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小细胞肺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阿衣娜扎尔·艾合买提李雨婧邹沛辰王珏...
    2001-2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开展质谱代谢组学研究,表征其基线代谢特征,为小细胞肺癌诊疗提供基础代谢数据及线索。方法:基于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质谱技术,以4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3例对照组(健康人群)血浆为研究对象,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及代谢表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基线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代谢发生显著改变,共发现11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deoxyguanosine 5'-monophosphate(FC=9。17)、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FC=7。72)、inosine(FC=6。38)等 59 种代谢物水平升高,2-aminobenzoic acid(FC=0。24)、glutathione(FC=0。27)、xanthine(FC=0。29)等 54 种代谢物水平下降,差异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色氨酸等氨基酸代谢。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基线血浆代谢轮廓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差异代谢物及通路的挖掘有助于推动小细胞肺癌新型诊断标志物发现和代谢干预靶点的揭示,改善其治疗手段有限等现状。

    小细胞肺癌血浆代谢组学高分辨质谱

    SIRT2基因通过调节WNT通路在RA诱导的神经管畸形的初步试验研究

    王怡何学佳曾雨冰刘帆...
    2009-2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敲除sirtuin2(SIRT2)基因的人胚胎肾细胞(HEK293)模型的转录组学结果,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中探究SIRT2基因是否通过调控WNT通路参与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的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方法:培养SIRT2 敲除组(KO-SIRT2)和正常组(KO-Con)的HEK293细胞,提取总RNA,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上述两组细胞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表达基因(P<0。05,|log2FoldChange|≥ 1)并进行 GO(Gene Ontology)以及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RA分别诱导KO-SIRT2组和KO-Con组的HEK293细胞,应用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WNT5B表达水平。建立RA诱导的NTDs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HC)检测孕龄10。5天(E10。5)的胚鼠脑组织Sirt2和Wnt5b蛋白水平。结果:与KO-Con组相比,KO-SIRT2组的HEK293细胞中显著改变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09个,KEGG分析集中在WNT、Hippo、PI3K-Akt等信号通路。敲除SIRT2组,KO-SIRT2组的WNT5B蛋白水平升高。RA诱导HEK293细胞,KO-Con组的WNT5B蛋白水平升高。IHC结果显示,RA诱导的NTDs胎鼠脑组织Sirt2蛋白和Wnt5b蛋白水平增高。结论:SIRT2基因可以通过调节WNT通路参与RA诱导NTDs的发生。

    神经管畸形RNA测序SIRT2敲除WNT通路胚胎发育

    丹参酮治疗冠心病对Nrf2/ARE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齐晶秦毅李兴培冷静...
    2015-2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丹参酮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发挥抑制冠心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介入干预,观察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剂量40mg/d),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Nrf2、ARE、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Caspase-1蛋白表达量,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两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且观察组Nrf2和ARE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IF-1α和Caspase-1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ROS水平下降,MDA和SOD水平升高,TNF-α和 IL-1β降低,cTnⅠ和CK-MB水平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发挥抑制冠心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心肌损伤的作用。

    冠心病丹参酮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心肌损伤缺氧诱导因子-1α凋亡炎症

    血根碱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贺莹杨一帆褚晓月郭静...
    2020-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根碱(SA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PDLSCs分为6组:Contro l组、TNF-α组、0。1SAN组、1SAN组、10SAN组和100SAN组,所有hPDLSCs均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培养。除Control组外,其他组细胞培养液中均添加10 ng/mL的TNF-α。0。1 SAN组、1SAN组、10SAN组和100SAN组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0。1、1、10和100μmol/L的血根碱。各组hPDLSCs均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1 d。通过可见光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并统计OD562nm(代表钙化结节形成量)。通过qRT-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osterix(OSX)、牙骨质附着蛋白(CAP)、Smad4转录水平。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 l组比较,TNF-α组细胞的相对ALP活性降低和钙化结节形成量以及RUNX2、OCN、OSX、CAP 和 Smad4 的 mRNA 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NF-κBp65/NF-κBp65 升高(P<0。05)。与 TNF-α 组比较,1SAN组、10SAN组和100SAN组的相对ALP活性和钙化结节形成量以及RUNX2、OCN、OSX、CAP和Smad4的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p-NF-κB p65/NF-κB p65降低(P<0。05)。结论:血根碱可促进TNF-α处理的hPDLSCs的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血根碱可能是促进炎性微环境中hPDLSCs成骨分化的候选药物。

    血根碱炎性微环境牙周膜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成骨分化

    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自噬和SIRT1/mTOR通路蛋白的影响

    高蕤陈思宇胡云木开达斯·马合木提...
    2027-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自噬和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1)/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8周龄(平均体重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右美托咪定组造模前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其他两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前和再灌注结束24h后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死大鼠后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Ⅰ、Beclin-1和P62蛋白,SIRT1和mTOR的表达量。结果:再灌注前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CK-MB、cTnⅠ、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模型组(P<0。05);再灌注后模型组CK-MB、cTnⅠ、IL-6和TNF-α水平高于再灌注前,右美托咪定组低于再灌注前,且右美托咪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LC3 Ⅱ/Ⅰ、Beclin-1和P62蛋白、SIRT1和mTOR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但右美托咪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能进一步增加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部分减轻心肌损伤、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和自噬程度,可能与抑制SIRT1/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心肌缺血再灌注自噬右美托咪定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炎症

