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比分析FLOT方案与FOLFOX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NRP-2的影响

    许英艺许丽贞卢伟林智才...
    3108-3112,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研究FLOT方案与FOLFOX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GC)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NRP-2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82例中晚期GC患者,根据化疗方法不同分为FLOT组和FOLFOX组,各41例.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和NRP-2水平;随访至2023年11月,记录两组患者生存状态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FLOT组客观有效率显著高于FOLFOX组(85.37%vs.65.85%,P<0.05).FLOT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12.77±1.85)ng/mLvs.(20.69±2.58)ng/mL]、糖类抗原 19-9[(20.46±5.20)U/mLvs.(29.41±8.04)U/mL]、糖类抗原 125[(14.90±5.61)U/mL vs.(20.72±6.23)ng/mL]和 NRP-2[(13.01±2.11)ng/mL vs.(15.23±2.25)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 FOLFOX 组,PFS[12.900(95%CI:12.183~13.617)个月 vs.9.600(95%CI:8.471~10.729)个月]和 OS[28.103(95%CI:25.209~30.996)个月 vs.20.799(95%CI:18.482~23.115)个月]显著长于FOLFOX组(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LOT方案和FOLFOX方案均是中晚期GC的有效化疗方案,安全性一致,但前者在提高客观有效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NRP-2水平、延长生存期方面更具优势.

    中晚期胃癌FLOT方案FOLFOX方案近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NRP-2

    血清VEGF、AT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刘亮肖勇王栋王冉...
    3113-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理诊断确诊为具有侵袭性的20例恶性垂体瘤患者分为恶性组,将其余60例良性垂体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血清VEGF、AT Ⅱ及NE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VEGF、AT 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随后对80例垂体瘤患者进行3年随访,发生新的转移灶、复发灶及死亡可认定为预后不良,并依照预后情况将80例垂体瘤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即预后不良组(n=23)及预后良好组(n=57),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垂体瘤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三组受检者血清VEGF、ATⅡ及NE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恶性组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AT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合并囊变、压迫视神经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侵袭性肿瘤、合并瘤卒中及血清VEGF、ATⅡ、NE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侵袭性肿瘤、血清VEGF、ATⅡ、NE水平升高为垂体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VEGF、ATⅡ及NE与垂体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且侵袭性肿瘤、血清VEGF、ATⅡ、NE水平升高为垂体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垂体瘤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后预后及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江涛张旭崔强高原...
    3118-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后预后及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情况,随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发生再狭窄的人数,分别以短期预后情况(预后良好=0,预后不良=1)及发生再狭窄情况(非再狭窄=0,再狭窄=1)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其预后及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0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住院时间为(13.43±2.42)d,治疗费用为(73453.43±1253.64)元,总有效率为80.00%,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0%,截肢率为4.00%,随访1年再狭窄发生率为25.00%;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踝肱指数、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患者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有年龄、踝肱指数、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合并高脂血症等(P<0.05);影响治疗后再狭窄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再狭窄发生率为25.00%,纤维蛋白原、合并高脂血症为预后不良及再狭窄的共有影响因素,其中预后不良影响因素还包括年龄、踝肱指数、总胆固醇,再狭窄影响因素还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史、慢性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术预后不良再狭窄影响因素

    COPD患者高分辨率CT分型与气道炎症、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张梅马燕康淑琴袁雁...
    3123-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高分辨率CT(HRCT)分型与气道炎症、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20年5月到202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65例,按照HRCT影像表型分为A型组(n=81)、E型组(n=46)及M型组(n=38).对比各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残气量/肺总量(RV/TLC)],气道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E型组和M型组的FEV1、FEV1%及FEV1/FVC较A型组更低,且M型组较E型组更低(P<0.05).E型组及M型组的RV/TLC较A型组更高,且M型组较E型组更高(P<0.05).A型组及E型组的CRP、IL-6较M型组更低,且E型组较A型组更低(P<0.05).E型组及M型组的CD3+及CD4+/CD8+较A型组更低,且M型组较E型组更低(P<0.05).A型组总有效率较E型组和M型组更高,且E型组较M型组更高(P<0.05).结论:不同HRCT分型COPD患者气道炎症、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诊疗过程中可关注此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分辨率CT气道炎症免疫功能临床疗效

    CT征象联合血清外泌体CDH5鉴别直径5~30 mm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的价值

