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郝临山

双月刊

1674-0882

dtxbsk@163.com

0352-7158321 7563252

037009

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冈石窟艺术文化传播方式探究

    王文英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新时代云冈石窟艺术的传播方式有文化形象塑造、数字化文化保存、研学游、儿童艺术书籍等多种.

    云冈石窟文化传播文创产品儿童艺术书籍

    《文心雕龙》与《抱朴子外篇》知音论研究

    冯浩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鉴赏批评活动伴随着文学创作而产生,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葛洪的《抱朴子外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鉴赏批评理论.《文心雕龙》关于"知音其难"文学鉴赏批评论与《抱朴子外篇》中的文学观点一脉相承,在"音实难知"和"知实难逢"两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文心雕龙》在《抱朴子外篇》文学鉴赏批评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发展,形成了体系完备的"知音论".通过概览《文心雕龙》对《抱朴子外篇》中知音论的继承与发展,明晰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

    《文心雕龙》《抱朴子外篇》知音论

    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的归隐情怀

    方圆媛涂小丽
    67-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入松·寄柯敬仲》为"一代文宗"虞集所作之词,其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流传千古.整首词作韵调与画面辉映,意象组合精致灵巧,含蓄蕴藉,表达了虞集潜伏在文字之下的思归之情与隐逸情怀.

    虞集象征归隐情怀

    论乾嘉之际的复古诗人群体——以京江、吴中为中心

    王玉媛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以京江、吴中为中心,形成两个规模较大的复古诗人群体.两个群体都服膺沈德潜复古诗学,反对袁枚性灵说的流弊.两个群体中的诗人交往密切,同声相应,通过诗酒文会等方式扩大声势,成为乾嘉复古诗坛的重要力量.他们又与沈德潜晚年弟子、格调派后期代表诗人王昶、王鸣盛等互相推重,有力促进了乾嘉复古诗风的兴盛.乾嘉复古诗风的兴盛彰显出沈德潜诗学影响力,也反映了乾嘉诗坛的复杂和多样.

    乾嘉诗坛复古诗风京江吴中沈德潜

    一座北方文化大宅的"空间诗学"——"午亭山村"图画及题诗研究

    李开林
    78-8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午亭山村"这座文化大宅的建筑历史、风格等问题,学界已有研究,但这座宅邸最重要的主人陈廷敬赋予此空间的人性价值——即"午亭山村"之"空间诗学"还未阐明.其内涵主要借绘画和题画诗道出,包括:诗人与画家在梦想和想象的层面上"体验"着这个空间,他们用微缩的画上"家宅"反照出士人"平天下"理想,并以之象征清初战乱平息、南北统一的政治空间."午亭山村"之空间诗学展现了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在清代,这类"纸上家宅"的诗画大量涌现,是引导我们诠释古人内心空间、地域意识乃至家国情怀的重要文献.

    陈廷敬"午亭山村"题画诗空间诗学

    明清"三言戏"改写中的隐性伦理实践

    王一雯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言戏"是明末清初的一批戏曲作家对晚明经典话本小说集"三言"的改编作品.戏曲作家增删小说的伦理内容,新增科介姿势以调节伦理氛围.同时,戏曲的表演性、口头性影响了文本中的符号叙事的形成与改动.事实上,这些符号叙事中的伦理变异,是一股被忽视的隐性叙事力量.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角度,可以看到"三言戏"中,以科介为代表的隐性伦理叙事会与显性叙事伦理有所冲突.对于戏曲文本的接受者而言,文本舞台与案头的两重属性决定了其叙事与接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间接导致了这一叙事冲突的形成.此外,基于社会道德与伦理冲突的符号化也反映了明清视觉文化对文学叙事的深刻影响.

    三言戏曲改编科介伦理

    晋南方言词缀"圪"的读音

    杨青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南方言中,词缀"圪"的读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韵母的不同,可以将晋南方言"圪"的读音分为五种类型:əʔ读型、ɯ读型、ə读型、、ɤ读型和i读型.əʔ读型的分布范围与晋南的晋语区重合.ɯ读型和i读型的关系比较密切,i读型是ɯ读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ə读型和、ɤ读型则是走了另外的发展路径,可能和普通话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同一种读音类型的方言,"圪"的单字调类也比较一致.从调类归派的角度来看,ɯ读型和i读型方言的"圪"往往与全浊入声字一起演变,而ə读型和、ɤ读型方言则是与清入、次浊入的字保持同步.

    晋南方言中原官话晋语词缀"圪"

    大同长城的时空分布与保护开发

    薛文礼姚建爱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同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融结合带,是中国长城分布的重要区域,而大同长城属沿长城带中段,从秦赵长城到明长城,时空分布极其丰富,无论是构筑形态研究探寻,还是文化遗产发掘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时空分布长城大同

    汤加文化中的Tauhi Vā

    李菅梅莱奈伊特·塔乌莫艾富拉乌
    100-10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Tauhi vā是汤加乃至太平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指保持、维持或滋养社会关系.人们通过履行各自的责任(fai fatongia),来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关系.这一概念深刻影响着汤加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塑造了汤加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然而近年来,人们在tauhi vā的过程中却逐渐偏离了其初衷而导致不和谐或不对称的产生.汤加人在转变现有观念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tauhi vā的新方式,以期实现tauhi v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tauhi汤加太平洋岛国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彭英张俊婷赵萍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高校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立志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导师师德师风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清晰的德性认知理念、长效的培训引导机制、有效的激励惩处机制和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需要以观念引领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化,以制度塑造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以多维宣传来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导向化,以人文关怀来打造师德师风建设的品牌化,并从顶层设计、制度健全、典型引领、评议评价多层面保障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