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陈曦

月刊

1002-5707

sx@ustb.edu.cn

010-62332831 62334268

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内

思想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会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回答时代之问中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顾海良

    本刊记者
    3-7页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

    明海峰李政佼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实体,二者具有趋同式实践样态.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即是适应世界现代化潮流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形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为支撑,实现了互动式发展.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表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生成逻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要素及内容,在与其互动中实现同向并行.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生态病症"的三维超越

    毕秋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生态文明是其应然蕴含.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式"在生态向度上体现为对西方现代化"生态病症"的三维超越.在哲学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人类中心主义"病症引发的生态裂痕,坚持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方式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增长狂热"病症呈现的对生产规模、生产速度、生产技术的无止境渴求,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良好相统一.在价值导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生态非正义"病症造成的人际、国际、代际生态资源分配不均衡,主张人与人生态共享.从生态维度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比较优势,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生态破坏"的现代化难题,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提供全新的、可行的道路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生态病症超越

    语图互文: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二元进阶

    李维军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图互文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图叙事历时态发展和共时态凝聚的逻辑必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中,语言文字和图像具有同等重要的修辞功能,语言文字叙事侧重"转译",图像叙事侧重"呈现",双重编码后互文共律的修辞律动、互文隐喻的转义生成、互文语境的价值释义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语图互文叙事的理论框架.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以及时空融合的互文互构表征了思想政治教育语图互文叙事的逻辑向度.聚焦时间的一维性,以语言的推论性符号激发教育对象的系统性认知机制,注重空间的多维性,以图像的表象性符号激发教育对象的启发性认知机制,最终达致弥合语图缝隙,制造劝服性的"修辞意象",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语图叙事二元进阶的互文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语言文字图像语图互文

    世界历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解读

    刘娟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起着本源性和总制动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当前学界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时,仍存在核心概念不清、研究视角相对微观、所得结论解释力有限、理论逻辑与历史事实相疏离等问题.引入世界历史视域,旨在从更长时段的历史视角以及更宽范围的地理跨度出发,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在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的基础上,对其基本矛盾展开探讨.在人类历史生成为世界历史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为一定政治集团或执政党以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为旨趣,以教育为基本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个体精神世界发展的活动.主流意识形态一统性诉求与社会意识多样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决定这一活动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矛盾.它主要表现为一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世界上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以及一国范围内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个体精神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世界历史主流意识形态个体精神世界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转向:样态、风险及其优化

    王霂凡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转向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由单维转向多维的迭新图景.数字化时代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场域由"单域呈现"转向"全域覆盖",叙事传播由"单向传输"转向"全息沉浸",叙事主体由"单体权威"转向"全员参与".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引发了"数据遍历""信息茧房""权力越位"等多重困境,致使数字环境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语境,数字圈层阻滞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传播,数字身份宰制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秩序.基于此,应培植数字意识,激活空间叙事主体思维;观照数字媒介,注重空间叙事内容输出;明确数字指涉,优化空间叙事场景呈现;划定数字红线,强化空间叙事风险治理,实现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的优化升级.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转向优化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发挥反面教材的作用

    骆郁廷王凤云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面教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反面教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正面教育为主的有力补充,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现实需要.反面教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相反相成、比较鉴别、警示警醒、反省内求的独特优势.新时代,要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深入研究、发掘和发挥反面教材的作用,注重反面教材的选择运用、生动运用和深度运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反面教材反面教育有效运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人类的福祉探赜

    杨伟宾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提出了全人类的福祉的重大理论命题,亟待我们科学准确地理解其何以生成、以何呈现、何以实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人类的福祉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交织并存、两种制度竞争合作呈现新态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3种境遇中生成;其具体内涵表现为人类社会的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态势、人类发展进程的公正与民主形态、人类发展成果的共赢和共享状态这3种美好愿景;要通过树立符合历史潮流的新理念、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3条路径实现全人类的福祉.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的福祉境遇样态路径

    意识形态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李丹琪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既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包含着价值共识体系、话语表达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行动传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全人类共同价值教育、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世情国情教育和社会思潮引导教育.为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可以从理论研究、教育引导、制度构建和实践养成等方面协同发力,提高培育实效.

    意识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路径

    马克思文明观的问题域及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启示

    朱紫祎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讨论现代文明建立的历史前提、现代文明进步的动力机制以及东方古老文明遭受西方现代文明冲击时的生存境遇等问题,马克思深入剖析西方现代文明,揭开了被启蒙思想家遮蔽的西方现代文明的本质,为人类文明指明前进方向.马克思深刻指出,西方现代文明是一种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对抗性矛盾决定了这一文明无法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在西方现代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历史阶段,东方古老文明必然遭遇文明蒙尘.马克思文明观为中华民族赓续古老文明提供了理论遵循与重要启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人的文明超越物的文明,在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基础上增强文化主体性自觉,并积极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马克思文明观问题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