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岩心多孔介质中乳状液乳化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研究

    马良周朝辉杜猛陆舒艺...
    1003-1008,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利用全能红外稳定分析仪、光学显微镜及多功能流变仪,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开展了不同复合体系在岩心渗流和机械搅拌下生成乳状液的稳定性、黏度及微观形态变化特征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辅以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乳状液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可在岩心多孔介质驱油过程中有效生成乳状液,机械搅拌状态下不同复合体系稳定性差异显著。二元、无碱A、三元体系的机械搅拌剪切与岩心渗流生成乳状液的TSI值具有反向关联的关系,而在乳状液黏度上二者具有正向关联的关系。相比于岩心剪切,机械搅拌剪切应力较大,不同体系生成的乳状液液滴粒径更小,能够更显著地区分出不同体系之间乳状液相态区别。岩心驱油实验过程中,整体渗流阻力与提高采收率幅度存在反向相关的关系,不同等黏度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依次升高,且具有显著的梯度差异,二元、三元、无碱A体系不仅可以通过乳化封堵起到调剖作用,扩大波及体积,进而提高洗油效率,乳化流体还可以进入水驱难以波及的微孔区域中洗油、刮油,通过乳化携带作用,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改善驱油效果。

    乳状液乳化评价提高采收率化学驱渗流阻力驱油效果

    煤气化渣制备碳硅介孔材料及甲基橙吸附性能研究

    胡崟莫立焕李军熊勤钢...
    1009-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浓度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原料酸浸之后比表面积更大,酸浓度对于碳硅介孔材料的影响比较明显,最佳的酸浓度为16%(质量分数),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和残余碳含量综合影响着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大小。煤气化渣基碳硅介孔材料的吸附过程与伪二阶吸附模型最为接近,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对甲基橙最大的吸附量为89。13 mg/g。

    煤气化渣碳硅介孔材料吸附性能比表面积金属氧化物浸出率

    外源酶强化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降解及氮素转化

    向远昆何莹莹张艺蝶姚全福...
    1015-1020,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温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及β-葡聚糖酶分别以60 mg/kg的比例加入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堆体中,考察其对好氧堆肥过程堆肥周期、固氮效果、有机物降解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尽管堆肥过程中三种外源酶添加没有强化高温期的峰值表现,但是中温淀粉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可以使堆肥有机质降解率提高3。8%~4。1%,这可能归因于酶解预处理导致的酸积累。此外,中温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有效加速了堆肥的氨化过程,而葡萄糖氧化酶有利于硝态氮的累积,提升硝态氮含量6。0%,表明外源酶会产生酶的连锁反应,分别刺激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的活性。

    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外源酶添加有机物降解酶活性

    基于旋转黏度的SBS改性沥青黏温特性及流体行为分析

    丁湛陈佳茹周春雨栗慧峰...
    1021-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3种基质沥青制备相应的SBS改性沥青,测试了不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的黏度。根据Andrada方程计算了 6种沥青的黏流活化能(Ea);根据幂律方程,分别计算了 6种沥青的非牛顿指数(ζ)和稠度系数(μ),分析了改性沥青的流体特性以及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结果表明,Andrada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沥青及改性沥青的黏温关系,Ea能够反映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SBS改性可以显著提升沥青的黏度,但不同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SBS改性沥青的ζ值均小于1,沥青由牛顿流体向非牛顿流体转化,不同类型沥青之间非牛顿性的相对强弱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复杂性,稠度系数(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改性沥青旋转黏度黏温特性流体行为稠度系数

    光氯化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反应工艺与动力学研究

    严楚楚程双袁茂全田翔...
    1027-1030,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碳酸乙烯酯和氯气为原料,在紫外灯引发条件下,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考察光源功率、氯气流量和温度对光氯化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光氯化串联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13。6 W/L的紫外灯,反应温度优选60℃,氯气流量范围500~750 mL/min。光氯化主副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8kJ/mol和11。37 kJ/mol。该动力学模型为后续多级串联反应器工业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碳酸乙烯酯氯代碳酸乙烯酯光氯化反应合成工艺动力学

