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地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地震
山西地震

赵新平

季刊

1000-6265

SXDZ@chinajournal.net.cn

0351-5610580

030021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二段69号

山西地震/Journal Earthquake Research in Shanxi
查看更多>>本刊是省地震局主管、省地震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防震减灾成果为主。自办发行。连续10年获山西省一级期刊奖,4次获省地震局科技进步奖,1次获全国优秀地震期刊奖。被美国尤里奇数据中心、中国《地震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维普咨询网、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英文版)、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震后舆情的灾情信息提取研究

    闫晓美牛艳杰王宁许振鹏...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出现大量关于地震灾害的信息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开展基于震后舆情提取灾情信息的相关研究.首先构建灾情信息挖掘模型,建立灾情关键词表,通过计算词向量相似度,快速提取地震灾情等相关信息.同时以"山东德州原平5.5 级地震"为案例,验证构建模型在地震灾情提取方面的效果及其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震后快速应对和处置灾情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和决策依据.

    地震灾情震后舆情网络爬虫文本挖掘信息提取

    邢台震区应力场特征及ML3.5以上地震的发震背景分析

    章阳董博王时
    5-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邢台老震区构造背景复杂,发育多组断裂,属构造较不稳定地带,且区域中小地震频发.2017 年至 2021 年发生 6 次ML3.5 以上地震,其中有两次ML4 以上地震.本文基于搜集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模拟震源机制与地壳应力场的关系,计算地壳应力场在地震发震断层面上的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分析地震的发震背景.结果表明,6 次ML3.5 以上地震中,有 2 次震源机制节面接近应力场的最大剪应力节面,有 4 次震源机制节面远离应力场的最大剪应力节面.说明地震不是完全按照震源机制节面上具有最大剪应力的破裂方向发生,有时可能发生在某些薄弱带上.因此,在进行地震预测时,不能只关注最大剪应力破裂方向,还应多关注其边缘的地质薄弱带,这一结果可能会为后续分析该区域的地震危险性,研究地震孕育机制及动力学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应力场邢台震区破裂方向发震背景地质薄弱带

    利用初至震相定位法测定2013年辽宁灯塔MS5.1地震震源深度

    戴盈磊张欣然孔祥雪田雨佳...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09 年至 2022 年辽宁测震台网的观测资料为基础,拟合辽宁地区小震 Pg 波走时曲线,得到上地壳P波速度为 6.11 km/s,并构建该地区双层地壳 P 波速度模型.提取正式观测报告中的 20 个清晰Pg和 9 个Pn震相到时,基于初至震相定位法测定 2013 年辽宁灯塔MS5.1 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10.8 km,初至P震相最小走时残差为 0.31 s;使用考虑误差的定位算法测定震源深度为10.27 km,定位残差为 0.35 s,与使用其他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震源深度基本一致,可信度较高.分析认为,灯塔MS5.1 地震震源深度在 11km左右.以该深度作为主要输入参数计算其在周围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变场,显示出典型的走滑地震特征.

    震源深度初至P震相速度模型

    新疆中强地震前震频谱偏移特征分析

    李奎张青远刘立霞毛玉剑...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前震或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以 2013 年 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的MS≥5.0 中强地震的前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频率谱,分析新疆地区地震前震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中强地震的前震中存在频谱偏移现象高达 70%,说明频谱偏移法对该区域的地震研究具有一定的短临预测意义;地震频谱向低端偏移的临界值为 1.5 Hz;直接前震中,MS≥3.5地震出现频谱偏移的概率达 85%,MS<3.5 地震的频谱偏移现象较低;具有前震意义的地震,前震偏移率高低与后续中强地震的强度在MS≥5.2 时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趋势,由于数据量较少,认为这种正相关趋势可靠性不高,需进行深入研究.

    中强地震前震频谱偏移法

    马鞍山皖27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与效能评估

    袁鸣望王俊刘园园
    23-2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鞍山皖 27 井是安徽省 2008 年第一批数字化改造的观测井,为加强对观测资料的应用及评估观测井的效能,对该井的井水位动态特征、主要干扰因素、异常变化特征、井水样水化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皖 27 井水位资料连续可靠,年变规律明显,地壳应力—应变响应灵敏度较高,对周边 200 公里范围内的中强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在中短期前兆异常监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7数字化水位资料分析效能评估

    昌黎台地磁观测Z分量秒值受电气化铁路影响的分析

    佟鑫张国苓郭建芳周剑青...
    29-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气化铁路对地磁观测造成的干扰一方面由铁路本身铁磁性物质引起,另一方面由机车运行时高压电弧产生的磁场引起.本文主要对电气化机车运行时对昌黎台地磁观测垂直分量的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扰形态主要表现为突跳尖峰,干扰幅度约 0.5~5 nT;电气化铁路两侧引起的干扰方向相反,同侧的相同;测点距离铁路越近,对观测值的影响越大.通过研究分析,明确电气化机车运行对昌黎台地磁观测值产生的影响,为观测数据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地磁观测干扰电气化铁路

    易县地震台伸缩仪NE分量异常分析

    屈曼侯晓真马栋高晨...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易县地震台伸缩仪 NE分量自 2022 年 10 月以来变化趋势发生转折,呈现张性趋势变化,总体变化幅度达 2.1×10-6.为明确异常变化的原因,对观测数据质量和环境干扰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利用不同的荷载模型定量计算 3 项干扰源对伸缩仪产生的应变影响.综合各项因素认为,易县地震台伸缩仪 NE分量的异常变化为前兆异常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对该测项的后续变化加强跟踪分析.

    潮汐因子异常伸缩仪荷载模型

    用不同方法评估山西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梁向军吴叔坤王霞刘林飞...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 2015-2019 年记录的地震目录及观测报告数据,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震级—序号法、最优拟合度(GFT)法和最大曲率法等多种方法分别评估山西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结合山西测震台网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评估方法的计算原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台站围限的区域能监测到ML1.0 及以下的地震外,其余区域的监测能力下限为ML 1.5;"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方法更适合用于评估山西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随着预警台网的正式运行,建议采用该方法对地震预警台网的实际监测能力重新评估.

    监测能力山西地区PMC方法震级—序号法最优拟合度法

    承德地区摆式仪器观测背景功率谱密度特征分析

    周硕王嘉琦王向亮李明威...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取承德地区摆式倾斜仪捕捉的地震前兆信息及仪器性能,利用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研究 3 台 VP型垂直摆和 1 台水平摆倾斜仪的噪声频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4 台仪器记录的主要背景噪声为 0.2 Hz以下的低频自然环境噪声;降雨事件主要影响 0.2 Hz 以下的低频段;摆式仪器能较好地记录到地震波,近震为更多高频成分,远震以记录面波占主导;地震事件可导致 0~0.3 Hz频段的噪声显著增加;仪器标定过程中,低频噪声会显著增加.

    摆式倾斜仪功率谱密度背景噪声

    降雨对宝昌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贾彦杰贾昕晔白少奇高云峰...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 NS和 EW测道观测值的年变形态均为夏低冬高型,夏季降雨对观测数据造成快急始-慢恢复的短期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该变化的特征,结合台站地下电性结构和区域降雨数据,采用影响系数理论和褶积滤波方法分析降雨对宝昌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台站测区表层介质影响系数为正,地电阻率观测值随表层介质真电阻率同向变化;基于降雨数据,通过褶积滤波方法拟合的年变形态与实际观测数据一致,表明降雨是宝昌台地电阻率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电阻率降雨电性结构褶积滤波影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