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皮海峰

双月刊

1672-6219

xbsk@ctgu.edu.cn

0717-6392652

443002

湖北宜昌市大学路8号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立足宜昌、融入三峡、依托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刊战略,奉行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地域性的办刊原则,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刊、开放办刊的理念,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标准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刊发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文化、历史、教育以及三峡文化、三峡经济等方面的高质量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赋能抑或数字负能:数字乡村治理的双重效应与内在机理

    曾凡军余航杨舜清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指导下,技术工具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同时,亦导致了"数字负能"的治理后果.通过建构"技术—制度—参与"分析框架,探索数字乡村治理中数字赋能与数字负能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在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数字技术嵌入可以促进乡村治理模式嬗变、秩序结构逐渐规范、民众有序参与治理;另一方面,信息壁垒封锁、考评机制失衡以及供需配置失调是诱发数字工作繁复、数字形式主义、数字技术悬浮等数字负能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从加强技术规训和批判、适度调整制度和优化实践参与等方面共同发力,消弭数字负能.

    数字乡村治理数字赋能数字负能"技术—制度—参与"

    数智赋能自然灾害防御的作用机理与治理路径:基于"数字漓江"孪生系统平台的个案分析

    韦彬郑淑婷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治国"的治理理念下,数智赋能已成为破解灾害治理困局的应然之举.厘清数智赋能自然灾害防御的内在机理并突破其治理阈值,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技术与社会互构的理论视角出发,"数字漓江"孪生系统平台建设催生了以"数智+场景"互融双赋为特征的自然灾害防御新模式.以数智赋能为统领,既从主体、平台、空间、机制以及过程等维度重塑原有的自然灾害防御结构,又伴随应急系统的进化不断提升科技抗灾能力而循环赋能.因应数智赋能自然灾害防御的双重意蕴,通过数智技术驱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方式以及治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实现防灾减灾效能的几何倍增.

    数智赋能自然灾害防御应急管理数字孪生

    我国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特征、逻辑基础与发展路向

    吴凡黄焕水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驱动和社会进步实现的驱动力.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就是要从系统论角度,以国家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人才资源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与开发的综合性制度体系.梳理了我国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总结出我国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法制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性、包容性五个特征,揭示我国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运行的逻辑基础(即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本土化战略、遵循市场规律和坚持以人为本四个原则).基于此,提出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数字赋能以及加强人文关怀等对策建议,旨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治理特征治理逻辑发展路向

    中国文化形象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研究——以TED英文演讲为例

    辛静黄榕欣
    96-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演讲作为观点传递、文化认同、身份唤醒、国际传播的重要交流媒介,其在数字平台广泛传播中国文化形象的潜力和创新路径亟待挖掘.本文以TED数字平台发布的中国文化类英文演讲视频及其相关评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身份、主题、话语和视觉方面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诸多涉华话题引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互动,为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空间贡献了积极力量,也让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中国形象进一步凸显.研究指出,涉华文化类公共演讲亟待超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一回溯,转而聚焦于构建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彰显新时代活力的典范与创新相融共生的文化形象;发掘更多"有故事的人"来展现日常生活视域的多面多彩中国将有益于打造融通中外的共享意义空间;创意动画叙事带给数字化公共演讲以新的活力,同时也需警觉泛娱乐化导致文化失焦的问题.

    中国文化形象国际传播TED演讲创新实践

    中华文化产品对外传播的情绪价值探赜

    陆静张重阳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绪价值在文化产品对外传播中具有激发、调动、唤起等诸多功能.中华文化产品对外传播的过程,既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情绪价值体现和传递的过程.可以说,任何一种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都是文化内涵和情绪价值协同传播的结果.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情绪已经成为对外传播中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价值的诸多影响功能显而易见.中华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不仅要重视文化产品中内容的承载和传播方式的选择,还要关注情绪价值在传播中的作用.既要以情绪价值不断赋予文化产品新的内容和溢价,也要采取多样化手段了解受众情绪,引导和培育受众积极情绪,形成有利于对外传播的情绪氛围,实现中华文化产品的广泛和深度传播.

    中华文化产品对外传播情绪价值积极情绪受众

    释"()(免)"

    程邦雄杨灿王斐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等形体,孙诒让最早在《契文举例·释文字》里,进行了分析讨论,正误参半."()"等字,在卜辞里意义多是"分娩",但是从文字角度看,应隶定为何字,学界讨论甚多,意见不一.结合传世文献与最新的出土文献,从"()"的构形、上下文语境、涉及的句式语法、语义搭配、字词关系等多角度观察、分析,"()"等甲骨文形体应隶释为"免"字,记录的是"分娩"义的{免},而不应该隶为"娩"字,以记录"分娩"义的{娩}.《说文》不收单字"免",是遗漏,"分娩"义的"免"字非后出,《说文》收有含声符和义符"免"的合体字多例,并单独立有"儿部",金文、战国(楚)简帛也有从"子"或从"儿(())"的"免"字.郑珍释"免,子脱胞也.从二儿:上儿,母也;下儿,子也",其说有据.

    (){免}

    Abstracts

    116页

    人物介绍

    封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新视域——评陈金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海外传播研究》

    梅荣政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