    温拌SBS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田耀刚覃超张梦缘蒋静...
    1031-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RAP)掺量和温拌剂种类对温拌SBS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在RAP掺量为0,10%,30%,50%,Sasobit温拌剂掺量为3。0%和Evotherm温拌剂掺量为2。0%的温拌SBS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性能,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RAP掺量对两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P的掺入可以极大地改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不利于其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不同RAP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对各项路用性能影响程度大小排序均为: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在RAP掺量为30%时,掺入Evotherm温拌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优于掺入Sasobit温拌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废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温拌剂

    生物基环氧冷补沥青液开发与混合料性能研究

    索智徐士杰胡涛闫实...
    1036-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环氧大豆油(ESO)作为反应型稀释剂,制备生物基环氧冷补沥青液(BECPAL),开发一种高性能的路面坑槽快速修复材料。首先,通过拉伸试验优化环氧大豆油、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比例;其次,进行拉伸试验和黏度试验,以确定BECPAL中基质沥青、生物基环氧体系与稀释剂之间的比例;此外,还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 BEC-PAL固化过程中微观形貌的变化;最后,对生物基环氧冷补沥青混合料(BECPMA)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和普通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CPM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ECPAL的容留时间可达60 min,ESO可以减少传统稀释剂和环氧树脂的用量;BECPMA具有强度高、固化速度快的特点,常温养生2 h即可达到11。59 kN;相较于HMA和CPMA,BECPMA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也有所提升。BECPMA可用于路面坑槽的快速修补。

    道路工程生物基环氧冷补沥青液环氧大豆油路用性能强度固化度

    生物质材料螯合去除酸性矿坑水中铁锰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研究

    王嘉伟王洪浩贺欣晏泓...
    1042-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壳聚糖(CS)、海藻酸钠(SA)为原料,氯化钙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SA与CS/SA两种凝胶球,通过吸附法去除酸性矿坑水(AMD)中铁离子、锰离子及硫酸根离子,并与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两种生物质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6 h,投加量为12。5 g/L时,CS对AMD中铁离子、锰离子及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100%,21。73%及88。88%,SA为62。1%,6。38%及17。11%,SA凝胶球为80。57%,9。03%及21。68%,CS/SA凝胶球为39。75%,4。86%及57。94%。将CS/SA凝胶球制成气凝胶,在投加量为5 g/L时,大大提高了其对铁离子的去除率,去除率可达97。7%,对锰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提升较小,去除率分别为 5。07%,50。57%。

    酸性矿坑废水重金属螯合吸附海藻酸钠壳聚糖

    MIL-96(Al)及其复合吸附剂的合成及水吸附性能研究

    奚之皓赵惠忠王清戈苗春勃...
    1047-1052,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铝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96(Al),并通过浸渍法合成了复合吸附剂MIL-96(Al)-L。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讨论了所制备吸附剂的形貌。在不同工况的吸附实验中,MIL-96(Al)具有稳定的平衡吸附量,吸湿盐LiCl的加入增强了复合吸附剂的吸水性能。在吸附速率方面,MIL-96(Al)及其复合吸附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MIL-96(Al)的吸附速率相对稳定,最高可达0。172 g/(g·h),而在相同条件下,MIL-96(Al)-L3的吸附速率最高可达MIL-96(Al)的3。7倍。MIL-96(Al)及其复合吸附剂在110 ℃下,可在30 min内完成脱附。其循环稳定性也通过循环再生实验得到证实。结果表明,MIL-96(Al)-L复合吸附剂是一种可实际应用于干旱地区的太阳能空气取水吸附剂。

    金属有机骨架太阳能空气取水复合吸附剂开式吸附

    基于热安全性对FEC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

    韩梦如李芳钱华马晋超...
    1053-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和反应量热仪研究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并通过溶剂法对该高危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无溶剂法制备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工艺危险度极高,通过分别选用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作为反应体系溶剂进行工艺优化,发现碳酸二乙酯溶剂法的工艺危险性较低,反应过程绝热温升(ΔTad)为114。70 K,合成反应所能到达最高温度为125。40℃,绝热情况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时,对应温度(TD24)为161。00℃,优化后工艺矩阵风险等级为Ⅰ级,工艺危险度降为1级,工艺热安全性显著提高。

    氟代碳酸乙烯酯氟化反应热安全性风险评估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