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乳酸与标本周转时间的分析

    陈茜曹烨王凯谢语凡...
    3919-3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时间与儿童血乳酸值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10月的门诊及住院患儿的生化标本中乳酸结果、采样、签收和审核时间等数据,对门诊以及住院患儿的乳酸水平,周转时间以及住院患儿的采样时间点进行分析;随机采集12例患儿的血标本,置于4℃和室温下,于0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测定两组乳酸的增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共收集337例患儿的标本,发现住院患儿的乳酸结果显著高于门诊患儿的乳酸结果(2。10mmol/L VS 1。50mmol/L,P<0。001),住院患儿的采样与签收时间显著高于门诊患儿的时间(42。00分钟VS 10。00分钟,P<0。001)。住院患儿采集与签收的时间与星期无关,而在6:00-7:59的时间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乳酸随着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低温存放影响不明显,室温下影响更显著。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乳酸的结果影响显著,需要加强采样到审核的流程管理,力求最短时间内检测乳酸标本。

    乳酸周转时间质量改进

    津力达颗粒联合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糖脂代谢、炎性标记物及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

    魏伟张海生徐晶晶李婷婷...
    3923-3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采用司美格鲁肽、津力达颗粒联合治疗后,患者炎性标记物、糖脂代谢、动脉硬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T2DM合并CA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观察组接受津力达颗粒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糖脂代谢指标、炎性标记物及动脉硬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更高,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餐后2 h血糖(2h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阻力指数(RI)、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lx)更低(P<0。05)。结论:T2DM合并CAS患者采用司美格鲁肽、津力达颗粒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考虑与改善糖脂代谢、炎性标记物及动脉硬化指标有关。

    津力达颗粒司美格鲁肽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糖脂代谢炎性标记物动脉硬化指标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注射液对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费娜李超生程力群殷晓菁...
    3926-3928,3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注射液对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22年0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120例超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60例对照组(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与60例研究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IL-6、CRP、NSE)、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的红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IL-6、CRP、NSE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亦有下降;两组治疗后10 d预后良好率相比无差异(P>0。05);30d预后良好率,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注射液对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

    急性脑梗死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注射液疗效

    基于Mimics三维重建技术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代祖建林铿强张楠叶建刚...
    3929-3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基于Mimics三维重建技术(3D-CTBA)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我院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使用3D-CTBA分为对照组(未使用3D-CTBA)和实验组(使用3D-CTBA),例数分别为42例和45例。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复发、转移或病死。结论:基于3D-CTBA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可减轻NSCLC患者术中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恢复进程。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Mimics三维重建技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森林浴联合呼吸肌康复训练对军队康复疗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谭启轩马士朝凌秋洋赵璐...
    3932-3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军队康复疗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呼吸肌康复训练联合森林浴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92例军队康复疗养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呼吸肌康复训练,n=46)和研究组(森林浴联合呼吸肌康复训练,n=46)。对比两组肺功能、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呼吸肌肌力。结果: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相比,研究组最大吸气压(MIP)、用力肺活量(FVC)、6MWT、最大呼气压(ME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更高,PSQI评分、SGRQ评分更低(P<0。05)。结论:森林浴联合呼吸肌康复训练治疗军队康复疗养COPD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睡眠质量,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森林浴呼吸肌康复训练运动耐力呼吸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射频消融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肝细胞癌的应用效果及肿瘤标志物、CAC1、CCNB2水平影响

    常英英张海丽赵双刘新正...
    3935-3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肝细胞癌的应用效果及肿瘤标志物、CAC1、CCNB2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1到2023。1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采取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ORR与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C1、CCNB2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疗效显著,可提升其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其疗效优异性可能与对CAC1、CCNB2调节作用相关,且联合治疗安全性较高。

    射频消融帕博利珠单抗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

    免疫血栓四项联合糖类抗原三项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与溶栓后短期复发的关系分析

    陈晨刘娜孙亚楠康黎...
    3938-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免疫血栓四项联合糖类抗原三项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与溶栓后短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1至2023。1收治的10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相关指标,分析脑梗死患者免疫血栓四项及糖类抗原三项与NIHSS评分、梗死灶直径的关系,使用ROC评价免疫血栓四项、糖类抗原三项诊断脑梗死及预测其溶栓后短期复发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免疫血栓四项和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缺损患者免疫血栓四项和CA125水平均高于非重度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外周血TM、TAT、PIC、CA125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灶直径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M、TAT、PIC联合CA125诊断脑梗死的特异度为90。67%、敏感度为54。37%、AUC为0。925;预测溶栓后短期复发的特异度为91。27%、敏感度为53。68%、AUC为0。917。结论:TM、TAT、PIC、CA125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上调,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脑梗死及预测溶栓后短期复发的效能。

    脑梗死免疫血栓四项溶栓复发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秦云峰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用药规律

    刘冰赵浩延胡斌徐振海...
    3941-3943,3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秦云峰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20。1-2023。12秦云峰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处方资料,数据标准化后建立数据库,对药物频次、药类、药性、归经及核心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03例处方,涵盖205味中药,其中频次≥100的药物有五味子、淫羊藿、党参、仙茅、炙黄芪。药性以温为主,寒、平次之;药味多甘;归经以肝肾为主,又多涉及脾肺心;重用补虚类药物。发现药对、角药12组,潜在组合1组,聚类组合6组。结论:秦云峰教授认为ED可从五脏论治,重视调补先后天之源,用药具有寒温并用、药用和缓、升降有序、通补互用、精血同源、阴中求阳等特点。临证之时不拘泥于一法,根据具体病情施以疏肝、补肾、健脾、宁心、安神、活血等法。

    勃起功能障碍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名医经验

    不同患肢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

    崔强张旭王晓艳高原...
    3944-3946,3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患肢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查阅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情况的血栓转归情况。结果:双下肢血栓占比18。75%(15/80),非双下肢占比81。25%(65/80)。双下肢血栓患者年龄≥ 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 7 d、血红蛋白、白蛋白、红细胞比容较非下肢血栓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P均<0。05)。接受治疗患者中双下肢与非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比有差异,所有患者中双下肢与非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转归中好转/消失占比对比有差异(P均<0。05)。治疗时间≥ 15 d的血栓好转/消失占比明显较未治疗组高(P<0。05)。结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75%,年龄≥ 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红细胞比容较高,临床中需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若需抗凝治疗,应在综合评估风险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建议抗凝疗程≥ 15 d。

    下肢部位深静脉血栓临床特征预后

    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血管斑块类型的关系

    白国艳彭利静谢学建徐杰...
    3947-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血管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年龄分组并对比三组指标变化。随后将80例患者依照超声诊断斑块类型分组并对比其血脂相关指标表达水平。以斑块钙化作为因变量(稳定斑块=0,不稳定斑块=1)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血脂相关指标对血管斑块类型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年龄患者病程、BM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斑块类型、Gensini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高龄组LDL-C水平高于低龄组与中龄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低龄组与中龄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LDL-C、HDL-C、TC、T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LDL-C升高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稳定斑块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0。05)。结论: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LDL-C具有明显差异,高龄患者LDL-C水平较高,且高龄患者斑块多为不稳定斑块。不同斑块性质患者LDL-C、HDL-C、TC、TG均具有显著差异,但仅有LDL-C对于斑块性质判定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心血管疾病脂蛋白胆固醇血脂斑块类型不同年龄不稳定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