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培富

双月刊

1000-5935

xbw1@sxu.edu.cn;xbw2@sxu.edu.cn

0351-7018311

030006

太原坞城路92号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学术创新,质量第一”的原则,紧密追踪学术前沿,高度关注学术热点,对于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具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成果,不受栏目限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晋语"们"类成分探源

    史秀菊王海立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语吕梁片、上党片和五台片的第一人称代词中,有一些和"我""我们"读音迥异的形式,分别读作[m(E)][mə][mei][mi][mα][məŋ]等,我们记作"每""弭""氓="们".这些都是独立的人称代词或复数人称代词的词根.根据晋语人称代词与阿尔泰语言人称代词相同或相近的多个特点判断,"每""弭""氓=""们"等应是来自阿尔泰语的代词,进入晋语后逐步形成了"我+们"的结构.后经过删略机制,"们"类成分独立出现在领属位置,然后向主宾语位置扩展,在晋语中逐步形成了 一个循环演化圈,即:我+们主宾→们领属 们主宾→们+词尾主宾.

    晋语人称代词阿尔泰语

    张呼片晋语多功能虚词"不是"及其语法化历程

    宗守云张淯虹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呼片晋语"不是"是多功能虚词,有语气副词、假设连词、语气词等多种用法."不是"是从否定短语语法化为虚词的,在句首位置,"不是"由否定短语分别语法化为假设连词和语气副词;在句末位置,"不是"由否定短语语法化为疑问语气词,再演变为陈述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研究张呼片晋语多功能虚词"不是"及其语法化历程,可以促进晋语语法研究、语法化理论研究以及方言和语法化结合研究.

    张呼片晋语虚词"不是"语法化

    晋语山阴方言的隐性否定表达

    郭利霞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阴方言表达隐性否定的手段包括言说动词、副词和代词.由于来源不同,这些隐性否定表达的规约化程度不一,达成否定的机制也不同,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也是隐性否定和显性否定最重要的区别.二者的另一重要区别是显性否定表达有相应的肯定形式,隐性否定表达则没有相应的肯定形式.

    晋语山阴方言隐性否定

    晋语大同方言情态动词"待"的语法特征及其词义演化

    张宝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语大同方言的情态动词"待"主要用于"否定词+待VP"与"待VP(+语气标记)"这两种句法结构,其动力情态和道义情态的用法都比较发达,多表达对"意愿""要求"或者"认同"的否定."待"的词义演化步骤为:"等待义>需要义>情态义",其否定的形义特征及其负极性是历时更迭的结果.晋语大同方言情态动词"待"的相关用法显示了某个主体对某项行为的否定态度,凸显了说话人的消极取向或负面评价.

    大同方言"待"情态动词词义演化

    朱子"戒惧与慎独之辨"在韩国的回响

    田智忠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国学者对朱子"戒惧与慎独之辨"回应更为细致,衍生出尊朱与反朱的不同立场.前者对于不睹不闻时的戒惧工夫是兼动静还是只是静工夫、"不睹不闻"的具体所指、戒惧与慎独是一是二等问题展开细致入微的辩论,深化了后人对于朱子"戒惧兼动静"的理解,明确了"不睹不闻当就此心未发寂然无声形处说"的基本立场;后者不但根本否定朱子诠释《中庸》首章的基本立场,而且还彻底否定了朱子对于性、理、道的形上界定,提倡"实学化"的思维路向,先于戴震而开启了反理学的思潮.

