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二甲基硅氧烷修饰生物炭吸附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效能与机制

    薛禄钟豪杰张建王艳龙...
    802-807,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磷酸活化法制备秸秆生物炭,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借助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仪(FTIR)、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生物炭疏水改性对水体中典型多环芳烃(PAHs)(菲、苊、萘)的强化吸附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PDMS疏水改性生物炭对菲、苊和萘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提升23%,33%和14%,疏水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为多分子层吸附。FTIR光谱图显示,疏水改性后的生物炭表面检测出一种新的Si—O—Si键,说明PDMS涂层对生物炭进行了表面修饰,同时PDMS涂层导致生物炭表面水接触角增大10°左右。PDMS疏水涂层提高了生物炭的疏水性能,从而有效提升生物炭对疏水性多环芳烃的吸附性能,PDMS疏水改性为强化生物炭吸附水体中PAHs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生物炭多环芳烃聚二甲基硅氧烷疏水涂层吸附

    磺化共价有机框架改性壳聚糖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李建全李瑶王乐天王朝...
    808-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质子交换膜电解质对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将磺化共价有机框架(TPBD-SO3H)引入到壳聚糖(CS)基体中,制备了一系列CS/TPBD-SO3H复合膜,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PBD-SO3H与CS之间能够产生交联作用,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其中拉伸强度达到了最高的80。2 MPa,与CS 膜相比提高了 201%;交联作用降低了复合膜的溶胀率,与 CS 膜相比下降了约 40%。TPBD-SO3H的孔道结构以及丰富的磺酸基团起到优化质子传输路径的作用,使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在80℃,95%RH条件下,最高达到了24。7 mS/cm,为CS膜的2 倍。

    质子交换膜共价有机框架壳聚糖磺化

    鲜胶乳稀释浓度对酶凝固天然橡胶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李建伟杨茹茹丁丽李云...
    814-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碱性蛋白酶凝固稀释浓度为34%,25%,20%,17%的鲜胶乳,制备天然橡胶样品,探究鲜胶乳稀释浓度对酶凝固天然橡胶组成及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无转子流变仪、橡胶加工分析仪、拉力试验机等仪器来表征天然橡胶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鲜胶乳稀释浓度的降低,天然生胶的塑性初值(P0)先升高后降低,而塑性保持率(PRI)则相反;其氮含量、丙酮溶物含量及分子链支化度逐渐降低;混炼胶的焦烧时间(t10)、正硫化时间(t90)分别增加了19。05%,5。62%,而扭矩差则逐渐降低;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定伸应力等略有降低,而扯断伸长率略有增加。

    鲜胶乳稀释浓度酶凝固天然橡胶

    月桂酰胺硼酸酯水基润滑剂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杭智军孟征
    818-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酯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在月桂酸的基础上引入B、N极压吸附基团,合成了月桂酰胺硼酸酯液压支架传动介质用润滑剂,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四球法考察了添加剂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并探究了润滑机理。结果表明: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水解安定性,当质量浓度为0。4%时,PB 值为696 N,磨斑直径随浓度升高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缓,随载荷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这是由于在低载荷下主要靠吸附起到边界润滑作用,随着载荷的增加,摩擦副接触区生成了Fe2 O3、Fe2 B、BN、B2 O3 等物质堆积到金属表面形成的高强度化学反应膜和吸附膜共同形成了复合膜,对摩擦副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水基润滑剂含氮硼酸酯润滑机理水解安定性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氯乙酰化改性

    杨茜王珏于佳章亚东...
    823-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苯乙烯微球(PS)基体,在其表面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得到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Cl)。探究溶剂类型、酰化试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剂用量对PS-Cl担载量及氯乙酰氯转化率的影响。采用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PS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产物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63。24 μm;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反应条件在PS、酰化试剂(Reg)和催化剂AlCl3 摩尔比1∶1。2∶1。2(以PS微球1。00 g计)、反应时间4h、溶剂二氯甲烷20 mL下得到PS-Cl微球的最高担载量为4。350 6 mmol/g,氯乙酰氯转化率为57。13%。

