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农业科学
陕西农业科学

霍学喜

双月刊

0488-5368

snkx@chinajournal.net.cn

029-8708255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458号信箱

陕西农业科学/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农业领域试验研究、讨论与建议、实用技术及经济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用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向本编辑部直接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7份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

    王贺亚孟玲李怀胜王斌...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有效探明小麦主要生物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对 17 个小麦品种的7 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归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收获穗数的关联系数值为0。59,水平达到显著,小穗数和穗粒数之间的关联系数为0。79,水平达到显著;收获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收获穗数的提高对产量增加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聚类分析将17 个小麦品种划分为5 大类群。17 份塔额盆地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幅度大;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作为亲本,同时推动了塔额盆地小麦品种改良工作,为选配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塔额盆地小麦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郑州市紫薇品种引种适应性及观赏性评价

    乔雨轩申潇潇焦雪辉史喜兵...
    6-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引进的14 个紫薇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适应性、观赏性所包含的 11 个指标进行调查及评分,运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综合价值高的紫薇品种,以期为郑州市栽植应用紫薇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及建议。结果表明:适于本地种植的观赏价值高的树种(I级)有:晓明 1 号、A65、A55、火红紫叶、飞雪紫叶;在本地应用价值一般的树种(II级)有:A45、A64、A10、A19、A48、A43;在本地应用价值较低的树种(III级)有:A13、A03、A11。

    紫薇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

    云南不同植烟区域硃砂烟叶外观质量和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陈敬悦何彬高宪辉周渭皓...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云南植烟区域对烤后硃砂烟叶质量的影响,运用统计性描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不同植烟区域硃砂烟叶外观质量和理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硃砂烟中部烟叶颜色和色度、上部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受植烟区域的影响较大;中上部烟叶平衡含水率相对稳定,但叶面密度波动较大,其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17。05%和20。52%;植烟区域对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烟碱、新烟碱、假木贼碱和氯含量差异较大,其CV值高达32。89%~97。29%;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发现,滇中植烟区中上部外观质量、中部理化特性与其它烟区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滇中植烟区的中部硃砂烟叶具有明显区域特色。

    硃砂烟叶外观质量理化特性主成分分析种植区域

    毛乌素沙区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郭海红李强赵帆张序...
    20-2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20个玉米品种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为毛乌素沙区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三北 89、金科玉4 号和禾盛209 适宜在榆林毛乌素沙区种植和推广。(2)相关分析:产量与百粒重、行粒数、穗位高、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空秆率呈显著正相关。(3)通径分析:穗行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行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倒折率对产量的直接负向效应较大。因此,在毛乌素沙区玉米品种筛选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在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及百粒重的同时,还应加强穗位、抗倒性的选择,同时兼顾各农艺性状的相互影响。

    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相关通径分析

    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许波许海涛冯晓曦郭海斌...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资源,间作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设置了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M4S6(4∶6)、M2S4(2∶4)、M4S4(4∶4),玉米单作(MCK)与大豆单作(SCK)5 种种植模式,研究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间作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均大于单作玉米,M4S6、M2S4 大豆干物质累积高于单作大豆。间作处理营养干物质输出量均大于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处理显著增加了营养干物质的输出量,呈现处理M2S4>M4S6>M4S4>CK,玉米与大豆间作其输出率低于贡献率,间作玉米的输出率低于大豆,而贡献率显著高于大豆。玉米间作处理雌穗分配比重显著大于单作处理,处理M4S6 显著提高雌穗干物质分配比重,结荚期间作处理大豆干物质向豆荚分配比重低于单作处理,成熟期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显著升高,处理M4S6 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最大。处理M2S4、M4S6、M4S4 玉米产量分别为单作玉米MCK的70。81%、84。58%、66。33%,大豆产量分别为单作大豆SCK的9。89%、17。97%、14。18%,处理M4S4 产量相对竞争优势极强,处理M4S6、M2S4 比M4S4 竞争优势显著减弱,处理M4S6、M2S4、M4S4 的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 1,处理M4S6 产量土地当量比最大,其次是M2S4,处理M4S6、M2S4比M4S4 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增加了19。42%、12。62%。处理M4S6、M2S4 经济效益比单作玉米MCK分别增加了19。41%、15。75%,比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113。01%、106。47%。整体上,相较其它间作处理,M4S6 是最有益于挖掘玉米与大豆间作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间作模式。

    玉米大豆间作干物质累积分配相对竞争力土地当量比

    勉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裴刚范小平梁小军潘元元...
    37-3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标是保证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与单作相比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与玉米常规种植相比,种植的株行距变化较大,密度增加,玉米品种的株型、耐密性、抗逆性、丰产性等指标成为此项技术应用成功的前提。通过试验,"1。8m带型2+2 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主推登海 605、农科大 8 号和延科288,搭配种植五单2 号、中金368。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品种筛选试验

    一种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筛选方法

    李艳芳张腾霄王斌张立伟...
    40-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株野生黄金针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试管内进行适宜秸秆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的筛选方法,对栽培的黄金针菇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密闭试管内以秸秆为栽培基质栽培黄金针菇可以顺利出菇,继而进行的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可用于适宜秸秆栽培的菌株初步筛选。

    金针菇菌株筛选秸秆

    不同播期对豫东地区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韩同进郭灿张修引连少英...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明确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豫东地区小麦生产提供保障。研究选择了 6 个小麦品种,分别在 2020~2021 年和2021~2022 年在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双八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发现播期和品种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播期对株高、最高群体、667 m2 穗数、成穗率和千粒重也有显著影响;千粒重和产量均在T2 播期(10 月 15日)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播期。6 个参试品种中,尚农 6 在不同播期下其株高、667 m2穗数、千粒重成穗率和产量均表现最好。

    小麦产量播期尚农6

    旱作条件下不同施肥类型和覆膜材料对冀西北马铃薯光合效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方爱国籍立杰赵冀张耀辉...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适应冀西北地区旱作马铃薯高产高质的栽培技术,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京张薯3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旱作雨养条件下,不同覆膜材料和增施有机肥对旱作马铃薯植株形态、光合效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膜和增施有机肥处理FOB和FOS可以提高马铃薯出苗率,缩短出苗天数,增加植株株高和茎粗。FOS、FOB和FOW处理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三个时期,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看,FOS和FOB处理单株结薯数比对照分别增加 37。9%和 25。2%,单株结薯重提高 38。1%和 33。7%,折合667 m2 产量比对照提高31。29%和27。82%。FOS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21。8%。综合各项指标,对于冀西北坝上地区,增施有机肥+渗水降解地膜是有效的旱作栽培措施。

    马铃薯施肥覆膜产量品质

    不同品种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高伟郭玲玲张世亮索文敏...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关中西部台塬地区及相近气候环境条件地区小麦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当地种植的9 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667 m2 穗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发现参试品种 667 m2 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来看,建议适当提高667 m2 穗数,兼顾千粒重,控制穗粒数。分类型看,中短期内,建议在气候环境相似地区推广种植高产类型和中高产类型品种。增产建议:针对高产、低产类型,适当提高667 m2 穗数,控制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针对中高产类型,适当提高 667 m2 穗数,控制穗粒数,稳定千粒重;针对中低产类型,适当提高穗粒数,控制千粒重,稳定 667 m2穗数。

    小麦农艺性状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