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KA1通过Cdc42介导高尔基体堆叠调控胰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

    李彤郭婧李东中山静子...
    1201-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SKA1调控胰腺导管腺癌(PDAC)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中SKA1与下游分子Cdc42的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方法在不同胰腺癌细胞系及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进行验证;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KA1稳定敲减和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DAC细胞内SKA1敲低或过表达对高尔基体结构的影响,及Cdc42抑制剂ZCL278对高尔基体结构变化的调控;并利用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ZCL278对SKA1促癌作用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KA1及Cdc42表达对自噬标志物的影响。结果: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与细胞中SKA1与Cdc42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或细胞,且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发现SKA1低表达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期,而Cdc42表达高低与总体生存期无关。接着我们发现SKA1可促进PDAC细胞内高尔基体堆叠,并且在SKA1过表达的细胞中Cdc42抑制剂ZCL278可以抑制这种堆叠现象。进一步我们发现抑制Cdc42可逆转SKA1过表达对胰腺癌侵袭与转移的促进效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在SKA1非高表达的细胞中无显著差异,最后我们发现Cdc42可受SKA1的表达调控诱导PDAC细胞发生自噬。结论:SKA1通过调控Cdc42介导的高尔基体致密堆叠进而影响胰腺癌发生自噬,最终促使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胰腺癌SKA1高尔基体Cdc4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质体(Cytoplast)来源CD64过表达纳米囊泡的构建方法研究

    张晓晓张勇徐溪王高文...
    1209-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纳米颗粒可通过多种载药方式用于药物靶向,是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过表达CD64(FcγRI)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细胞质体(Cytoplast)为原料,制备可装载IgG1/IgG3靶向抗体的纳米囊泡,并检测纳米囊泡的入胞效率。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HUC-MSCs;建立pLV-CD64慢病毒包装载体并包装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HUC-MSCs并筛选稳定表达CD64的细胞株;通过细胞松胞菌素B共孵育/离心法去除HUC-MSCs细胞核获得质体;超声法和梯度挤出法制备直径约200 nm的囊泡;将纳米囊泡与抗EGFR的IgG1抗体共孵育以装载靶向抗体,并观察该纳米囊泡进入A549细胞的入胞效率变化。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CD64的HUC-MSCs质体,制备装载EGFR抗体的纳米囊泡(粒径为195±82nm)并有效提高了该囊泡对靶细胞的入胞效率。结论:成功构建可装载IgG1抗体的纳米微泡,该纳米囊泡可高效进入表达EGFR的A549靶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细胞质体(Cytoplast)纳米囊泡CD64(FcγRI)

    外泌体miRNA-135-5p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对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

    王宏茂张明明林瑶石琳...
    1216-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心肌炎患儿血清外泌体miRNA-135-5p与AKT-mTOR信号通路关系,评估外泌体miRNA-135-5p对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50例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为重症组,35例为轻症组;另外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外泌体miRNA-135-5p及AKT、mTOR mRNA表达水平。分析心肌炎患儿血清miRNA-135-5p与AKT、mTOR mRNA水平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炎患儿病情相关的影响因素。随访6个月,评价血清外泌体miRNA-135-5p对心肌炎患儿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重症组和轻症组血清外泌体miRNA-135-5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而重症组和轻症组AKT、mTOR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重症组低于轻症组(P<0。05);2组心肌炎患儿血清miR-NA-135-5p表达水平与AKT、mTORmRNA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外泌体miRNA-135-5p是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程度的危险因素,而AKT、mTOR mRNA是保护性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35-5p诊断心肌炎患儿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3。32,预测的AUC为0。822,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80。6%。结论:血清外泌体miR-NA-135-5p是心肌炎患儿病情的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对患儿的预后诊断效能较好。

    病毒性心肌炎外泌体miRNA-135-5p信号通路预后

    来源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促进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再生和生育能力恢复的机制研究

