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档案
山西档案

张焕君

双月刊

1005-9652

sxda163@163.com

0351-4171225

030002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天平东巷18号

山西档案/Journal Arhives of Shanx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和探讨档案学理论,普及深化档案专业知识,交流档案工作经验,开发信息资源,弘扬民族文化,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元治理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主体协同整合模式研究

    王萍凌茗宋婧馨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整合面临资源异构、数量庞大、保存分散的问题.以多元治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参与主体协同整合模式,解决主体分散割裂问题.对参与多元治理的主体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了政府部门主导模式、文化机构主导模式、社会组织主导模式、社会公众参与模式四种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主体整合模式,在深入分析和比较四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后,构建了动态性、场景化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多元主体协同整合模式.

    少数民族档案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整合模式

    档案著录信息关联数据化: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祝洁刘越男
    12-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联数据技术已成为档案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工具.探究档案著录信息关联数据化的国际经验有利于我国档案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以英国LOCAH项目、国际档案理事会RiC-O以及Europeana数据模型为例,对档案关联数据项目和相关数据模型展开调查和研究.基于此,提出我国档案著录信息关联数据应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增强对档案资源的语义描述,建立丰富的档案著录数据,加强各方主体协同与资源集成,探索低成本、轻量级的档案著录关联数据化项目.

    档案著录关联数据记录本体RiC-OEDM

    档案开放审核等相关概念的梳理与辨析

    姚静加小双张渼婕
    18-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开放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手段,对档案开放、档案鉴定、档案划控、档案审核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有助于避免理论层面的概念认知混淆和模糊,从而在实践层面更加精准地开展档案工作.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电话访谈法,一方面梳理相关"概念束"的沿革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主体、指涉对象、具体内容、导致结果4个维度的解读与比较,发现其异同之处,得出结论:以"概念束"为单位规范术语使用;避免人为制造"广义"与"狭义"的文字游戏;与立法思路保持一致、与时俱进;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多维度地丰富术语内涵.

    概念辨析档案开放档案鉴定档案划控档案审核

    人物事件导向下万里茶道茶商档案资源知识聚合研究

    赵雪芹李金璐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知识聚合是数智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转向和创新路径.挖掘万里茶道茶商档案资源间隐含的知识关联,进而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知识聚合,对于万里茶道茶商档案资源的知识组织、语义关联与知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从数据资源层、知识组织层、关联聚合层、服务应用层构建了人物事件导向下万里茶道茶商档案资源的知识聚合模型;再以"羊楼洞"茶商档案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茶商档案资源知识聚合模型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以期为万里茶道茶商档案资源知识组织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思路,助力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稳步推进.

    档案知识聚合万里茶道茶商档案资源茶商人物事件

    家谱中外合作开发:价值驱动、现实基础及未来路径

    郑慧张亚坤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家谱中外合作开发可以加强家谱中外学术交流,促进家谱学术研究枝繁叶茂,对于挖掘家谱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家谱中外合作开发具备了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等基础,未来可以从综合多主体自身优势、加快家谱资源数字化整合、推动数字家谱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研究、创新家谱开发形式等方面推进.

    家谱中外合作家谱开发

    政策工具视角下档案信息化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李贞贞叶凡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信息化对于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国档案信息化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档案信息化政策制定中的偏好及问题,有助于完善档案信息化政策体系,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以国家层面发布的 158 份档案信息化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工具—政策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并进行编码和量化统计分析.我国档案信息化政策法规效力仍然需要提高、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偏多、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存在不足以及档案信息化要素存在政策失衡的问题,对比分析后提出健全档案信息化政策体系、优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结构、增加对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以及加强对政策要素分布领域的补充等建议.

    档案信息化政策工具政策文本

    数字赋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理念与策略创新研究

    胡晓彤董汉良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编研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环境下的需求变化,亟须进行理念和策略的创新.从数字赋能视角切入,从理念更新和策略创新两个层面探索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路径.提出了要树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理念,用数字思维、技术引领、融合发展、开放共享推动编研模式革新,进而从体制机制、队伍能力、资源整合、场景应用等维度系统探讨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数字赋能的策略构想,以期为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编研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助推高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校档案档案编研数字赋能

    国家治理体系下LAM机构的协同策略构建

    彭荟吉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战略任务.LAM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代表,是推动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以治理理论作为指导,系统阐述LAM机构协同的基础、障碍,提出LAM机构协同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体系,为LAM机构协同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国家治理档案治理LAM机构协同

    文化体验视阈下的档案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常愉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采用体验学习理论探索文化体验如何促进公众参与档案文化建设;提出了以档案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文化体验理论模型,该模型围绕文化参与、文化信息、文化观念和文化关系四个环节展开,旨在深化公众对档案文化的理解和参与.对档案馆和文化机构在促进档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提供了新策略,并拓展了文化体验在档案文化建设中作用的理论视角.

    体验学习文化体验档案文化建设模型构建

    档案馆研学的价值与推广——基于公共图书馆的经验启示

    秦林高杰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档案馆在研学旅行服务中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职责.通过系统梳理公共图书馆研学实践的发展现状,总结提炼出其在研学课程、活动模式、服务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档案馆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并提出了创新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开发研学课程、创新智慧研学场景、加快标准规范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推广路径.对于拓展档案服务功能、彰显档案文化价值、提升档案事业贡献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档案馆研学旅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