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张介池

双月刊

1004-311X

swjszzxxw@163.com;swjszz@163.com;

0451-84615121

150010

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68号

生物技术/Journal Bio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杂志是中文生物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是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进展。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工程、微生物、医药、农林、食用菌、轻工食品、环保、食用菌及相关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1985年创刊,1994年起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摘引、收录。主要栏目有论著、技术与方法、开发与应用、综述与讲座等。被CA、BA、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网等多个国内外权威检索数据库和文摘类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慢病毒系统构建AMPKα1过表达的3T3-L1细胞系

    段文婷李倩
    269-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慢病毒系统构建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1(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1,AMPKα1)基因过表达的3T3-L1细胞系,探讨其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查找到AMPKα1的基因序列,利用SnapGene软件设计引物,进行目的基因扩增、纯化。将纯化后的AMPKα1片段克隆到PLJM1-EGFP载体质粒上,构建好的质粒与辅助质粒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收集病毒液。用含有病毒液的培养基培养3T3-L1细胞,待抗性蛋白表达后用嘌呤霉素筛选,杀死未成功转染的3T3-L1细胞,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AMPKα1的3T3-L1细胞系(P<0。05);AMPKα1过表达的3T3-L1细胞系的炎症因子MC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炎症减轻。[结论]过表达3T3-L1细胞中的AMPKα1,减轻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水平(P<0。05)。

    慢病毒系统基因过表达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13T3-L1细胞稳转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肥胖质粒

    二乙酰精胺(DA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牟藤许超黄竹青卜桐...
    275-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二乙酰精胺(DAS)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应用研究。[方法]通过小鼠制备DAS单克隆抗体,对抗体进行ELISA和POCT法进行鉴定。制备免疫比浊法试剂进行验证。[结果]获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制备出的DAS单克隆抗体纯度合格且稳定性好,制备了 DAS免疫比浊试剂盒。二乙酰精胺(DAS)在184例肠癌中的检出率为65。22%;CEA在170例肠癌中的检出率为40。00%;AFP在93例肠癌中的检出率为2。15%;CA199在166例肠癌中的检出率为17。47%;CA724在30例肠癌中的检出率为50%;CA125在87例肠癌中的检出率为14。94%。[结论]制备出的DAS单克隆抗体可作为诊断肠癌的标志物,结合其他标志物指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二乙酰精胺单克隆抗体ELISA胶体金抗体纯化免疫比浊法肠癌抗体鉴定

    抗hCD17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王生育
    2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鼠抗人CD177(hCD177)单克隆抗体,对抗体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过表达hCD177的HeLa细胞为免疫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使用PEG作为诱导剂使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脾细胞融合,采用细胞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筛选阳性杂交瘤。通过腹水生产法,rProtein A柱亲和纯化hCD177单克隆抗体,细胞ELISA法对抗体的效价进行测定,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定位对抗体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产生抗hCD177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抗体亚型为IgG,细胞ELISA表明抗体的效价达到2 x 106;流式细胞术表明抗体与过表达hCD177的HeLa细胞、L929细胞有较高的结合率;细胞免疫荧光定位试验表明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的CD177蛋白;在对临床样品检测中,抗体能有效识别中性粒细胞,检测灵敏度高于商业化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 hCD177单克隆抗体,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的CD177蛋白,可应用于细胞检测。

    CD177单克隆抗体中性粒细胞活性

    冠状病毒主蛋白酶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抑制剂筛选

    孙攀贺贤然王承海李卫玲...
    287-294,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筛选抑制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pro)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方法]将两种冠状病毒Mpro蛋白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表达并纯化;基于FRET确认Mpro蛋白的体外活性并对13种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进行筛选;进一步用MTT法测定有效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AutoDock 4。2。6对有效化合物和两种冠状病毒Mpro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成功表达纯化出具有酶活性的两种Mpro蛋白;筛选发现11种化合物对两种Mpro均具有抑制效果,其中SLL-1A-46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对两种Mpro的酶活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95 µmol/L(MERS-CoV)、24。97 μmol/L(SARS-CoV);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SLL-1A-46 对三种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C50)分别为 75。41 µmol/L(Vero E6)、39。96 µmol/L(A549)和 65。06μmol/L(293T);分子对接结果提示SLL-1A-46与两种Mpro活性位点处的结合能分别为-8。26 kcal/mol(MERS-CoV)和-8。37 kcal/mol(SARS-CoV)。[结论]初步筛选到11种抑制两种冠状病毒Mpro酶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SLL-1A-46具有作为广谱冠状病毒Mpro抑制剂的潜力,其与两种Mpro的结合特点为广谱冠状病毒Mpro抑制剂的药物设计提供线索。