    GM-CSF基因转染的BMSCs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王倩徐玲文揭凤英孙雯...
    2032-2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小鼠分为Sham组、模型(Model)组、BMSCs组、GM-CSF-BMSCs组,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细胞GM-CSF基因表达;记录24 h小鼠尾出血时间;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凝血酶(ATⅢ)、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蛋白表达。结果:与CK组BMSCs比较,Transfection组BMSCs细胞GM-CSF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小鼠血管形态结构有明显的损伤,小鼠尾出血时间、Fib含量、血清IL-10水平和血管内皮组织AT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T、APTT、TT时间、血清IL-6、TNF-α、IL-1水平、凋亡率、血管内皮组织TF、TFPI、VCAM1、PAR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BMSCs组和GM-CSF-BMSCs组小鼠血管形态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小鼠尾出血时间、Fib含量、血清IL-10水平和血管内皮组织AT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T、APTT时间、血清IL-6、TNF-α、IL-1水平、凋亡率、血管内皮组织TF、TFPI、VCAM1、PA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GM-CSF-BMSCs组各项检测指标优于BMSCs组(P<0。05)。结论:GM-CSF转染的BMSCs可减轻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凝血功能。

    GM-CSFBMSCs脓毒症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炎症因子

    基于NF-κB/HIF-1α信号通路探讨慢性脑低灌注与神经炎症的相关性研究

    常亚娟黄树明湛清扬吴丹...
    2038-2042,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NF-κB/HIF-1α信号通路在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神经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单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Un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UCCAO)方法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大组,每组5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UCCAO组,每大组按1 d、3d、7d、14d、21 d分为5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评定学习记忆能力。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脑组织HIF-1α mRNA和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E1ISA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炎症指标TNF-α、IL-1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UCCAO组学习记忆明显下降(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CCAO组小鼠脑组织HIF-1αmRNA和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HIF-1α mRNA和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于术后3 d开始明显增加,7d出现高峰,且21 d后相对表达水平仍然明显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CCA O组小鼠脑组织匀浆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1。慢性持续性脑低灌注可导致小鼠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2。CCH后缺血缺氧既可以激活HIF-1α信号通路,又是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刺激因子,这两条信号通路存在着诸多交叉,NF-κB活化对HIF-1α调控和炎症反应的形成正反馈。

    慢性脑低灌注NF-κBHIF-1α神经炎症

    shASPP2 H22稳转肝癌细胞系的构建及ASPP2敲低对H22移植瘤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高明慧霍云飞寇卜心柴梦音...
    2043-2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小鼠shASPP2H22稳转肝癌细胞系,观察ASPP2敲低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ASPP2基因设计了 3个不同的shRNA干扰序列(Y18421,Y18422,Y18423)及1个对照序列(GL427NC2),采用双酶切(Age Ⅰ和EcoR Ⅰ)及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使用菌落PCR和测序比对进行鉴定;使用293T细胞将各重组质粒包装慢病毒并测定滴度;将shASPP2和对照慢病毒质粒转染H2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效率;采用qRT-PCR、Westem Blot法观察shASPP2慢病毒对H22细胞ASPP2的干扰效果;采用CCK8法观察ASPP2敲低对H2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ASPP2敲低对H22细胞及上清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采用细胞注射法建立小鼠ASPP2敲低H22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游标卡尺法观察肿瘤体积大小,采用活体激光共聚焦观察肿瘤血管生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双酶切、菌落PCR和测序鉴定结果表示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各重组质粒经慢病毒包装后,测定显示Y18421、Y18422、Y18423和GL427NC2慢病毒质粒的滴度分别为 3。40×108TU/mL、4。08×108TU/mL、5。49×108TU/mL 和 1。7× 109TU/mL;Y18421、Y18422、Y18423 及 GL427NC2 慢病毒质粒转染效率分别为:86。2%、69。6%、60。8%和76。9%。与GL427NC2 H22细胞相比,Y18421 H22细胞的ASP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Y18421细胞在培养24,48,72 h后增殖速率显著增加(P<0。0001,P<0。001,P<0。01);Y18421细胞及上清的VEGF表达显著升高(P<0。001,P<0。01,P<0。05)。与GL427NC2细胞移植瘤相比,Y18421细胞移植瘤体积明显增大(P<0。05),总血管长度显著增加(P<0。05),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小鼠shASPP2H22稳转肝癌细胞系构建成功,ASPP2敲低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小鼠H22细胞移植瘤血管生成。

    H22细胞肿瘤蛋白p53结合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HVR患者氧化应激、脑氧代谢指标和细胞焦亡因子的影响

    王轶芃刘达琪周程辉杨波...
    2052-2056,2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HVR)患者脑氧代谢指标、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体外循环下HVR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和研究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各为68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心肌损伤指标、脑氧代谢指标、细胞焦亡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开放主动脉后(T1)~术毕(T3)时间点,研究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研究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研究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研究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间点,研究组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可减轻体外循环下HVR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改善脑功能。

    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心脏瓣膜置换氧化应激脑氧代谢细胞焦亡因子

    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手法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对骨代谢指标和血清IL-1 β、IL-8、MMP-13的影响

    叶杏杏王伟丁建羊徐敏鹏...
    2057-2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手法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对骨代谢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3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n=69)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n=69)。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度、血清IL-1β、IL-8、MMP-13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背伸、跖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IL-1β、IL-8、MMP-13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β-CTX低于对照组,BGP、BAL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手法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炎症因子水平和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改善和骨代谢。

    针刺关节松动手法踝关节骨折骨代谢IL-1βIL-8MM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