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Vine Copula的强风暴雨复合型风险分析

    余璐张一杨启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基于D-Vine Copula函数的强风暴雨复合型分布模型,利用北京市十三陵水库流域的实测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联合分布对降水量、降水强度、风速和温度4个研究因子的敏感性具有差异性.基于敏感性分析结果,随着降水强度和风速的概率分布值增大,联合概率分布增大,同现概率分布减小,最大联合风险率为24.5%;随着降水强度和降水量的概率分布值增大,联合概率分布增大,同现概率分布减小,最大联合风险率为18.1%;Vine Copula可较好地反映出水文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降水强度和风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概率分布值及组合风险率均对联合分布呈现正相关关系,发生气象灾害时易出现联合响应.该研究为强风暴雨复合型风险的调控等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

    VineCopula水文气象风险分析敏感性多因子联合分布

    基于GAMLSS的非一致性设计洪水研究——以云南省盘龙河龙潭寨水文站为例

    余航杨茂灵李新华付奔...
    8-1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使洪水序列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因此推求非一致性条件下的设计洪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云南省盘龙河龙潭寨水文站为例,采用实测、模拟和预测的降水和洪水数据,基于GAMLSS模型和等可靠度方法计算一致性以及以时间、降水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的设计洪水.结果表明:(1)以降水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概率模型好于以时间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和一致性的概率模型,其不仅能够模拟洪水序列的趋势,还能够反映洪水的波动变化.(2)龙潭寨水文站的一致性的设计洪水为269~423 m3/s,总体大于非一致性的设计洪水(182~432 m3/s).(3)以降水为协变量的设计洪水更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洪水灾害防治和水利工程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

    云南盘龙河非一致性设计洪水GAMLSS

    基于社会经济指标的城市洪水韧性评估算法——以郑州市黄科苑小区为例

    谷晓菲刘娣赖瑞勋王茂坤...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的应对城市超标准洪水,开展城市洪水韧性建设十分必要.构建合理有效的城市洪水韧性评价体系是城市洪水韧性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套城市洪水韧性建设评价算法,以郑州市金水区黄科苑小区为例,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选取脆弱性人口、车辆、电网三种韧性评价指标开展城市洪水韧性建设评价.结论如下:研究区城市洪水韧性最低点在洪水历时的第32小时;实施城市洪水韧性措施后,在同等强度洪水下城市洪水韧性由原来的0.58提升至0.65,有效提高了城市洪水韧性,也缩短了城市恢复正常功能的进程.该套城市洪水韧性建设评估算法可为量化城市洪水韧性水平提供支撑.

    城市洪水韧性社会经济洪水风险评价指标

    基于随机森林的黄河源区土壤湿度降尺度研究

    章雨晨付晓雷丁永建蒋晓蕾...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湿度作为全球水循环的重要变量,影响大气和地表水分交换.为获取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湿度数据,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基于9 km空间分辨率的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passive)遥感地表土壤湿度(SSM)和随机森林模型,结合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高程、土壤质地数据建立降尺度模型,获取黄河源区1 km空间分辨率的地表土壤湿度,分析不同时期(冻期、融期)土壤湿度变化规律及降尺度模型的效果,探讨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相较于站点观测资料,SMAP SSM在冻期高估了地表土壤湿度,在非冻期对土壤湿度高位数表现为低估.(2)降尺度后的土壤湿度数据(1 km×1 km)在精度上高于SMAPSSM.(3)在冻期,对划分冻融期的土壤湿度数据应用降尺度模型效果优于不划分冻融期的降尺度效果;而在非冻期,不划分冻融期应用降尺度模型效果更佳.(4)从土壤湿度空间分布上看,SMAPSSM与降尺度结果具有一致性,土壤湿度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源区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源区水资源分布规律提供参考.

    黄河源区土壤湿度降尺度随机森林SMAPSSM

    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地表水-地下水对湿地形成条件影响

    崔向向张学庆田夏苏晨...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分析黄河下游径流及河道变迁特征、不同时期地下水流场特征,结合遥感解译手段解析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沿黄湿地条件的影响,为该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人工湿地面积增幅较多,自然湿地仍呈萎缩趋势,滩涂湿地破碎度上升,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差.(2)地表水流量和水位整体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河道的游荡摆动依然明显,直接影响了河流滩涂湿地面积及其稳定性.(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位十余年最大下降5m、二十余年最大下降9m.浅层地下水的持续下降导致北岸堤外湿地面积减少;南岸堤外因引黄水和退水侧渗形成新的背河洼地,湿地面积呈增长趋势,生态环境稳定性相对较好.地表水和地下水连通性较好,较低的地下水位将会削弱河道径流的作用,对沿黄湿地整体发展不利.(4)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确保引黄水量充足,对黄河大堤外背河洼地部位湿地的发展有利.