    冠状病毒MERS-CoVSARS-CoV主蛋白酶原核表达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抑制剂分子对接

    CrLEC1基因调控莱茵衣藻油脂合成的功能解析

    张浩东李亚军谭德冠张家明...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解析转录因子LEC1(Leafy cotyledon 1)在微藻油脂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功能,为建立利用基因工程培育高含油量和高生物量微藻的育种策略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法构建含CrLEC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采用玻璃珠转化法进行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C849转化;采用尼罗红荧光法测定转基因藻株的油脂含量。[结果]成功构建了 pCam1304∷LEC1∷GFP载体,获得137个阳性转化的藻株,经检测有16个为转基因藻株。发现转基因藻株6-15的生长不受氮胁迫的影响,且在缺氮或含氮培养条件下其生长状况均较野生型藻株好;在缺氮培养条件下,转基因藻株6-15、6-9、5-22、5-25、5-34的油脂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藻株。[结论]CrLEC1基因正调控莱茵衣藻的油脂合成。

    莱茵衣藻转化过量表达转录因子LEC1油脂合成氮胁迫

    YBX1截短体抑制髓母细胞瘤DAOY的迁移和干性增殖能力

    赖俊伟叶子俞婷婷程雁...
    304-310,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YBX1基因截短的SHH型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系,探讨截短的YBX1对DAOY细胞迁移和干性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YBX1基因的sgRNA序列,并将其插入pX330载体构建sgYBX1表达质粒。DAOY细胞经pX330-sgYBX1和耐青霉素质粒转染,药筛后采用极限稀释法挑取单克隆细胞系,使用测序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YBX1基因编辑的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YBX1截短体在DAOY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并通过CCK8、Transwell、克隆形成实验、低黏附板成球实验检测YBX1截短体对DAOY细胞增殖、迁移及干性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在DAOYYBX1-trunc细胞系中,YBX1基因编码区缺失144个碱基,导致合成肽段的第21~68氨基酸(位于A/P domain和CSD结构域)缺失。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截短的YBX1蛋白定位富集在细胞核内。与未编辑细胞相比,DAOYYBX1-trune细胞的增殖能力基本不变,但迁移能力减弱了 50%,克隆形成能力削减了 54%,细胞成球能力削减了 68%。[结论]成功构建YBX1蛋白在21~68氨基酸截短的DAOY细胞系,其削弱了 DAOY细胞的迁移及干性增殖能力。

    YBX1基因DAOYSHH型髓母细胞瘤冷休克结构域截短体细胞定位迁移干性增殖

    CSTF3基因过表达对Nthy-ori 3-1细胞功能的影响

    肖林曹师瑜谢依婷龙芯仪...
    311-31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CSTF3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慢病毒感染筛选构建CSTF3过表达Nthy-ori 3-1细胞株,CCK8和细胞成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紫外照射处理细胞后全外显子组测序,qPCR检测未照射及照射细胞周期、抗凋亡等基因表达。[结果]空载对照组(NC)、CSTF3 过表达细胞株(OE)细胞 72 h 增殖率分别为:126。92%±19。57%、271。51%±27。21%(P<0。05);NC、OE细胞48 h迁移率分别为:16。83%±4。61%、60。88%±9。26%(P<0。05);NC、OE细胞7 d克隆形成个数分别为:55。67±4。11、109。00±6。68(P<0。05);NC、OE 细胞24 h 凋亡率分别为9。24%±0。47%、6。61%±0。08%(P<0。05)。CSTF3过表达细胞株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单核苷酸突变数明显多于NC组。CSTF3过表达细胞株周期、抗凋亡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 CSTF3过表达的Nthy-ori 3-1细胞株,过表达促进Nthy-ori 3-1细胞增殖、迁移及成克隆能力,但抗细胞凋亡。提示CSTF3可能与染色体及单核苷酸突变相关,并且影响了周期和抗凋亡等基因的表达。

