阶思维技能发展的有效性,对于促进编程教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和CNKI数据库,对近5年31项国内外相关编程教学实验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编程教学对学生多种高阶思维技能有中等促进作用,合并效应值为0.612.相比其他高阶思维,编程教学对计算思维影响效果最大,对问题解决能力效果较小.同时,编程教学作用效果受到教学学段、教学策略、编程形式等调节变量的影响.本研究对未来编程教学提出了3条建议:加强编程教学连贯性,促进学生思维技能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等相关能力;整合多种教学形式,追求更高编程价值.

    编程教学高阶思维技能青少年元分析效应量

    知识图谱新近研究进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挑战

    董晓晓顾恒年周东岱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和CNKI数据库,对10年来国内外相关知识图谱研究进行分析,首先厘清了知识图谱的本质内涵,即一种运用语义网络结构组织知识的知识库;然后确定了模式定义、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和知识更新的知识图谱主要构建流程,系统梳理分析了各个构建步骤的现有进展和研究不足;最后立足教育领域给出教育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框架,并从融合领域特征进行图谱模式表征、跨域融合与自动更新图谱模式、建立健全图谱标准化评估框架以及向教育认知图谱加速转型四个方面分析了未来教育领域知识图谱研究面对的挑战与展望.

    教育领域知识图谱模式构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思维能力

    高质量教育导向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逻辑澄清与关系建构

    冯永华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为突破高校课程质量建设深水区,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式.面对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复杂性、冲突性以及实践中的失衡现象,文章从课程的"为人"属性出发,首先,厘清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意蕴与特性;其次,解读"关系"作为应然逻辑的内涵与意义;最后,提出应辩证地处理好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预设与生成,教、学、评以及自组织学习与他组织支持的关系,以促进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内在关联与融通,增进混合课程质量的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应然逻辑关系思维关系高质量教育

    国内数学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唐遥易桂生钟琦吴补连...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教育技术已发展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的3894篇文献为标靶样本,利用CiteSpace 5.8.R3对1990—2021年国内数学教育技术研究的时间分布、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的核心主题有数学软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研究、技术背景下教师TPACK的研究、技术赋能下学生数学学习的研究以及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研究.基于此,从构建研究集群、探索典型案例、强化教材研究、关注学生发展、创新研究路径、联系技术前沿等方面对国内数学教育技术研究提出建议.

    数学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泛在学习环境中科学阅读的探析与反思

    李亭亭高潇怡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无线网络、移动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泛在学习环境构建日趋完善.如何适应泛在学习环境中的知识获取、加工和传递方式是科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工具和媒介,科学阅读在泛在学习环境中体现出泛在性、情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泛在学习环境为科学阅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满足学习者无缝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者理解科学知识,丰富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和交互,为学习者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与反馈.但机遇之下也潜藏着挑战,泛在学习使得学习者阅读动机低、碎片化阅读以及阅读效果差等问题突出.为应对挑战,促进科学阅读适应泛在学习环境,师生都应树立泛在学习环境的科学阅读观.科学阅读文本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应辅助学习者进行深度阅读,并采取措施帮助学习者适应数字化科学阅读.

    泛在学习环境科学阅读数字化阅读科学素养深度阅读

    学习感知视角下慕课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模型实证研究

    吴华君何聚厚陈凯泉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是影响慕课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优化慕课设计,提升在线学习持续性为目的,基于学习者感知视角及学习支持服务要素,构建形成慕课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模型.以"'互联网+'教学设计与实践"慕课为例,探究慕课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慕课学习感知服务价值和服务满意度水平显著影响继续学习意愿;感知服务价值显著影响感知服务质量,二者同时影响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且感知服务质量影响作用更大;慕课学习期望显著影响感知服务价值和感知服务质量,但对感知服务价值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结合慕课学习支持服务有效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以通过提升服务满意度促进慕课学习持续性提升并最终改善学习效果.

    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模型慕课

    基于Kano模型的教师在线学习支持服务需求归类分析

    周海军杨晓宏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教师在线学习支持服务需求进行归类分析,可为支持服务供给方合理配置支持服务项目、提升支持服务效益提供重要参照.该文在对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相关文献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维度、20个支持服务项目的教师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然后应用Kano模型理论,通过编制Kano模型问卷、问卷试测与修正、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等步骤,将在线学习支持服务项目划归为7项必备型需求、2项期望型需求、3项魅力型需求和8项无差异需求,并从最高频次归类和Better-Worse系数两个视角,探讨了保障教师在线学习支持服务需求的具体策略.不同视角下的支持服务保障策略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可为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供给方科学配置支持服务项目提供参照.

    教师在线学习Kano模型学习支持服务Better-Worse系数

    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王宇茹王运武周新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教育"以其创新技术的发展,引领了传统教学变革,直播教学迅速兴起.怎样提升直播教学质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直播教学质量研究现状,其次采用调查法对具备直播教学经验的教师及具备学习经验的学生进行调查,最后依据文献梳理以及调查结果采取实证研究法揭示出影响中学直播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五个维度:教师维度(教学实施能力、直播素养、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互动),学生维度(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认知负荷、学习投入、自我管理),技术维度(界面设计与功能、网络通信),感知风险维度(视力压力、平台广告),社群影响维度(家人支持、同伴影响、教师激励).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深入探究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中学直播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未来教育形态提供实践基础,有效指导教师进行直播教学.

    直播教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教学策略

    教师网络研修学习倦怠预警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朱珂闻昕张夷楠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习者受到心理或行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逃避学习的消极心理问题状态,对其进行有效识别与及时干预对于教师网络研修的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提出基于情感计算的教师网络研修学习倦怠预警模型,通过情感计算对教师在线发布的讨论帖进行情感极性判定,获取表达消极情感的帖子,通过Word2Vec+TSNE降维聚类的方法实现消极情感特征抽取,获取教师学习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对教师消极情感分值进行时序演化分析,根据演化趋势分析教师学习倦怠发展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辅助研修管理者探析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时消极情绪的成因,进而制定精准策略,降低学习者倦怠水平并显著提升研修效果.

    教师网络研修学习倦怠情感计算情感语义特征

    数据赋能区域教研的新思路——一项基于高中物理学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库尔班江·杰力力李晓庆王徜祥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区域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教研活动存在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教研主题不清等问题,大数据技术为破解以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基于北京市房山区高中物理4次学业数据,从区域各校整体情况入手,层层深入分析了各学校及班级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核心概念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区域各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共性问题——学生对电磁能和动量守恒等核心概念掌握最为欠缺.最后,文章提出区域教研转型的三个建议:一是数据分析充分挖掘教师教研需求,明确教研主题,提高教师参与度;二是精准识别薄弱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提升区域教学水平;三是系统规划教研流程,建立教研体系,提高区域教研深度.

    数据赋能区域教研实证分析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