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江彦桥

月刊

1007-192X

sxlljy@vip.163.com

021-64185958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思想理论教育/Journal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导读

    1页

    论"新的文化生命体"

    韩庆祥楼俊超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产生符合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实践,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这一核心概念的丰富内涵,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解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虚无主义、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三个层面把握其理论之用,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并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三个层面把握其实践之用.

    新的文化生命体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之用实践之用

    用科学思维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刘建军曲嘉媛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为新形势下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强大动力与坚实保障,需要我们坚持和运用好科学思维加以学习领会与贯彻落实.坚持用战略思维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用系统思维整体谋划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工程,用历史思维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用辩证思维妥善处理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大关系,用法治思维学习贯彻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用底线思维坚决抵制否定爱国的错误言行,用创新思维不断开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局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凝聚起磅礴的民族精神与人民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与思想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思维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从《实施纲要》到《爱国主义教育法》

    王树荫吴一凡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化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保障,是适应新时代现实国情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发展的共同要求.从《实施纲要》到《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建制过程,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日常教育规范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法律义务.以《爱国主义教育法》为代表的系列法律规范,为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依据、科学指导和行动标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建设,需要加强教育主体和执法主体的协同作用,同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普及和法治实践,引导公民成为依法爱国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价值指向、核心议题与实践要求

    阮博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即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是推动实现国家层面价值整合的应然要求,是普遍焕发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当然举措,是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是:以法治方式确认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位,明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遵循,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责任,健全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要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实践成效,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治观念的宣传普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各基本环节的有机贯通,健全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爱国主义教育法》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论析:概念、特征与逻辑

    于安龙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余年伟大实践中,产生了一个个特质鲜明的精神坐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这些伟大精神串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绵延厚重、内涵丰富的逻辑整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精神主体的日益多元性、精神内涵的与时俱进性、谱系构成的开放包容性、思想内核的一以贯之性等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建构精神谱系的基本经验,包括重视科学理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社会实践、注重主体双向互动等.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建构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述中的"传统文化"析论——兼论"第二个结合"的原理性贡献

    范嘉祥杨增岽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提供的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问题的理论基石.文化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自身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与处于决定意义的经济基础和各类上层建筑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基于这一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传统文化是精神文化生产的必要材料,继承与发展的方向根本由新的意识形态体系所决定,一旦置于新的社会形态,就具备了与原初形态相区别的内容与形式."第二个结合"继承和发展了这些原则与观点,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理论指导和塑造新文明形态的思考等诸多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原理性思想,是增强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

    公共性: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价值期待与秩序构建

    包崇庆柏路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性作为个人在共同体中获得自由个性的秩序创制,日趋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品质与价值期待.从功能论视角来看,公共性能够以"个人—共同体"相统一的类思维,推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价值共识、资源共享与文明共创的关系构序.在构建新文明范式的境遇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呼吁着一幅内嵌文明意蕴与文明逻辑的公共性图景,即公共价值的理性自觉、公共文化的繁荣有序与公共意义的实践创生.为此,要不断推进"个性化"与"社会化"有机整合的公共价值引领、"外援型"与"内生型"深度嵌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性"与"实践性"高度耦合的公共意义构建,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公共性品质.

    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性秩序生成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素的解释之维

    项久雨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国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都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就是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媒介等各构成要素调整、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念现代化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内容现代化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媒介现代化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三者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系统性变革,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素的解释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三维阐释

    陈铿万金城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开辟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性认识的新境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统筹"两个大局"的时代使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需求."理想信念"突出了政治灵魂维度,"弘道追求"侧重于价值取向维度,"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育人智慧、躬耕态度"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职业素养维度.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内蕴着外在引领和内在驱动两方面的实践要求.

    教育家精神时代意蕴实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