    汪玲莉林岚韩春龙吴小玲...
    1221-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来源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ADSC-exo),并探索其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大鼠模型中的治疗潜力。方法:从6-8周龄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获得腹股沟脂肪组织,并且分离ADSC。而流式细胞术分析用于鉴定ADSC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 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外泌体表面标记蛋白(CD63和Alix)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马松染色分别分析子宫组织的形态和纤维化情况。进行功能测试评估IUA大鼠的妊娠率、着床胚胎数和受孕时间。结果:ADSC-exo呈典型的杯状形态,Alix和CD63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109。5 nm处。在IUA模型中,ADSC-exo能增强整合素β3、LIF和VEGF的表达,并且能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和胶原重塑,及维持正常子宫结构。ADSC-exo可以改善再生子宫内膜容受性。结论:ADSC-exo能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和生育力恢复。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严重宫腔粘连和不孕症采用ADSC-exo子宫内局部给药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有效方案。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再生生育能力

    基于DNA甲基化技术探讨营养型肥胖小鼠脂肪细胞表观遗传的作用机制

    高璐琪司原成康朝霞王显云...
    1228-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营养型肥胖症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课题组从表观遗传的角度,探究营养型肥胖鼠脂肪细胞DNA甲基化的差异变化,从新的角度研究肥胖症产生与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C57BU6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喂养8周后,将达到营养型肥胖标准的小鼠设为肥胖组(M);定期记录小鼠的体重;通过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形态、ELISA检测血清中TC、TG、HDL-C和LDL-C的差异,并采用MethylRAD-seq技术检测肾周脂肪组织细胞DNA甲基化差异表达的位点与基因。结果:正常组(N)相比较,肥胖组的小鼠体重和肾周脂肪的重量明显增加(P<0。01),肾周脂肪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同视野下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变少,直径明显变大(P<0。01);肥胖组的TC显著升高(P<0。01),TG显著降低(P<0。01)。经MethylRAD-seq技术,筛查出N组和M组实验鼠中差异显著的甲基化位点共有5528个,其中上调位点3003个和下调位点2525个;DNA甲基化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的有80个,包括表达上调44个基因和下调36个基因;GO/KEGG的富集分析显示,两组实验鼠DNA甲基化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生物过程、分子功能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营养型肥胖小鼠脂肪细胞存在表观遗传的差异变化,肥胖鼠肾周脂肪组织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及DNA甲基化有明显差异,可以在分子及基因水平上,为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高脂饮食营养型肥胖DNA甲基化小鼠作用机制

    灵芝酚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脏病大鼠炎症反应及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骆小梅曹冰曹婷胡雁飞...
    1235-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灵芝酚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炎症反应及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灵芝酚低剂量组、灵芝酚中剂量组、灵芝酚高剂量组,另选取健康大鼠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10、20mg/kg灵芝酚。给药结束后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肾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和肾脏纤维化;并称大鼠体质量、测定肾脏质量计算肾脏指数,评估肾脏病变评分。结果:模型组、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BUN、SCr、UA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体质量较低,肾脏指数、病变评分较高;与模型组比较,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体质量较高,肾脏指数、病变评分较低(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模型组、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比较,模型组、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灵芝酚(低、中、高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灵芝酚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肾脏纤维化,同时还能改善肾功能,对CKD大鼠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慢性肾脏病大鼠灵芝酚AGE/RAGE信号通路炎症反应肾脏纤维化

