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交通科技
山西交通科技

赵队家

双月刊

1006-3528

0351-7074139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79号

山西交通科技/
查看更多>>由交通厅主管,是山西省交通行业创刊最早的一份综合性科技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制温拌剂对硬质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殷传峰王威高学凯马德崇...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质沥青的使用对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改善路面抗车辙能力,提升道路耐久性大有裨益.但硬质沥青内部存在硬质组分含量高,胶结料体系黏度大的特点,使其在应用中存在施工温度高、污染物排放大、不利于道路领域节能减排的缺陷.研究将自制有机降黏型温拌剂以不同掺量加入硬质沥青中制备出温拌硬质沥青,然后对自制温拌剂加入前后硬质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表观黏度、微观形貌变化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拓展硬质沥青在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的低碳化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硬质沥青温拌剂黏度沥青混合料

    山西省临猗黄河大桥顺利合龙

    4页

    基于抗裂性能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研究

    岳龙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较差,是引起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根本原因.研究设计了 6种不同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分别测定各混合料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干缩系数,构建"抗裂指数"综合性评价指标,并分析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裂指数"的影响.研究对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干缩系数级配

    有机温拌剂对高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

    郭科王慧峰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掺有机温拌剂后高黏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路用性能、施工性能变化,得出黏结力和最大弯拉应变可作为有机温拌剂掺量的控制指标,有机温拌剂能改善高黏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高、拌合难度大的问题.对材料综合性能分析,认为掺有机温拌剂后混合料的高温和抗压性能进一步提高,可应用于温差变化小、重载交通等道路的中下面层.

    有机温拌剂高黏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路用性能施工性能

    2024年山西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

    13页

    基于流变学的BF-SBS改性沥青胶浆性能研究

    宋世伟郭丽香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玄武岩纤维(BF)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掺量(质量分数为0%、0.2%、0.4%、0.6%、0.8%、1%)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为4.5%)SBS改性沥青.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BF-SBS改性沥青进行温度扫描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以评价其高温流变性能;通过弯曲梁流变试验(BBR)测得的蠕变劲度s、蠕变速率m等指标分析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上升,各掺量BF-SBS改性沥青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G*降低,相位角δ增大,表明BF-SBS改性沥青胶浆拥有更好的弹性特性.在各应力水平下,随着BF掺量增加,BF-SBS改性沥青胶浆的不可恢复蠕变量Jnr不断降低,当掺量达到0.4%时,Jnr值降至最低.而R值高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胶浆,表明BF能够有效提升SBS改性沥青胶浆在高应力作用下的高温变形恢复能力.蠕变劲度模量s、蠕变速率m低温指标测值表明适量玄武岩纤维对沥青胶浆低温性能有一定提升,其中掺量为0.4%的BF-SBS改性沥青表现出最佳的高、低温流变性能.

    沥青胶浆流变学性能玄武岩纤维SBS改性沥青胶浆

    基于红外光谱的新-旧沥青界面相溶性研究

    张敏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旧沥青界面相溶性直接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对新沥青和旧沥青的化学光能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可用于表征沥青老化程度的特征官能团;采用"分层脱洗法"对再生混合料中RAP颗粒表面的沥青膜进行精细分离,测定沥青膜不同厚度范围内特征官能团相对含量,定量分析了新-旧沥青界面的相溶性.结果表明:新沥青与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存在明显差异性;羧基C=O(1 700 cm-1)、亚砜基S=O(1 035 cm-1)可作为评价沥青老化程度的特征官能团;羧基指数CI与亚砜基指数SI可作为新-旧沥青界面相溶性的评价指标,新-旧沥青界面相溶性符合"部分混溶"假设.研究成果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性能调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新-旧沥青界面相溶性红外光谱沥青老化

    三向土工格栅加筋道砟界面宏细观特性离散元研究

    李杰苗晨曦赵云锋陈小艺...
    23-2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拉拔荷载作用下格栅-道砟界面宏细观力学响应,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建立三向土工格栅加筋道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揭示了格栅轴力及格栅分段应变的发展规律、拟合分析统计区域颗粒间法向接触力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拉拔荷载主要由格栅前端横肋承担,道砟间接触力及各向异性演化决定颗粒间宏观力学性质.

    三向土工格栅道砟离散元接触力拉拔荷载

    基于刚度理论的水泥土搅拌桩处治软弱地基沉降分析

    马豪秀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高填方软弱地基为对象,在阐述刚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弹性模量、不同桩径对填方路堤沉降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路面沉降均表现为中间大两边小的变化趋势,弹性模量越小,路面差异沉降越大.搅拌桩弹性模量增大或桩径增大的情况下,路面的最大沉降差均逐渐减小.最后从路面沉降的客观规律入手,分析了改善路面差异沉降的思路并进行了验证.

    软弱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沉降高填方

    CFG桩联合泡沫混凝土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研究

    张卫华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研究了软土地基中的桥头跳车问题,结合天然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以及CFG桩联合泡沫混凝土地基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 3种工况下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同时明确了 CFG桩联合泡沫混凝土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有效性.天然地基工况下的最大工后沉降为22.5 cm,不符合规范要求,CFG复合地基的最大工后沉降为6.2 cm;天然地基工况的沉降最大值位于路基顶面,CFG桩复合地基工况位于地基与路基的交界面.采用泡沫混凝土进行台后15 m范围内的换填后,减小了台后的差异性沉降,15年后最大工后沉降为3.61 cm,有利于治理桥头跳车问题.

    CFG桩桥头跳车沉降泡沫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