    聚苯乙烯功能化改性Friedel-Crafts反应氯乙酰化

    复合型内给电子体ID对MgCl2/2-乙基己醇/TiCl4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

    王俊付兴宇张娜毛国梁...
    829-831,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MgCl2/2-乙基己醇/TiCl4 体系合成用于乙烯聚合的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在合成催化剂过程中加入复合内给电子体:乙酸正己酯/邻酞酸二异丁酯,与分别加入四乙氧基硅烷、乙酸乙酯和邻酞酸二异丁酯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进行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含不同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和聚合物进行分析,并通过乙烯聚合对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压力0。5 MPa,时间2h的条件下,含复合内给电子体乙酸正己酯/邻酞酸二异丁酯的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活性比其它单一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要高,催化活性为1。24×105 g PE/(molTi·h)。

    复合型内给电子体聚合反应聚乙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微晶纤维素基碳酸钙复合材料对Cd2+和Pb2+的捕集与回收研究

    孟浩江张蕾张祎喻先伟...
    83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微晶纤维素(MCC)和碳酸钙(CaCO3)为基底,通过冷却活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 MCC@CaCO3 复合材料。研究捕集时间、浓度及 pH 等因素对溶液中 Cd2+和 Pb2+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Ca2+的投加量为0。1 mol、pH值为5 时,MCC@CaCO3 对Cd2+的吸附容量达503。47 mg/g,对Pb2+的吸附容量达1 076。05 mg/g,去除率99。7%。

    微晶纤维素碳酸钙铅离子和镉离子污染水处理

    碳化法由磷石膏制备纳米CaCO3的工艺条件研究

    张如王百年王朋辉蒋国华...
    838-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aY沉淀为钙源,CO2 为碳化沉淀剂,由磷石膏制备纳米CaCO3。研究碳化沉淀反应工艺条件对纳米CaCO3 的粒径大小、粒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沉淀反应较适宜的复配晶形控制剂为 2。5%ZX+1%ZY;较适宜的碳化沉淀反应工艺条件为:复配晶形控制剂添加量3。5%,碳化反应温度15℃,CO2 流率400 mL/min。优化条件下所制备CaCO3 为方解石晶型,平均粒径约33 nm,粒度均匀,分散良好;并对复配晶形控制剂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磷石膏纳米碳酸钙碳化法

    AA-AM-SBMA三元共聚物增稠剂合成及性能

    李河金覃孝平杨辉韩东...
    843-847,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体系,合成出压裂用低伤害三元共聚物增稠剂AA-AM-SB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AA-AM-SB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35℃下采用注入水配制时,AA-AM-SBMA的增黏、悬砂性能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当;当配液水的氯化钠浓度大于3 000 mg/L时,AA-AM-SBMA能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能;配液水的氯化钠浓度为 6 000 mg/L时,3 000 mg/L的AA-AM-SBMA溶液的表观黏度比相同条件下的HPAM溶液高58。4%。AA-AM-SBMA在120℃下放置2h的降解率高达95。13%,比相同条件下HPAM的降解率高3。19%。岩心渗透率恢复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A-AM-SBMA对应的渗透率恢复率为95。27%,比相同条件下HPAM的高4。52%,表明SBMA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增稠剂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

    压裂液共聚物增稠剂热降解低伤害

    新型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孟祖超李正辉马海瑞相杰...
    848-85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胺、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40℃下,当引发剂加量为0。55%,AM∶AMPS∶DMDAAC∶NVP物质的量比为160∶20∶13∶2,反应时间为 3h时,所制备的四元共聚物AM/AMPS/DMDAAC/NVP防膨率可达 90。74%,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及耐酸碱性能,可以有效防止粘土水化膨胀、分散运移,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在油气田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粘土稳定剂储层保护两性离子聚合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