    赵波李京京刘永利王景诗...
    3128-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征象联合血清外泌体钙粘蛋白5(CDH5)鉴别直径5~30mm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CT表现为磨玻璃样肺腺癌(腺体前驱病变和腺癌)患者和2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CDH5水平.比较肺腺癌和良性肺结节患者外泌体CDH5水平;比较肺腺癌非浸润和浸润患者的CT征象和外泌体CDH5水平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浸润的风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价值.结果:肺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CDH5水平低于良性肺结节患者(P<0.05).肺腺癌中非浸润性病变67例,浸润性病变37例.浸润性病变患者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瘤肺界面不清晰占比均高于非浸润性病变患者,外泌体CDH5水平低于非浸润性病变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和瘤肺界面不清晰均是肺腺癌未浸润的危险因素,外泌体CDH5≥0.31是肺腺癌未浸润的保护因素(P<0.05).模型B(由结节类型、毛刺征、瘤肺界面和外泌体CDH5构成)鉴别肺腺癌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模型A(由结节类型、毛刺征和瘤肺界面构成,P<0.05).模型B的平均绝对误差值低于模型A.风险阈值在0~0.08,模型A的净收益高于模型B;风险阈值在0.08~1.00,模型B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结论: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瘤肺界面不清晰和外泌体CDH5均与肺腺癌浸润有关,由上述因素构成的模型可辅助评估5~30mm磨玻璃样肺腺癌是否浸润.

    肺腺癌CT征象外泌体CDH5浸润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艾司唑仑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脑血流、多导睡眠图指标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刘霞浦芳刘辉郎秋雯...
    3134-3137,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艾司唑仑片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失眠患者脑血流、多导睡眠图指标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7月期间我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CIS后失眠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艾司唑仑片治疗)47例和研究组(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48例.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多导睡眠图相关指标[觉醒时长(WASO)、睡眠潜伏时长(SOL)和睡眠总时长(TST)]、血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总分、PSQI、AIS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治疗后,两组WASO、SOL、NE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TST、5-HIAA、5-HT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CIS后失眠患者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和艾司唑仑片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脑血流和神经递质水平分泌.

    通督调神针法艾司唑仑片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脑血流多导睡眠图神经递质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小窝蛋白-1、血栓素A2的表达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效能研究

    崔云霞娄宏君张玲齐桂云...
    3138-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小窝蛋白-1(Cav-1)、血栓素A2(TXA2)的表达意义及对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aSAH患者作为观察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av-1、TXA2的表达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aSAH患者血清Cav-1、TXA2表达水平与WFNS分级、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的相关性,随访记录aSAH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AUC评价血清Cav-1联合TXA2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Cav-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TXA2较对照组高(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aSAH患者WFNS分级、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均与血清Cav-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TXA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血清Cav-1、TXA2均是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av-1联合TXA2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89.16%,特异度为48.07%,AUC为0.890.结论:血清Cav-1水平降低和TXA2水平升高与aSAH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预后的评估效能.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性小窝蛋白-1血栓素A2预后

    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PKP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徐涛吴刚吴绪才徐敏燕...
    3143-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PKP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局部浸润麻醉)、实验组(接受ESPB),各55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情况,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穿刺时(T1)~手术结束出室前(T4)时间点,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先升高后下降,实验组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h、12h、24h、48h,VAS评分升高后下降,实验组的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皮质醇(Cor)]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09%、5.4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局部浸润麻醉相比,ESPB可更好的控制老年PKP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

    竖脊肌平面阻滞局部浸润麻醉老年PKP镇痛效果应激反应炎症反应

    排针平刺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

    陈娟卡迪丽娅·木拉提黄小荣古丽波斯坦·买买提艾力...
    3148-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排针平刺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前庭康复训练治疗,75例)和研究组(排针平刺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75例).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研究组的头晕缓解时间、平衡障碍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DBP、25(OH)D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17、HAMA评分、DHI(躯体、情绪、功能)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针平刺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VDBP、25(OH)D水平.

    排针平刺法前庭康复训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

    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王汉邦仇汪宝梁伟李令...
    3152-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名老年不稳定IFF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PF-LCP组30名(接受PF-LCP手术)和PFNA组30名(接受PFNA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HHS)、骨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C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F-LCP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HHS评分均较术前逐渐升高,PFNA组术后3、6个月的HHS评分高于PF-LCP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HH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PINP水平均较前升高,且PFNA组高于PF-LCP组(P<0.05),CTX、IL-6、TNF-α水平均较前降低,且PFNA组低于PF-LCP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且PFNA组高于PF-LCP组(P<0.05);随访12个月,PFNA组内固定失败4例(包括主钉断裂3例,螺旋刀片退钉1例),失败率13.33%,PF-LCP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PFNA组内固定失败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与PF-LCP均能有效治疗老年不稳定IFF,相较于PF-LCP,PFNA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近期疗效更佳,但患者内固定失败风险相对更大.

    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锁定钢板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