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学杂志
生物学杂志

宋礼华

双月刊

2095-1736

swxzz@163.com

0551-62673629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83号合肥大厦9楼

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遗传和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教学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柴达木盆地小黑麦与豌豆混播饲草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差异分析

    马文艳曹东刘宝龙王东霞...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柴达木盆地小黑麦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下饲草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差异,筛选适宜柴达木盆地的小黑麦与豌豆混播方式,对缓解该地区饲草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以小黑麦和豌豆为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混播处理下的饲草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下小黑麦的生育期均延长 2 d;青饲麦 2+青建 1 号(P2S2)混播比例为 0.7∶0.3 时,单株分蘖数比其对照(P2S1)提高 4.50%,比青饲麦 1+青建 1 号(P1S2)和青饲麦6+青建1 号(P3S2)相同混播比例处理下小黑麦单株分蘖数分别提高了69.69%和44.99%,干草产量比其对照(P2S1)提高 17.61%.不同禾豆混播组合处理下,饲草的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筛选出青饲麦 2 号+青建 1 号(0.7∶0.3)较其他处理具有更高的草产量和更好的营养品质,在该地区推广应用具有更大潜力.

    小黑麦豌豆混播方式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疏花水柏枝在四川岷江的地理分布新纪录

    高刚陈绪言李义航唐静...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Franch.)P.Y.Zhang&Y.J.Zhang]的 6 个新分布种群,分布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和翠屏区境内岷江江岸和江心岛的鹅卵石滩上.首次在岷江流域发现其自然分布种群,也是迄今发现的最上游的种群.该发现拓宽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现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GAO2022003).

    疏花水柏枝岷江新分布四川种群

    中国茄科一新归化种——绿果龙葵

    宋文丹马占仓潘成南南占元...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2023 年,在新疆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在新疆哈密市发现一种国内未见文献报道和标本记录的茄科(Solanaceae)植物,与国内其他茄科植物有明显区别.通过文献查阅和形态比较鉴定,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植物Solanum nitidibaccatum Bitter.,中文名:绿果龙葵.连续 2 年调查发现,该种已在新疆哈密市有多个野外居群并呈扩散趋势.根据绿果龙葵形态特征的英文描述,结合标本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中文描述,报道其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茄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和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防控提供新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石河子大学植物标本馆(SHI).

    绿果龙葵新记录种茄科中国新疆

    汞胁迫对高原牧草生理特征的影响

    赵明德王瑾李晓晓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下重金属Hg2+对高原牧草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胁迫的耐受性,并结合植物修复技术实现重金属的回收,旨在减轻重金属对土壤的破坏.研究采用室温盆栽法,利用不同质量浓度Hg2+(HgCl2,0、25、50、75 和 100 mg/L)和Hoagland水溶液共同处理.研究表明,在不同质量浓度Hg2+胁迫下,冷地早熟禾表现出极强的耐受性,而老芒麦耐受性较弱;此外,冷地早熟禾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老芒麦,且套作冷地早熟禾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要高于单作冷地早熟禾.单作冷地早熟禾与套作老芒麦之间的富集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能力.综合来看,冷地早熟禾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选植物,尤其是套作冷地早熟禾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最为显著,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重金属富集冷地早熟禾老芒麦耐受性单作和套作

    植物干细胞前沿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

    陈柳张吉祥陈春丽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11 月 17 日至 11 月 20 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领衔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植物干细胞生物学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聚焦植物干细胞的理论与应用前沿研究,从动植物干细胞的共性及特性比较、植物干细胞的活性调控到再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再到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多学科交叉在植物干细胞研究中的新进展,以及植物干细胞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植物基因组编辑与遗传转化、作物分子育种、合成生物学的植物干细胞底盘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报告与交流.大会的召开有效推动了国内植物干细胞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发展,为培育该领域后备人才、为与会者搭建平等交流与积极合作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植物干细胞动物干细胞干细胞分子调控植物再生环境适应性单细胞组学合成生物学

    BDNF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宋雪晴孙雅伦周丽芳王松华...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存活、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神经递质调节、促进髓鞘形成以及神经保护等功能,提示BDNF对改善和治疗CNS疾病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与BDNF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概述BDNF对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癫痫以及抑郁症等CNS疾病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BDNF在CNS疾病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为BDNF用于探索治疗相关CNS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未来可在实验动物身上探究BDNF的药物动力学机制,通过开发不同的BDNF给药方式及其衍生药物,有望达到治疗CNS相关疾病的效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NS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抑郁症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重金属污染蛤仔快速无损鉴别

    刘忠艳杨俊杰乔沐溪刘瑶...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重金属污染蛤仔鉴别新方法,采用高光谱仪对正常和重金属污染的蛤仔采集 450~9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干扰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线性嵌入(LLE)、独立成分分析(ICA)、多维缩放(MDS)和等度量映射(ISOMAP)等 6 种方法对数据降维,运用KNN、LogitBoost、SVM和GradientBoosting等 4 种分类器,对 800 个重金属[镉(Cd)、铜(Cu)、铅(Pb)和锌(Zn)]污染和正常的蛤仔进行分类,结果显示,4 种分类器都对LDA降维后的光谱鉴别性能较好,而且LogitBoost分类器对LDA降维后的光谱平均准确率达到99.40%、F测度为97.99%,优于其他分类器.又在样本类别数量不均衡下,分别对每种重金属污染和正常的蛤仔进行分类,进一步验证MSC-LDA-LogitBoost鉴别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健性.证实用高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鉴别重金属污染蛤仔是可行的.

    高光谱成像重金属污染鉴别蛤仔LogitBoost分类器光谱降维

    "医产教研融合"在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究

    周强王琴叶乃芳张浩...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检验人才成为检验诊断学专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当前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对检验诊断学创新人才的需求,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主要从"医产教研融合"角度,优化课程体系,设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课程和人文素养"等模块,对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与检验医学、生物医学技术、工学创新性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采用传统课程、实验课程、实地参观、学生讲座、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物医学创新思维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构建以实际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医工融合型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高质量要求的研究生.

    新医科医工融合生物医学检验医学人才培养

    DNA条形码技术在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周亚东杨过管毕财
    116-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分类学实验是高校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植物分类学重要的实践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借助校园植物、标本馆、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场地,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植物分类的基本体系.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植物DNA中携带的遗传信息来鉴定植物种类,植物DNA条形码技术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和植物鉴定手段.因此,在高校的植物分类学实验中引入植物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植物分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其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以校园常见裸子植物为例,利用ITS2 和rbcL序列对其进行DNA条形码研究,探讨这些类群的亲缘关系,为准确鉴定提供分子证据.同时,提出基于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在高校植物分类学实验中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形态和分子角度理解常见校园植物的特征和演化关系.

    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实践裸子植物DNA条形码技术ITS2rbcL

    多元化育人目标下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李军林魏宁张宇付爱根...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落实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成为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综合性大学"自由转专业"形势和学科体系调整背景下,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进行创新改革,使其在落实培养生物学多元化人才目标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成果显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可为学生发展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提供资源保障;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团队,可使大学新生及时与专业教师建立联系,并根据兴趣和志向选择性加入科研团队,提升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先导课程作用,尽快使大学新生理解各学科特点和资源特色,使其能自主选择并积极参与多元化培养活动,引领学生从认知型向实践创新创业型转变,促进自主成长;对"教"和"学"过程性和多元化评价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制度和资源保障前提下,相关学科持续性交叉和融合,能满足学生发展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先导课功能,强化育人过程衔接,可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自主成长;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使育人过程具有实效性和长效性.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人才培养多元化人才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