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月刊

1002-9907

010-63109540

100052

北京宣武区椿树园17号楼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贯彻中央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批示精神,探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报道各条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央苏区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经验的当代价值

    李丹胡新峰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苏区的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有组织的、相对完整的系统工程.苏区政党齐抓共管,多管齐下,通过思想统领、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具体行为实践以及物质文化载体的有效宣传教育,实现了党的执政历史上首次文化反腐实践的伟大胜利.中央苏区反腐防腐的探索实践与基本经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为我国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宝贵思想文化资源,对于推进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央苏区时期廉政文化中国共产党经验启示

    新时代高校全员育人常态化的制度路径研究

    王娜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员育人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基本举措,其与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共同构成了“三全育人”体系,全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政治优势,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提高新时代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推进新时代高校全员育人常态化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保障育人主体广泛参与、协同联动以及全员发展的制度体系,有效解决全员育人主体的自觉意识不足、育人合力不足、发展动力不足等制约全员育人常态化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全员育人常态化制度路径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而美育对培养个人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天然的契合.本文通过对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的分析,进一步指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实践路径,从而彰显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美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理工科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季岐卫于雅迪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当前凸显的科技伦理问题的分析,提出理工科高校应加强科技伦理教育以适应高科技时代的现实发展要求,并指出目前理工科高校在科技伦理教育上科技伦理意识淡薄、学术规范教育缺失、科技伦理课程较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应改革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加强科技伦理课程建设,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建立整体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

    理工科高校科技伦理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现实困境与生成方法探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视角

    陆林召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维系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关系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抽象概括,具有深厚的道德意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使其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价值引导,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应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的全新语境下,重新审视和探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问题表征及成因,探究契合时代发展现实逻辑和道德实践主体内在需求的道德修养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核心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息技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特点及启示

    王卫国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息技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作为辅助工具的渐进阶段、推进外延拓展的巨变阶段及实现高度融合的突破阶段,呈现出主体性、整体性、价值性、创新性等基本特点.新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智能特点和技术优势,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

    信息技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启示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外人文交流中的角色定位

    许慎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来说,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要求,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发展态势下找准生长点、走特色人才培养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对外人文交流中确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角色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发展模式的探索.角色要契合对外人文交流的总目标,从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的大局出发,按照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打造国际品牌、提供公共产品三大原则,循序渐进地做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察者与记录员、解说员和舆论监督员、贡献者与引领者,实现从低干预到适度干预最终到积极干预的身份转变,为解决世界性思想政治教育难题提供一种可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对外人文交流角色国际视野

    西方政治宣传影响公众认知的内在机制探析

    刘亚琼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的政治宣传由来已久.政治宣传会为民众建构出一个“真实”世界.它具有选择性,会选择、编排甚至伪造信息;具有价值导向性,通过简化和评论影响公众的分析.但是,民众对政治宣传的接受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内容上的选择性观看,思维上的理性推理和动机性推理将政治宣传进行过滤.动机性推理有先入为主、否定性偏见和肯定性偏见三种认知机制.当前,西方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段更加先进,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性,多样性和精确性.

    政治宣传政治认知内在机制意识形态

    辅导员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途径探析

    孙艺格曲建武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理论疏通、情感关心、方法协同、率先垂范等多种途径,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引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途径

    基于卡方检验法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张宏亮柯柏玲戴湘竹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倦怠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以及学生工作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辅导员职业倦怠在心理层面主要表现为职业情感倦怠、职业动力倦怠、自我实现倦怠三个方面.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与性别、婚姻状况等影响因素有显著性关系,结果均与逻辑事实相符.职业倦怠根源与社会认可度较低、职业压力过大、社会角色模糊影响较深、职业公平感存在缺失有直接关系.要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就要提高辅导员职业价值认同、增加辅导员职业满意度、培养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辅导员职业胜任力,从而推动辅导员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卡方检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