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陈曦

月刊

1002-5707

sx@ustb.edu.cn

010-62332831 62334268

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内

思想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会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把牢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张紫豪艾四林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继续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改革的价值取向,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改革共识,回应人民期待,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抵御错误思潮影响.新时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就要以人民最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就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就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改革的评价标准.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的三重逻辑

    吴智楠陈金龙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的重大论断,蕴含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良性互动、系统嵌合、有机统一的三重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的良性互动逻辑,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探索相对应,体现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起步的基本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铸牢国家安全的基础,维护国家安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良性互动的新局面正在形成.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的系统嵌合逻辑,体现为"五位一体"领域嵌合,国家、社会、个人层级嵌合,领导力量、客观形势、运行方式等要素嵌合.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的有机统一逻辑,体现为历史进程、工作方法、价值意蕴的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文化使命观的深刻意蕴及其原创性贡献

    柏路包崇庆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乎历史大势的文化使命观的提出与自觉践履,是一个民族文化走向成熟与圆融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文化使命观形成于世界变局中文化兴盛与激荡、现代转型中文化传承与创生、文明变革中文化自信与引领的时代境遇,具有战略规定性、社会历史性和文明自觉性."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习近平文化使命观的核心内容,在本质上分别指向了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生命力3个层次的问题,这一环环相扣、循序递进、有机统一的命题组合,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应担当何种文化使命的重大课题.从原创性贡献上看,习近平文化使命观作为巩固与提升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性的政党宣言,深化了社会主义文化使命的规律性认识;历史性地提出了破解西方现代物质发展与精神信仰失衡的行动方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塑造了世界文明图景中的中国景观,为致力于"走自己的路"的国家提供了一种贯通民族叙事与全球叙事的文化发展新范式.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使命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强国

    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智慧

    张妍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选择,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文化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智慧,实现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统"涵养积淀是辩证结合的实现前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代"逻辑演绎是辩证结合的内在动力,其蕴含的"传统"与"现代"辩证结合关系体现在:内容之维的守正创新,时间之维的博古通今,形态之维的承上启下,范畴之维的汇通中西,价值之维的厚积薄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传统现代结合

    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的逻辑原则和实践路径

    宫长瑞张乃亮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作为数智技术孕育催生的一种新型叙事形态,是数智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智化资源、数智化场景、数智化符号为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提供了新质要素,塑造着以数寓情、以数唤情、以数动情的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新图景.实现多元新质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融合创新,应在遵循合情合规、情理贯通、形神兼备原则的基础上,强化数智情感设计以构筑情感叙事基石,打造数智应用场景以促进情感意义生成,匡定数智情感边界以加固情感叙事信任,提升数智情感素养以释放情感叙事效能,使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的育人潜力和活力得到切实提升.

    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生成逻辑原则遵循实践路径

    智能算法推荐对分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李素霞郝亚晓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众传播类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可以通过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及时纠偏.智能算法推荐基于机器学习为分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基于个人画像为分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信息支撑、基于强算力为分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智能算法推荐下的分众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算法技术的工具理性消解主流权威、内容供求失衡、加剧价值分化与主体陷入困境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为此,我们应从强化主流价值引领、发挥算法推荐优势、设置多元把关、培育主体算法素养等方面规避算法推荐风险,从而实现分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优化,提高分众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智能算法推荐分众思想政治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制度优化

    张瑜石秋怡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空间、实践样态和技术条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重点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制度优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虚实空间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又是社交网络场域教育活动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还是智能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制度优化存在着机制缺陷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和谐、多元场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隔阂、技术变革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安全风险等现实问题.对此,需要以制度完善营造和谐共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虚实环境、以制度牵引打造规范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交往环境、以制度创新塑造健康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智能环境,通过制度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制度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时代变迁研究

    马忠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带来了深刻变迁.话语主体的多元化、虚拟主体的崛起、国际主体的呈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的话语格局.微观主题、时代主题、非主流主题的不断涌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机器话语、媒介话语、叙事话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由此不仅迎来了话语创造与文化赋能、话语形式与传播效能、话语交往与思想沟通的优势,同时导致复调话语与内在张力、话语空间与边界模糊、话语风险与认知对抗等问题.仔细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因、传播手段的提升、语言自身的变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变迁的深层根源.从话语权建设的高度,要树立系统观念,优化知识生产,增强叙事能力,推进技术赋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时代变迁话语权创新发展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构建的三维向度

    李芳王丹竹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外在客观条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构建有深刻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理论是其理论逻辑,建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史是其历史逻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变化的现实要求是其现实逻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有助于持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外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育人实效、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理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构建,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为指引,坚持聚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参与群体之力,坚持以数字智能技术持续赋能,坚持动态监测和持续调整,以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建构及其叙事实践研究

    王海军郑阳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赓续,也是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创新革命话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自我革命话语设立"四个自我"的任务话语,坚持"九个以"的方法话语,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话语,蕴含锻造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话语,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党的自我革命叙事内容丰富、传播主体多元,以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和全面从严治党为载体实现革命话语的大众化传播.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及叙事在丰富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塑造了"把握历史主动"与"发扬革命精神"的政党形象,并进一步发挥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团结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自我革命社会革命话语构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