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黄春长

双月刊

1672-4291

Lkxuebao@snnu.edu.cn

029-85308734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刊物,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刊登数、理、化、生物环境,计算机科学,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多次获奖,被多个统计源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夏商周王制时代的"中国"认同

    田广林任妮娜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在原有邦国基础上,获得天下诸邦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诸多同姓和异姓邦国对夏朝的政治、文化认同,是夏朝成为王朝大国的根本内在机制;有商一代的"中国"认同,始终与内外服制度的推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西周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推行,从而使西周王朝超越夏商而达到王制国家的全盛,而此间的"中国"认同,也获得了同步发展.

    夏商周王制时代"中国"认同服制宗法分封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金人的"中国"历史认同——以《大金德运图说》为中心的讨论

    杨泽华郭杨喆方蔚瑞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人编成的《大金德运图说》一书,充分反映了金人对"中国"历史的认同观念.书中收录的德运承袭图,认同从神话传说人物伏羲至宋辽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谱系,并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分裂时期的中国正统分成两个分支,在两个分支旁边标注有姚秦、赫连夏、北燕、南燕、后燕等少数民族政权,不仅将"五德终始"学说的单线性发展模式改为复线性发展模式,认同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可以称正统,并且认为正统和非正统都是"中国",充分反映了金人的整个"中国"历史认同意识.由于"五德终始"学说的单线性中国历史发展模式受到了复线性中国历史发展实际的挑战,所以,金人在关于金朝的德运讨论中,出现了继唐、继宋、继辽等观点的分歧,这从侧面反映了金人对唐代历史、宋代历史和辽代历史均有认同意识,促使"五德终始"学说这一单线性中国历史发展模式的理论逐步走向终结.

    "中国"历史认同五德终始说德运问题大讨论金朝政权《大金德运图说》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析彼得·温茨的环境协同论

    郝祥祥霍义萍何倩宋美娜...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环境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之争,彼得· 温茨认为,双方的主张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只有采用一种多元文化的协同视角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伦理学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与人类繁荣的诉求,达到人类与自然的有序与和谐.可以说,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构成环境协同论提出的基本目标,温茨要在肯定人类固有价值与非人类的自在价值合理性的同时,强调尊重和平等对待人类周围的生态环境与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环境协同论的基本理论方向.总的来看,环境协同论意在通过这种观念的共识,打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局面,进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全人类的长期福祉最大化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伦理辩护.

    彼得·温茨环境协同论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生物多样性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此在与人工智能发展的自主性难题——兼论德雷福斯人工智能批判的局限性

    郭晓君陈环郭蕾张正龙...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批判并未真正深入到此在的本真性与自主性的视角,主要原因在于他只是突出了此在作为常人操劳在世的维度,而没有看到此在是以时间性的整体方式生存,由此导致他的熟练应对或涉身应对技能理论招致了众多的批评.此在作为时间性整体存在的"本性"表明,此在通达世界的源始方式既非形式的也非非形式的,而是界于这两者"之间"的.鉴于此,德雷福斯对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形式化本质的批判以及对海德格尔式人工智能的非形式化路径的肯定都有失偏颇,由时间性此在所揭示出来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应该致力于此在形式与非形式化生存的内在融合与统一,而这并非通过两者的简单相加便可达到,而是要呈现界于形式与非形式化"之间"的"关联领域",由此便构成了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真正挑战之处.

    海德格尔德雷福斯时间性此在人工智能

    人类环境正义建构的中国道路

    王云霞严蕾张成云孔婷...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环境正义的理论维度可从分配、承认、参与和能力等四重维度进行剖析:分配正义指环境善物与恶物在分配上的平等,承认正义指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身份、环境权益不应遭到忽视、漠视和压制,参与正义指公众的环境知情同意权应得到有力保障,能力正义指与环境事务有关的决策和行为应促进而不是阻碍受众生活潜能的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了人类环境正义建构的中国道路形成的现实际遇.开创人类环境正义的中国道路,需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入手,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协同配合,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制度设计、法律执行和生活方式等进行转变.

    环境正义分配承认参与能力中国道路

    以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孔婷张金牛姜紫赫魏秀梅...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除城乡对立、促进城乡融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中国的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的城乡二元,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统一城乡市场、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等阶段,目前正在迈进新阶段、追求新目标.城乡教育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促进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要有效化解农村教育城镇化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矛盾.

    城乡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振兴有特色融合发展一体化均衡发展

    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陈玉华金旻坤唐晶晶陈长恒...
    6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语是民族符号图式、实践形态、文化价值和生存空间等特质属性的有力表达.中国乡村教育话语是在乡村教育实践探索基础上,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时代主题,彰显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教育发展道路为旨归的本土化诉求和现代性追求.建党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在话语体系上呈现出艰难探索、稳步积淀、转折发展和守正创新4个历史时期.国家在场的话语空间、人民需求的话语内容、现代性的话语实践以及治理的话语自觉,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品格和时代表达;回归乡村教育本真、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厚植乡村人力资本以及确保乡村社会兴盛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价值逻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需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乡村教育战略地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治理创新、乡村教育价值立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等维度上进一步彰显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建党百年乡村振兴乡村教育话语体系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学校"在乡性"的危机与应对——以"乡村文化教育"作为一种应对战略

    高伟孙泽煜邢宇韩珊珊...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在乡性被制度变迁被迫改写时,必须找到一条替代性的教育方案.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昔日村小盲目的眷念,而是把这种眷念转化为一种文化学的教育主张.让乡村学校离土不离乡的唯一方法,是用"文化的在乡性"取代"物理的在乡性".如果文化的在乡性是城乡教育并轨的应对理论,那么乡村文化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理论主张的教育战略.乡村文化教育原本就是乡村学校的自然属性和教育特色,但在新的离乡办学的背景之下,则必须上升为战略性的制度行为.

    乡村学校农村教育在乡性乡村文化教育

    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

    樊佳伟李金萍付正坤郑海荣...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传统动能消退,培育新动能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数字经济是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以创新为驱动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在于以要素配置优化、规模经济、产业融合和创新驱动4个维度来培育新动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快新动能培育的实现路径是:加快数字化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

    数字经济驱动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李晓辉杨昌兴赵阳王亚民...
    10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已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人力资本、创业活动以及产业升级的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2006—2019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认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尤其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更强;人力资本和创业活动均对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强化效应,即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和激发创业活力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发展在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积累人力资本和激活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数字经济制造业人力资本创业活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