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陆岩

双月刊

1672-9749

szhjy1985@163.com

0451-86390039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our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前沿的教育理念,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沟通信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内容定位与路径选择

    吕丹红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创性思想理论,连缀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理路.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理深处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环节,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抵制文化虚无主义,促进青年学生赓续中华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生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价值.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准确把握融入的核心要点,从知识、能力和价值三个方面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融合,而且需要从夯实科研基础、开展集体备课、拓展实践教学、整合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全方位与全过程融入.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融入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刘亚欧王冠中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认知意识、能力素养、运行机制一体化,其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的必然选择、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目前面临一体化意识欠缺、一体化能力薄弱、一体化机制不足等现实梗阻,其路径优化可从增强一体化自觉、提升一体化能力、完善一体化机制诸方面进行.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

    以数字化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基于算法推荐技术的思考

    唐卓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兴数字技术优势,对数字化红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以及趣味性至关重要.因此,借助算法推荐技术,将数字化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切实解决数字化红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利用率低以及人才缺乏等问题,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算法推荐技术数字化红色资源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时代·时期·时段:整体把握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三重维度

    张福红杨威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门具有特定教育目标、教育意义和教育规律的课程,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关注"时"这一重要衡量尺度——从时代、时期、时段三个维度整体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丰富意蕴.这不仅有利于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规律、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还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突破进展与未来指向

    邢鹏飞叶盼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创办40 周年,全国共有315 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进入新的"黄金十年",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院校数量和层次大幅提高,专业学科平台质量极大提升,专业依托单位属性根本扭转,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更加凸显,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院校实力不够强、课程设置规范程度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新时代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专业平衡充分发展,实现专业规范发展,实现与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进展

    新时代劳动教育:功能议题、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赵楷夫张妍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宗旨、以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为价值取向、以促成人的身心解放为价值目标.然而,由于受到时代需求和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制约,劳动教育正面临教育观念偏失、教育方式误用、教育实施限阂和教育评价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为此,需要深化劳动教育理念,践行"身心一体"的原则;匡正劳动教育方式,倡行"主动积极"的体验;创设劳动教育条件,多措并举彰显教育效果;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劳动教育功能议题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的基本遵循及实践策略

    佘远富佘彰颖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既是贯彻"首要政治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亦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必须贯彻"总体要求",力求"第一时间";贯通"三个课堂",力求"立体推进";坚持"守正创新",力求"讲深讲透";把握"问题导向",力求"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课堂,必须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把握基本点,强化关键点,抓住支撑点,突出重要点,补强薄弱点,有效实现高校三个课堂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覆盖式全面融入.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高校课堂实践策略

    "大思政课"视角下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研究

    李现总刘晓华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处于开篇地位,其蕴涵的理想信念、政治目标、价值追求、文化素养、精神品质等科学内涵与"大思政课"的基本内容同宗同根.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考察,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彰显于"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锤炼"国之大者""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等多个场域和维度.基于"大思政课"视角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有利于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场逻辑、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大思政课"

    高校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三个维度——基于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分析

    刘光斌王希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并多次作出关于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论述.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培育新时代好青年要把握三个维度.一是明确把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目标指向.二是遵循好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等基本原则.三是从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健全组织体系和打造工作队伍等方面探寻实践方略.这对高校推动青年培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好青年目标指向基本原则实践方略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具象传播——以中华典籍通俗读物的出版传播为例

    吕伟松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典籍通俗读物作为诠释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智慧凝结,更是凭借其出版传播,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抽象"不可见"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形态.中华典籍通俗读物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具象传播有着文本表达生活化、价值传播潜隐化、知识体验丰富化等叙事表征.同时,也存有资本魅惑下的叙事解构与意义偏离、图像阐释中的指涉歧义与价值遮蔽、数字赋能下的侵权风险与技术依赖等现实风险.依托中华典籍通俗读物具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动态演绎与科学诠释,要坚持以科学价值理念为指导,筑牢通俗读物出版传播思想阵地;利用图像消解文本局限,丰富通俗读物表征价值观念的图像诠释;摆脱"技术沼泽"强化技术反思,实现数字赋能与出版传播的良性互动,进而增进受众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知识理解、叙事共鸣与价值认同.

    价值观念中华典籍通俗读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象传播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