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江彦桥

月刊

1007-192X

sxlljy@vip.163.com

021-64185958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思想理论教育/Journal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系统逻辑和强党功能

    颜晓峰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创造了气壮山河的历史伟业,形成了感天动地的伟大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结晶,是党的思想理论、性质宗旨、优良传统的鲜明体现,是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的精神源泉,彰显了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其共同根源,与党的历史共生同行,有层次、分类别、成体系,展现为系统的逻辑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建设强大政党的精神引领,提供了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百年党史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

    孙珊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历史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的地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近代经济发展和政治斗争传统为早期传播奠定了社会根基,特殊政治格局和移民城市特性为早期传播营造了思想文化氛围,知识分子集聚和工人队伍成熟为早期传播提供了主客力量,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时空境遇.报纸杂志"群集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系统化"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实践活动"组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启示在于:注重恪守主义本身,坚持与非马克思主义交锋;满足社会需要,强化实践支撑;构建话语体系,增进传播效果.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上海

    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影响

    孙会岩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传播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信息传播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诞生于上海现代邮政、报刊印刷、电报通讯等传播变革大潮中,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信息传播技术进步有着密切关联.通过考察党的创建过程可知,现代铁路交通网下的邮政改革助推了早期政党思想启蒙,印刷技术下的革命报刊发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电磁技术下的电报通讯加强了共产党人之间的联络,党的一大的顺利召开更是离不开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系统分析信息传播技术与中国共产党的关联,能够为研究党的创建史提供一种新视野.

    中国共产党现代邮政报刊印刷电报通讯

    中国共产党人"境界"概念的语义变迁与时代意涵

    亓光刘娇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境界"是党的建设语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概念.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境界"概念的理论探究,应充分理解"境界"语义的历史脉络,辨明中国共产党人"境界"的内涵要素,继而揭示其核心要义.从思想渊源看,"境界"原本用以表达土地边界、事物发展的水平以及人所达到的精神层次.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吸收借鉴、继承发扬与改造创新,在近代中国的革命语境中以中国共产党人"境界"这一独特概念形式出场,继而在语义的时代变迁中表现出迭进式的话语内核.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境界"的内涵更加丰富、指向更加具体,除表示党员的道德、意识、觉悟等含义外,又突出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严守纪律准则的自律特质.

    中国共产党人境界党性修养党员准则

    信念及其程度

    董祥宾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念是主体对某一对象、内容的极其确信、坚定与执着.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意识形式与心灵状态;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有力量、有能量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确信的意志性观念.信念所外化的行为是其自身存在的标志,是否有信念、信念是否坚定需要通过主体的言行进行判定,也需要通过具体的考验进行断定.信念也是有程度之分的,我们所说的"信念度"实际上是指"信念的坚定程度",它反映的是在多大程度上坚持、坚守的问题,而对信念度的测量也需要借助表现于外的言行实践来进行.

    信念观念程度

    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说理及其话语权提升

    左路平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理是日常生活中协商解决问题、讨论辩明事理、劝说构建共识的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意识形态说理是围绕意识形态内容所进行的说理过程,其目的是提升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进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现实中,主流意识形态说理与其话语权提升之间存在着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蕴含着说理的核心指向,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说理推动着话语权的生成和提升.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说理,要注重有理可说,主流意识形态说理的理论之基要牢;据实说理,主流意识形态说理的现实依据要真;有理会说,主流意识形态说理的话语体系要新;说理可传,主流意识形态说理的传播途径要广;情感说理,主流意识形态说理的方式要活;说理生态,主流意识形态说理的氛围要好.

    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说理话语权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推进理路

    项久雨范海群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需回望历史,不忘来时路,总结和传承中国共产党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经验.新时代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需立足现实,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明晰常态化制度化的根本要求与内在逻辑关系;坚持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多重激励机制、科学评价机制等,形成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

    任志锋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代化事件,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明确了历史方位、拓展了世界视野、提升了价值自信.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守正创新,需要紧紧抓住"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开启新人类文明类型"三条相互连接的时间轴线,着力研究和破解"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的本质联系"、"如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处理'中国认识'和'认识中国'的关系"三个重要课题.为此,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厚植理论根基,围绕"实践"和"科学"两大取向推动范式创新,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境遇强化文明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基于上海市的数据

    许瑞芳张宜萱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发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良好,课程目标一体化评价积极,教材一体化建设和内容一体化衔接较为到位,一体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各学校对于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明确,一体化机制建设也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统筹管理,搭建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以一体化的理念观照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辨析

    蔡文成张艳艳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践行"大思政"理念的重要平台,凸显课堂"小思政"走向社会生活"大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科学化、创新性发展,应厘清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各种教学关系失和的问题根源、提供协调各种教学关系的思路借鉴.要坚持从教学目标审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耦合关系,从教学内容思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合关系,从教学过程考察主导性和主体性的联合关系,从教学方法认识规范性和创新性的融合关系,从教学效果反思实效性和长效性的结合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