    高压氧对TBI大鼠脑组织中氧化因子表达情况和Nrf2通路的影响

    周磊史承勇范茂丹宋双...
    1240-1243,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脑组织中氧化因子表达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高压氧治疗组(HBO组),每组24只;再按TBI造模后3天、7天将每组大鼠分为3d、7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分别于实验第3 d、7 d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使用酶活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BI组、HBO组大鼠神经功能在实验后3 d、7 d均较SHAM组出现不同程度下降(P<0。05),HBO组大鼠神经功能较TBI组改善(P<0。05)。在实验后3d、7d,TBI、HBO组大鼠脑组织中SOD、CAT表达水平较SHAM组降低(P<0。05),MDA表达水平较SHAM组升高(P<0。05);同时,HBO组大鼠脑组织中SOD、CAT表达水平较TBI组升高(P<0。05),MDA表达水平较TBI组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实验后3d,TBI组、HBO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SHAM组升高(P<0。05),且HBO组Nrf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TBI组升高(P<0。05)。但在实验后7d,TBI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SHAM组下降(P<0。05),HBO组大鼠脑组织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SHAM组、TBI组均升高(P<0。05)。结论:大鼠在TBI后第3d、7d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高压氧治疗能够通过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调控下游SOD、MDA、CAT表达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起到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创伤性脑损伤高压氧氧化应激反应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

    "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刘翠李蕊甄巧霞齐琳...
    1244-1247,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在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治疗联合tDCS),观察组(n=50,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对比两组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相比,观察组MoCA、MMSE、ADL评分更高,潜伏期更低;波幅更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tDCS治疗PSCI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有关。

    "通督调神"针刺经颅直流电刺激神经损伤事件相关电位P300认知障碍脑卒中

    血清NRG-1、NRG-4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秦屹吕改琴任淼李萍...
    1248-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RG-1)、神经调节蛋白-4(NRG-4)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并探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161例(PCOS组),另以年龄为对照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NRG-1、NRG-4、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NRG-1、NRG-4与WBC、CRP及HOMA-IR的相关性。追踪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与妊娠结局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RG-1、NRG-4、CRP及HOMA-IR对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OS 组的 NRG-1、NRG-4、CRP、WBC 及 HOMA-IR 水平升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NRG-1、NRG-4 与CRP、WBC及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结局不良组的血清NRG-1、NRG-4、CRP、WBC及HOMA-IR 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NRG-1>10。55 pg/mL、NRG-4>27。20 pg/mL、CRP>7。51 mg/L及HOMA-IR>3。35为PCOS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RG-1、NRG-4、CRP、HOMA-IR单独及联合应用时的 ROC-AUC(0。95CI)分别为 0。706(0。429~0。980)、0。709(0。405~0。988)、0。749(0。535~0。938)、0。747(0。496~0。988)、0。850(0。739~0。959),联合预测大于单一指标。结论:血清NRG-1、NRG-4的在PCOS患者呈高水平,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指标呈正相关,且为影响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NRG-1、NRG-4、CRP、HOMA-IR对PCOS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NRG-1NRG-4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妊娠结局

    不同上肢预负荷对腰部肌肉自愿收缩力量的影响

    熊凯文程珊张太辉丛林...
    1254-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不同上肢预负荷方式和强度对腰部肌肉最大自愿收缩力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名被试者,每名被试者以随机的顺序先后参加4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者保持中立正直坐姿,分别在无预负荷、举臂预负荷、手拉预负荷和手握预负荷方式下进行腰部和腹部力量全力共激活,每组预负荷方式的预负荷强度设置为20%和40%最大负荷力量,同时记录双侧腰部多裂肌和竖脊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在双侧多裂肌中,举臂和手拉预负荷方式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均大于无预负荷组(P<0。05),手握预负荷方式和无预负荷组之间的RMS值和IEMG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双侧竖脊肌中,三种预负荷方式和无预负荷组之间的RMS值和IEMG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预负荷方式比较中,举臂和手拉预负荷方式的RMS值和IEMG值均大于手握预负荷方式(P<0。05),举臂预负荷的RMS值和IEMG值均大于手拉预负荷方式(P<0。05)。结论:举臂和手拉预负荷方式带来的肌肉预激活均可以有效提高腰部多裂肌的自愿收缩力量,预负荷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可能也越大,且举臂预负荷方式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腰部多裂肌预负荷表面肌电肌肉自愿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