    朱熹戒惧动静不睹不闻修身正己

    从蒙学读物到孝治经典:晚明《孝经》学的复兴

    蔡杰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孝经》在宋至明初受到冷遇,但在晚明时期再度兴盛.《孝经》复兴之初,是通过与《大学》同出于孔、曾授受的关系,与《大学》相结合,进而在义理上与"四书"形成互为表里的关系.但这仍局限于"四书"体系,真正对宋明理学形成突破,是从《孝经》与《春秋》相配开始.基于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言论,明代中后期《春秋》与《孝经》再度结合,形成刑书与德教的关系.由此,《孝经》进一步与"六经"相配,回归"六经之总会"的经典地位.同时,这也是《孝经》摆脱蒙书、回归孝治经典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对王安石罢黜《孝经》的批判,以及对"孝"的概念范围的反思,目的是使《孝经》超越家庭内部的事亲仪节,回归先王以孝治天下的大经大法,体现了晚明儒者对孝德的高度肯定,隐含着对"二帝三王"之治的畅想.

    《孝经》四书六经蒙书二帝三王

    宇宙视野中的文学地理观——刘勰《文心雕龙》"秀气成采"说发微

    陈允锋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篇提出的"秀气成采"说,在思路上承接《原道》篇"道—圣—文"相互统一的观念,强调人是天地灵秀之气的集中体现者,并自然地呈示斐然之文采.刘勰以浩瀚无垠的宇宙作为人生价值、立言不朽的宏阔背景,这种思想超越了《物色》篇"江山助人"说的地理范畴,兼顾"造化赋形""禀性五才"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确立了以"天—地—人"三才合一为核心的"文学地理观",渊源有自,影响深远.

    刘勰《文心雕龙》文学地理观秀气宇宙视野

    论刘勰的数理思维

    李瑞卿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勰确认了人的无边智慧与极数知道的可能,构建了可与巴迪欧数元哲学互鉴的易学的数本体论.刘勰预设的虚无/自然,借助数论可以阐明,这一思想也与梁武帝的易学观、天文观存在关联.同时,刘勰以数理来阐释物理,并对审美中的心物关系、身心机制进行了数理建构.其《神思》篇的"枢机"之喻,不仅指认知与审美意义上的易学数理逻辑,而且其本身还是与经络、孔窍、宇宙节律同构运行的生命样态.

    刘勰一与多空集自然理想中医学

    《文心雕龙》对古代诗学专门化的发凡起例与范型设定

    郭鹏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诗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专门化.洎至宋代江西诗派之诗学理论出现,诗学之专门化构建趋于成型与稳固.通过对古代诗学专门化的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诗学专门化的构成要件大抵涵括三个方面:稳定的诗史观、关于学诗谱系与进径选择的相关见解及对学者创作批评方面的实践能力要求.由诗学专门化的内涵上溯,《文心雕龙》的理论系统中已然涵盖了诗学专门化的三个基本要件.由此可以判定《文心雕龙》对古代诗学专门化有着导夫先路的理论意义.同时,在刘勰以"体大思精"的学术器局构建其理论体系时,已然对古代诗学之专门化进程有发凡起例和设定范型的启创之功.结合古代诗学专门化的稳定表述,解析其理论内涵和基本构建方式,对《文心雕龙》涉及诗学专门化的相关理论见解进行分析论述,有助于对古代诗学民族传统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诗学专门化刘勰《文心雕龙》民族传统

    闲棋暗用:张季鸾参与中日密谈之考察(1936-1940)

    江沛
    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初期,《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兼具国民政府对日外交决策的幕僚身份,在对日关系上向蒋介石积极献策.七七事变后,中日均在谋求避免战争扩大化和尽快结束战争,先后派出代表试探对方和谈底线,逐步形成了政府、军方、特工、外交等多个交互渠道.1937-1940年间,在日本报界颇有人脉且熟稔日本政情的张季鸾,受命于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多次赴上海、香港、澳门与日方代表进行秘密接触,在会谈中坚守蒋介石确定的立即停战、退回七七事变前状态等谈判原则,部分实现了力阻汪伪政权成立的战略目标.数年间,"张季鸾路线"及其他多条密谈路线,虽未能真正影响战时中日军事和政治走势,却对国民党政权高层的外交方针及对日战略决策助益良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日分属两大阵营,已无单独媾和的可能,所有和谈活动遂告终止.

    中日密谈张季鸾陈布雷萱野长知小川平吉神尾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