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性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性工程学报
塑性工程学报

陆辛

双月刊

1007-2012

sxgcxb@263.net

010-62912592/82415079

100083

北京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708室

塑性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活跃本专业学术思想,提高本专业学术理论,强化本专业学术交流,为不断提高我国塑性工程基础水平,确立我国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阵容中的地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底管线管全流程成形过程中残余应力演化

    齐绍聪于高潮陈思国赵军...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海底管线管全流程成形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演化,考虑成形工序中应力的继承,采用ABAQUS软件开展了管线管JCO、焊接和多向缩径校准全流程成形过程有限元模拟.首先进行了 JCO成形过程模拟,然后基于高斯面热源子程序对JCO成形后的管线管进行了焊接过程模拟,最后对焊接后的管线管进行了多向缩径校准成形过程模拟,探讨了多向缩径校准成形工艺参数对管线管残余应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多向缩径校准可以实现管线管几何形状和残余应力的双重调控;相对传统的2瓣模具缩径,采用4瓣模具和8瓣模具校准后的管线管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摩擦因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不明显;采用4瓣模具、0.04摩擦因数和1.6%缩径率校准后的管线管椭圆度可达0.05%,除焊接热影响区,管线管内外表面的最大周向残余应力分别为28和-45 MPa,截面Mises残余应力均值为(120±20)MPa,焊缝区和非焊缝区的Mises残余应力均值分别降低了 79%和30%.

    海底管线管JCO成形多向缩径校准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基于GA-BP和PSO-BP神经网络的SLM GH3625高温合金残余应力预测研究

    曾权李鑫王克鲁鲁世强...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PSO-BP和GA-BP混合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选区激光熔化成形GH3625高温合金的残余应力.通过响应面法为实验设计生成样本集,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作为模型的输入层,以残余应力作为模型的输出层进行预测优化.采用相关系数R2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AARE评价指标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P、GA-BP和PSO-BP神经网络模型均能够较好地预测不同工艺参数下GH3625高温合金的残余应力,且通过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其中GA-BP神经网络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GH3625高温合金残余应力的预测精度最高,模型性能更优越,其相关系数R2和相对平均绝对误差eAARE分别为0.909和2.06%.

    选区激光熔化GH3625高温合金残余应力GA-BP神经网络PSO-BP神经网络

    汽车用铝合金在搅拌摩擦加工下的组织改性与力学性能分析

    高亚男张全逾魏彦杰郑镭...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搅拌摩擦加工对汽车用YL112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搅拌摩擦加工后,YL112铝合金的孔隙率明显降低,α-Al内部的树枝状结构遭受严重破坏,YL112铝合金中较大的第二相粒子和针状Si相得到有效分解.分解后的产物在搅拌摩擦加工的熔核区域均匀重分布,进而使YL112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得到细化.此外,搅拌摩擦加工显著提升了YL11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在低延展性及高孔隙率存在的区域,YL112铝合金容易发生断裂,而经过搅拌摩擦加工处理,YL112铝合金的微观组织被重组改善,最终展现出更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YL112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显微组织综合力学性能

    CoCrFeNi/6061Al复合材料冷喷摩擦复合增材制造及增强相影响规律研究

    叶东明韩鹏王文张宇烨...
    206-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oCrFeNi高熵合金颗粒代替传统陶瓷颗粒作为增强相,通过冷喷摩擦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 CoCrFeNi/6061Al复合材料.采用SEM、EBSD、TEM和XRD检测技术对复合材料增材体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CoCrFeNi颗粒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增材体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喷摩擦复合增材制造消除了冷喷涂产生的大量微孔和微裂纹缺陷,实现了均匀致密CoCrFeNi/6061Al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CoCrFeNi颗粒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增材体晶粒显著细化.CoCrFeNi颗粒与Al基体发生界面反应生成的部分金属间化合物被机械破碎为纳米颗粒分散至Al基体内部.随着CoCrFeNi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增材体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平均显微硬度显著增加.

    冷喷涂搅拌摩擦加工高熵合金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Cu和Ni中间层对铝/钢异种金属搅拌摩擦搭接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及剪切性能的影响

    王元一乔柯张婷郝政扬...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搅拌摩擦搭接焊(FSLW)对添加Cu和Ni中间层的6061-T6铝合金和QP1180钢进行焊接,研究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FSLW可以成功制备出成形性良好的Al-Cu-Fe及Al-Ni-Fe接头,Cu粉和Ni粉均与基体结合良好.Cu粉阻隔了 Al-Fe之间的元素扩散,接头金属间化合物(IMCs)种类为AlCu和Al3Cu2,无Al-Fe IMCs生成;Ni粉无法完全阻隔Al-Fe之间的反应,IMCs种类为Al3Ni2和AlFe3.Al-Ni-Fe接头中产生的IMCs与基体之间的平均错配度低于Al-Cu-Fe接头中IMCs与基之间的平均错配度,表明Al-Ni-Fe接头中产生的IMCs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优于Al-Cu-Fe接头中产生的IMCs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因此Al-Ni-Fe接头剪切强度(7.86 kN)优于Al-Cu-Fe接头剪切强度(4.62 kN).

    搅拌摩擦搭接焊铝/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错配度剪切性能

    填充式肋板蜂窝结构异面冲击响应

    李锐李成兵吕志忠胡丽萍...
    22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蜂窝结构异面的力学性能,在传统六边形蜂窝的基础上引入了肋板结构,耦合成一种新型填充式肋板蜂窝结构.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填充式肋板蜂窝的异面在不同冲击速度和冲击角度作用下的冲击响应特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填充式肋板蜂窝的变形模式受到冲击速度和冲击角度的影响;填充肋板与外部胞壁之间存在耦合增强效应,可使蜂窝的力学性能增强,能量吸收能力提高15.08%;冲击端和固定端的平台应力均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动态承载性能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对密度会影响填充肋板与外部胞壁之间的耦合效应以及填充式肋板蜂窝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

    填充式肋板蜂窝耦合效应平台应力能量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