    甲状腺癌CSTF3细胞功能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二代测序Nthy-ori3-1慢病毒

    生信分析肺纤维化TDP-43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浸润

    杜伟伟季文涛罗甜梁剑平...
    317-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信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TDP-43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GEO数据库获取转录组数据,与TDP-43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系数|>0。75)获得TDP-43相关基因,并通过差异分析得到TDP-43相关的差异基因。使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筛选候选靶点用于预测IPF的风险并进行验证。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对候选靶点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基于候选靶点的表达,训练集被分为3个亚组。通过基因集变异分析评估3组之间代谢通路的富集情况,此外,比较3个亚组之间免疫细胞浸润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了 58个与TDP-43相关的差异基因,4种机器学习算法中,SVM最优算法构建模型,TIMM17A、RCOR1、HTATSF1、SENP5和GNS被鉴定为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内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和0。888,并建立预测风险的列线图。5个潜在标志物的高表达和低表达之间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存在差异。在3个亚组中,代谢通路和免疫浸润情况均具有差异。[结论]TIMM17A、RCOR1、HTATSF1、SENP5、GNS可能作为IPF诊断标志物,其在IPF中与多个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

    生物信息学GEO特发性肺纤维化免疫浸润诊断生物标志物TDP-43相关基因机器学习

    系统挖掘结肠癌生物标志物及其靶向中药抑制剂

    黄中强付聪
    327-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多重生物信息学和体外实验挖掘结肠癌的生物标志物及其靶向中药抑制剂。[方法]利用多重生物信息学筛选结肠癌及正常样本测序数据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THPA)验证其表达。通过文献和分子对接筛选与其结合较强的中药化合物。[结果]基于度值(degree)获得50个核心基因。其中,烯醇化酶2(Enolase 2,ENO2)和热休克蛋白家族 A(Hsp70)成员 1A(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A(Hsp70)Member 1A,HSPA1A)在结肠癌中显著高表达(P<0。05),且主要参与糖酵解和糖异生等通路调控结肠癌的发展进程。穗花杉双黄酮与ENO2和HSPA1A的结合能力较阳性抑制剂相当,是其潜在抑制剂。[结论]ENO2{P=0。00507,Hazard Ratio[95%CI=1。8613(1。10314,1。74171)]}和 HSPA1A{P=0。01955,Hazard Ratio[95%CI=1。21316(1。03151,1。4268)]}是结肠癌的候选生物标志物,且穗花杉双黄酮是二者潜在的靶向抑制剂。

    结肠癌生物信息学体外实验qPCRTHPA生物标志物分子对接中药抑制剂

    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的免疫相关ceRNA

    姜胜莹王振勇高洪杰杨胜艳...
    337-347,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免疫相关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EOCRC的RNA-seq数据,通过差异表达、IMMPORT在线工具、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功能富集分析,分别构建肿瘤发生、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相关ceRNA调控网络,得到关键基因和通路。[结果]92例EOCRC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有差异表达的127个lncRNA、35个miRNA、25个免疫相关mRNA,构建肿瘤发生的免疫相关ceRNA网络,MOCODE1起着重要作用,该网络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通过生存分析分别构建预后、转移ceRNA网络,发现HCFC1-AS1-hsa-miR-145-5p-PDGFD是共有的调节轴,也是MOCODE1的主要组成,在肿瘤发生、转移过程中,该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表达变化。[结论]HCFC1-AS1-hsa-miR-145-5p-PDGFD轴是EOCRC发生的关键ceRNA,其表达下调,通过MA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发生,HCFC1-AS1和hsa-miR-145-5p上调与转移(P=3。711e-02 & 2。682e-02)和不良预后(P=2。578e-02 & 1。233e-02)相关,PDGFD 是潜在的药物靶点。

    早发性结直肠癌TCGA数据库竞争性内源性RNA转移预后免疫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