    黄河悬河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湿地地下水流场遥感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单沙模型在西江泥沙监测的应用初探——以梧州水文站为例

    朱颖洁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梧州水文站河段水流形态、泥沙输移规律复杂,适用的仪器少,实现泥沙自动在线监测是一大难题.通过多元回归和BP神经网络建立单沙模型,研究复合单沙模型在西江黄金水道梧州水文站河段泥沙监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复合单沙模型推算出的单沙满足规范要求,应用效果较好,可在梧州水文站河段泥沙监测中应用;通过使用浊度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浊度观测,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单沙与浊度和水位之间的关系来推算单沙,实现含沙量的自动在线监测功能,具有一定应用推广意义.

    BP神经网络浊度单沙西江梧州

    基于Budyko假设的洛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李杨千何海金双彦吴志勇...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洛河流域径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1961-2020年水文、气象和下垫面资料,分析洛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应用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法,定量分析了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改变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阐明了洛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61-2020年,洛河流域径流呈显著减少趋势,突变年份为1986年;降水与潜在蒸散发减少趋势不明显,气温显著增加;1980年后流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降水与潜在蒸散发变化对洛河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5.4%和-13.9%,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88.5%.(3)空间上,植被变化是导致流域中上游地区径流减少的关键因素,水利工程建设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是导致下游地区径流减少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为认识洛河流域径流变化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径流变化Budyko假设归因分析洛河流域

    龙羊峡水库蓄丰补枯特征研究

    席海潮解阳阳刘赛艳黄成剑...
    4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枯水期末蓄水量是影响多年调节水库蓄丰补枯规则的关键要素.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水库的历史运行资料,考虑水库丰、枯水期的来水量、初始蓄水量等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调度函数,推求丰、枯水期水库增补水量,确定水库的丰、枯水期末蓄水量.结果表明:(1)龙羊峡水库丰水期增水量的距平值与来水量的距平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2=0.42),枯水期水库补水量的距平值与初始蓄水量的距平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2=0.16);(2)由调度函数推求的丰水期增水量与实际增水量的相关性良好(R2=0.62),枯水期补水量与实际补水量相关性也较好(R2=0.38).研究成果可为龙羊峡水库调度规则的建立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多年调节水库的调度提供参考.

    蓄丰补枯多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多年调节龙羊峡水库

    2000-2020年新疆冰湖分布时空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孟乘枫仲涛郑江华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湖是干旱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新疆冰湖变化监测可以为内陆干旱区气候自然变化过程及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进行基于随机森林法的监督分类,分析新疆2000-2020年冰湖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20年新疆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截止到2020年新疆冰湖数量4 027个,面积208.76 km2,其中昆仑山冰湖数量占比22%,天山占比50%,阿尔泰山占比28%.(2)新疆面积小于0.1 km2的冰湖数量最多,平均占冰湖总量的54.71%,面积大于0.2 km2的冰湖面积占比最大,占总面积的54.07%,新疆冰湖数量分布峰值位于海拔3 400~3 600 m,面积分布峰值3 600~3 800 m.(3)研究区冰湖数量和面积与温度和降水均呈不显著相关,与冰川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冰川面积变化是影响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新疆冰湖遥感气候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曹娥江适宜生态流量计算和评价研究

    皇甫欣予陈星田传冲许钦...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对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曹娥江流域东沙埠和黄泥桥两个控制断面1961-2017年还原径流量资料进行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检验,表明还原径流量可视为天然径流量.选取Tennant法、Qp法、频率曲线法、年内展布法、月流量变动法共5种水文学方法分别计算两个控制断面各月适宜生态流量.以准确率、满足率和适宜度为指标综合评价了不同方法在曹娥江流域研究区的适用性,最终推荐月流量变动法作为适宜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法,最小值分别为14.83 m3/s和2.44 m3/s,最大值分别为46.61 m3/s和6.74 m3/s.该研究为流域水库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曹娥江适宜生态流量水文学法月流量变动法综合指数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