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

双月刊

数字教育/Journal Digital Educati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游戏化测评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基于国际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龚鑫许洁胡若楠乔爱玲...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戏化测评作为新型测评方式,对于增加测试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动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从Web of Science、Scopus和Springer Link Science Direct 3个数据库系统梳理了国际2013-2023年的79项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多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研究法,研究对象的学段分布广泛,且数量以100人以下为主;(2)研究以游戏化学习、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和心流理论等作为重要理论基础;(3)根据引入游戏机制目的的差异,游戏化测评分为结构游戏化测评和内容游戏化测评,其设计策略的重点不同,结构游戏化测评以题库型游戏为主,内容游戏化测评以融合型游戏和仿真型游戏为主;(4)研究聚焦在教学目标评估、认知能力诊断和人格特质评估3个领域;(5)研究结果呈现出普遍的积极效应、极少的消极效应和混合效应.基于综述结果,本研究从优化分析工具实现动态精准评估、补充质性评估手段观察隐性特质、融合元宇宙视域扩展测评交互性能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游戏化测评应用于教学提供了实证和实践参考.

    游戏化测评系统性文献综述实证研究设计策略实践领域

    主动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成效影响的元分析

    周萍江丰光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许多研究者围绕主动学习空间展开深入的研究,尤其关注主动学习空间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根据已有研究,主动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结果存在差异,因此,选取国内外有关实证研究,采用元分析法来确定主动学习空间的整体有效性.通过文献检索,最终纳入29篇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主动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成效具有中等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对学生情感维度的影响依次优于技能维度和认知维度.调节变量分析显示,干预时长、媒介工具、教学科目是影响主动学习空间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结合元分析结果,本研究对主动学习空间的使用提出建议,如配合使用传统学习空间与主动学习空间,充分考虑教学活动设计的适配性,以及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等.

    主动学习空间学习成效元分析

    智慧课堂下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发展困境与提升策略

    钟丽田莉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是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变革中最为能动的主体,其数字化教学能力是保障智慧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同于传统课堂中教师依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施的能力,它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营造有助于驱动学生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引领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现真学习、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教学胜任力.然而,在基于智慧课堂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教师数字化教学认识的异化和偏执、教师数字技术的误用和滥用以及教师身份的越位与缺位等问题引发的智慧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由此,从教师层面明晰基于智慧课堂的数字化教学内涵与价值,匡正技术运用观念、开展人机协同教学,厘清课堂参与边界值、重塑教师角色意识,不仅是促进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亦是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关键.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学教师发展

    数字孪生校园的内涵、架构与推进路径

    李俐胡永斌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孪生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数字孪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数字孪生校园是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它具备虚实交互、数据驱动、动态可视、开放参与、以人为本等典型特征.数字孪生校园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感知、三维实景、多源数据、柔性仿真等技术.可以从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能力层、服务应用层和实时交互层5个方面对数字孪生校园进行架构设计.

    元宇宙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校园数字校园

    STEM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62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张妮熊若欣夏海燕穆佳男...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STEM教学注重通过跨学科整合模式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深入挖掘STEM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使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期刊发表的62项STEM教学的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STEM教学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学段、学科、班级规模、实验周期、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等调节变量均会影响STEM教学的效果.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STEM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而且为日后开展STEM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STEM教学跨学科教学学习效果元分析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计算思维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人工智能课程的实证研究

    乔婧怡张屹马静思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思维是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必备的重要素养,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全面推行给计算思维的培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以现有文献研究为基础,选取某市4所人工智能试点校学生开展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学生计算思维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层级分析,探究计算思维影响因素的构成及作用机制.为检验模型适切性,研究以五、六年级学生为样本来源,实施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理论模型,确立影响因素间关联与层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是影响计算思维发展的根本因素,能力基础、思维风格和认知负荷是影响计算思维发展的间接因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心态直接影响计算思维的发展.

    计算思维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人工智能教育

    面向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字阅读策略实证研究

    谭梓淇陈莹丁格莹孙硕...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设备的发展和普及,阅读方式发生了数字化转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发生了新的转向.为有效提升中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从知识可视化、同伴互助、理解监控、问题引导、数字资源支撑5 个维度入手,提出了面向中高年级小学生的KAMPS数字阅读策略,以指导学生在不同数字阅读环节中获取和使用有效信息.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数字阅读策略的实践应用,并对四、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和阅读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KAMPS数字阅读策略对实验组学生的阅读认知、阅读元认知、阅读态度和阅读测试成绩水平具有积极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提高阅读成绩、改善阅读态度、促进阅读深度理解及迁移运用.未来研究可以围绕数字阅读场景的延伸、阅读策略应用的深化、阅读能力测评的完善以及数据收集方式的丰富等方面展开.

    小学生数字阅读阅读能力KAMPS策略

    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王一新朱彩兰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提升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背景下,信息科技(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该领域中评价研究相对缺失的问题,研究从质性分析视角拟定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评价指标后,开展两轮专家咨询修订指标,又借助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最终构建形成包括数字化创新实践、数字化学习认识、数字化信息处理、数字化学习管理、数字化技术操作 5 个一级指标和 16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发展和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分析——以小学英语课堂为例

    张越柏宏权薛增灿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升级愈发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智慧课堂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特征,揭示小学英语教学向智能化转型所带来的教学变化,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首先,本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一体化模型以及教学行为分类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智慧课堂的小学英语教学互动行为编码系统PEIAS;其次,利用新的编码系统PEIAS对国家"一师一优课"中的20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录像进行采样量化,其中小学英语智慧课堂和传统课堂各10个,比较两类课堂中的各种教学互动行为差异.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从教学结构、教学倾向、情感态度、输入与输出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互动行为分析,各部分首先使用描述性统计,然后对行为数据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最终得出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的本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建构效果,并极大丰富了师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方式.

    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课堂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互动行为小学英语教学

    元认知策略在小学结对编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洪江代小瑞廖晓玲马桂秋...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对编程是编程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存在结对编程教学模式单一、结对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结对行为有效性、合作过程深度性和元认知发展显著性.本研究基于社会调节学习理论,融元认知策略于各调节环节,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为此,设计了基于元认知策略的"3 阶段—6 环节"小学结对编程教学模式,将元认知监控、计划、调节和评价等策略融入结对编程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提高学生认知控制能力,促进学生对程序知识的理解,以及编程任务的计划和监控.最后,本研究采用准实验法验证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即选取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级各 42 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小学结对编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结对编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结对编程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有效结对行为的发生,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合作,显著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编程学习的课程表现和学业成绩.

    元认知策略结对编程教学模式准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