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董海原

月刊

0253-9926

sxyyzz@163.com

0351-5261401,5261402,5261403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山西医药杂志/Journal Shan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图像中定量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诊断价值分析

    刘琳魏春燕张桂芳夏辉...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中定量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乳腺相关疾病患者95例,以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57例)及恶性组(38例);病例纳入时间分为训练组(66例)及验证组(29例)。均经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表观弥散系数(ADC)多模态MRI检查,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提取多模态病灶相关影像组学参数,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基于训练组患者单一、多影像组学指标构建诊断乳腺癌影像组学模型,通过验证组分析模型诊断效能,诊断效能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乳腺疾病中纤维腺瘤占比49%;恶性乳腺疾病中浸润性导管癌占比74%。恶性组患者年龄、肿块大小高于良性组(P<0。05)。采用四格表法分析发现,T1WI、T2WI、ADC、DCE、DW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61%、67%、71%、79%、86%。从训练组患者病灶感兴趣区(ROI)提取平扫、扩散、增强等MRI检查提取形态特征、一阶特征、纹理特征3种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T1WI、T2WI、DWI、ADC、DCE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69、0。785、0。835、0。792。平扫、扩散、增强、平扫+扩散、平扫+增强、增强+扩散、平扫+增强+扩散等多影像组学模型诊断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746、0。798、0。816、0。839、0。890、0。906、0。927。结论 通过多模态MRI图像中定量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在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其中平扫+增强+扩散等多影像组学模型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更高,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磁共振成像定量特征影像组学模型乳腺癌价值

    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68页

    血清白细胞介素-35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李永强宫小勇郑伟马宏召...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MAB)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MAB治疗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35水平。依据随访结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L-35最佳截断值,并以此将纳入者分为低IL-35组和高IL-35组。比较2组病理特征,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IL-35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以3年随访是否死亡为结局绘制ROC曲线,所得IL-35最佳截断值147。73 pg/ml[曲线下面积(95%CI)=0。667(0。517,0。818,P<0。001],并以此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低IL-35 组(<147。73 pg/ml)和高 IL-35 组(≥ 147。73 pg/ml)。高 IL-35 组中 Gleason 评分>7 分(58%和 29%)、肿瘤 T分期中T4期(74%和44%)和伴淋巴结转移(68%和39%)者占比均显著高于低IL-35组(P<0。05)。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低IL-35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32±4)个月和(23±4)个月]和总生存[(32±3)个月和(24±4)个月]情况均优于高IL-35组患者(x2=11。988、8。617,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 IL-35 水平[HR值(95%CI)=1。044(1。017,1。073)]、[HR值(95%CI)=1。035(1。006,1。064)];Gleason 评分[HR值(95%CI)=2。218(1。449,6。307)]、[HR 值(95%CI)=3。056(1。649,9。447)];临床 T 分期[HR 值(95%CI)=2。056(1。553,5。984)]、[HR 值(95%CI)=1。900(1。237,11。622]和伴淋巴结转移[HR值(95%CI)=2。415(2。084,7。445)]、[HR值(95%CI)=4。147(1。081,15。910]均是影响 MAB 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血清IL-35水平异常升高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MAB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预后白细胞介素-35相关性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唐建姚洪林任静华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肺癌手术病例,随机分至研究组(接受TPVB)、对照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各100例,记录2组恢复情况,对比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析2组术前(T0)、给药15 min(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时刻(T3)、拔管前(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皮质醇(Cor)浓度,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恢复自主呼吸、首次排气、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研究组的丙泊酚用量更低(P<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1~T4时的MAP、心率、Cor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而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的MoCA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而术后48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PVB应用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可促进其术后康复,镇痛效果满意,利于减少对机体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且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反应风险低。

    胸椎旁神经阻滞肺癌手术机体应激免疫功能认知功能障碍

    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79页

    低分子肝素钙配合美罗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水平的影响

    万强马明阳杜慧静贾金婷...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配合美罗培南对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Toll样受体(TLR2)、TLR4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对照法将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SP患者96例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3%)(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FVC、FEV1/FV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T、APTT时间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PCT、CRP、TLR2、TLR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与对照组(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配合美罗培南治疗SP患者,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调节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外周血TLR2、TLR4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低分子肝素钙美罗培南重症肺炎疗效

    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84页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维生素D与母胎界面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许烨烨任丽萍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维生素D[25-(OH)D]与母胎界面、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URSA患者做为观察对象(URSA组),另选同期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及蜕膜组织IFN-γ、IL-4、IL-17、TGF-β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Pearson法分析URSA患者血清25-(OH)D与IFN-γ、IL-4、IL-17、TGF-β的相关性。结果 URSA组患者蜕膜组织中IFN-γ、IL-17水平分别为(11。3±2。6)pg/ml、(20。3±3。6)pg/ml,高于对照组的(4。6±0。9)pg/ml、(12。4±2。2)pg/ml(P<0。05),IL-4、TGF-β水平分别为(9。6±2。8)pg/ml、(15。6±3。5)pg/ml,低于对照组的(15。5±3。2)pg/ml、(24。2±4。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分别为(18。9±3。6)pg/ml、(41±7)pg/ml,高于对照组的(12。6±2。6)pg/ml、(28±6)pg/ml(P<0。05),IL-4、TGF-β、25-(OH)D 水平分别为(25±5)pg/ml、(45±6)pg/ml、(27±5)ng/ml,低于对照组的(33±6)pg/ml、(52±8)pg/ml、(45±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蜕膜组织及血清IFN-γ、IL-17水平呈负相关,与蜕膜组织及血清IL-4、TGF-β水平呈正相关(P<0。05);使用维生素D治疗后,URSA组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分别为(14。2±2。8)pg/ml、(33。7±5。0)pg/ml,低于治疗前的(18。9±3。6)pg/ml、(41。2±6。8)pg/ml(P<0。05),IL-4、TGF-β 水平分别为(28±4)pg/ml、(49±5)pg/ml,高于治疗前的(25±5)pg/ml、(45±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患者的IFN-γ、IL-17水平升高,IL-4、TGF-β水平降低,与25-(OH)D缺乏有关,补充25-(OH)D可调节IFN-γ、IL-4、IL-17、TGF-β 表达。

    维生素D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

    《山西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89页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β防御素2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早期预测价值

    周恩谱钱余黄进宝曾俊斌...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结石疾病采取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术后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血清β防御素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以及Toll样受体4(TI。R4)对早期预测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分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记录患者资料,分析危险因素,此外采集2组血液分离血清,测定血清β防御素2、HMGB1、TLR4水平。结果 术后35例(28。7%)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60 min、泌尿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导尿管留置时间≥72 h、住院时间≥7 d均是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23、0。014、0。016、0。019、0。008、0。011,OR 值=2。154、3。021、2。451、2。331、2。025、2。415);感染组血清β防御素2、HMGB1、TLR4检测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10。48、28。47、22。86,P<0。05)。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年龄、手术时间、泌尿手术室、合并糖尿管、导尿管留置与住院时间为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需加强防范,术后通过检测血清β防御素2、HMGB1、TLR4水平对早期预测感染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输尿管镜碎石术发热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β防御素2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