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董海原

月刊

0253-9926

sxyyzz@163.com

0351-5261401,5261402,5261403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山西医药杂志/Journal Shan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李晋娜许丽娜孙烨婷贾龙斌...
    1603-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I住院患者17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分及《2019年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I,84例)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94例),同时VCI组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Ⅴ诊断标准又分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64例)和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aD,30例)。分别在脑梗死急性期(1~14 d)、恢复期(15~30 d)及脑梗死6个月时,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在6个月时再次进行MoCA评分,选出与急性期相比,评分变化≥4分的患者分为认知改善组17例,认知恶化组11例。比较和分析各组认知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CI、VCIND、VaD组在急性期和6个月时的MoCA评分总分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I组相比,VCI组在急性期和恢复期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均增加,在急性期均高度表达;在脑梗死6个月时,IL-1β和TNF-α水平恢复正常,IL-6水平仍上升(P<0。05),而IL-10水平则下降(P<0。01)。与VCIND组相比,VaD组IL-1β、IL-6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和6个月时均升高(P<0。05);而TNF-α水平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增加(P<0。05),6个月时恢复正常;相反,IL-10水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无变化,在6个月时下降(P<0。05)。6个月时,与认知改善组相比,认知恶化组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在VCIND转变为VaD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1β、IL-6、IL-10和TNF-α可以作为VCI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609页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促卵泡激素和微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君亮李霞
    1610-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促卵泡激素和微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GnRH-α治疗,研究组则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比较2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月经量评分、子宫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GnRH-α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异常增殖,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和微炎症刺激,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和预后表现,实用性较高。

    左炔诺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子宫内膜异位症促卵泡激素微炎症因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心脏超声特征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

    李卫彬刘郴希巩贵宏
    1615-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心脏超声特征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5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门诊复查随访,分析其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变化。随后将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及1年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25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25例为预后良好组,对比其临床相关资料及心脏超声参数,以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S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发生,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7/150),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18/150);治疗后患者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治疗前(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体质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饮酒史、LVESD、LVE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吸烟史、溶栓实验血流分级(TIMI)、CI、LVEF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TIMI、CI、LVEF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相关心脏超声参数可出现显著变化,通过动态监测心脏超声参数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进行评估,且可借助心脏超声的便捷性、无创性进行早期预测患者预后水平,从而为制定综合性临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脏超声预后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

    本刊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数据库的声明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619页

    蓝光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支持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疗效分析

    刘艳霞李静赵学青
    1620-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联合应用蓝光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支持治疗对促进其黄疸消退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蓝光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新生儿蓝光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经皮黄疸指数(TC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2组患儿治疗和康复用时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可知,观察组具有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TCB、TBiL及DBiL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B、TBiL及DBiL水平均更低(P<0。05)。2组治疗和康复用时对比,观察组接受蓝光治疗的时间以及胎便排空、黄疸消退和住院所用时间均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用蓝光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支持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缓解,可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黄疸,新生儿蓝光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胆红素疗效分析不良反应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征订启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1623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轨迹变动和影响因素

    杨丹
    1624-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接受过急性脑梗死手术的200例患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等进行调查,对ADL通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拟合发展轨迹,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ADL恢复情况可分为快速恢复组81例(36。9%)、慢速恢复组64例(31。3%)和恢复困难组55例(31。8%)。以慢速恢复组为对照,对于快速恢复组,除男性(OR=1。034,P=0。023)是危险因素外,其余年龄<55 岁(OR=0。300,P=0。008)、不吸烟(OR=0。497,P=0。013)、不饮酒(OR=0。466,P=0。039)是其保护因素;对于恢复困难组,年龄>65~75岁(OR=0。950,P=0。030),不吸烟(OR=0。969,P=0。018),不饮酒(OR=0。967,P=0。030)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ADL恢复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年轻、女性、不吸烟和不饮酒是其重要的保护因素,未来护理工作中应对具备上述影响因素的人员进行特殊关注。

    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潜变量增长模型影响因素

    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628页

    神经肌肉刺激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秦晓阳杨俊英
    1629-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享神经肌肉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72例PFD患者作为对象,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2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3、层黏连蛋白、松弛素水平相比,观察组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6例,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传统治疗相比,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改善患者盆腔功能障碍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盆底肌力的能力更明显,同时降低不良血清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盆底疾病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盆底肌力并发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