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NF-α调节NF-κB/PXR炎症途径对肺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时会敏苏洁刘会金
    1219-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NF-α调节NF-κB/PXR炎症途径对肺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干预处理,干预组使用人TNF-α以10 ng/ml浓度共培养12 h;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侵袭活性;并采用PCR及WB法检测细胞中NF-κB、PXR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TNF-α干预24 h、48 h和72 h时,干预组细胞检测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NF-α干预24 h后干预组A54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 h后采用TNF-α处理的干预组细胞的S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2+M期和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 h后采用TNF-α处理的干预组细胞侵袭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 h后采用TNF-α处理的干预组NF-κB、PX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 h后采用TNF-α处理的干预组细胞NF-κB及PX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可通过调控NF-κB/PXR炎症途径实现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调控.

    TNF-αNF-κB/PXR炎症途径肺癌细胞生物行为机制

    铁过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朱献光刘慧芳杨梦然陈冉...
    1224-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铁过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分为铁过载组(血清铁蛋白>1 000 ng/ml,88例)和非铁过载组(血清铁蛋白≤1 000 ng/ml,62例),取同期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差异.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将铁过载组患者分为低危亚组、中危亚组、高危亚组,比较3组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结果 3组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载组>非铁过载组>对照组.铁过载组三亚组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与IPSS正相关(P<0.05).结论 白介素-17、白介素-6水平与铁过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生发展均有关联,早期监测有助于预后评估.

    铁过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介素-17白介素-6预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EML4-ALK、BRCA1基因多态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申晓燕马耀先李伟孙桢...
    1228-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ML4-ALK、BRCA1基因多态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83例,检测所有患者的EML4-ALK及BRCA1基因类型,对比各基因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以及1年内的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共检测出EML4-ALK阳性10例,其中V1型7例、V2型3例.所有患者的BRCA1分型包括:Ser/Gly 50例、Ser/Ser 20例、Gly/Gly 13例.EML4-ALK阳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与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别(P>0.05).各BRCA1基因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er/Gly、Ser/Ser、Gly/Gly(P<0.05).EML4-ALK阳性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1年总生存率与EML4-ALK阴性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BRCA1基因的3种分型患者两两比较显示,Ser/Gly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Ser/Ser及Gly/Gly患者(P<0.05),Ser/Ser及Gly/Gly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Ser/Gly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高于Ser/Ser患者(P<0.05),而与Gly/Gly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Ser/Ser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Gly/Gly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EML4-ALK阳性不会影响EGFR-TKIs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BRCA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的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治疗EML4-ALKBRCA1疗效预后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croRNA差异表达的分析

    何中慧徐红
    1232-1234,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子宫内膜癌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深入研究miRNA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miRNA表达芯片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RNA的表达谱.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种子宫内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初步验证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14个miRNA表达上调,6个miRNA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i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miRNA表达谱分析将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子宫内膜癌微小RNA表达谱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c-myc和PTEN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芦玉玉陶玲玲
    1235-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c-myc和PTEN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胰腺癌患者64例,其中单纯胰腺癌患者25例纳入对照组,将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纳入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myc和PTEN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c-myc和PTEN蛋白表达.统计2组血清及组织中c-myc和PTEN表达、生存情况,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c-myc水平高于对照组,PTE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癌组织中c-myc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TEN蛋白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c-myc(+)患者生存率低于c-myc(-)患者生存率,PTEN(+)患者生存率高于PTEN(-)患者生存率,P<0.05.合并糖尿病、c-myc阳性表达、PTEN阳性表达、肿瘤大小、远处器官转移、分化程度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c-myc和PTEN表达水平异常,c-myc阳性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PTEN阳性表达与预后良好相关.

    胰腺癌糖尿病c-mycPTEN预后

    口腔癌患儿癌组织中VEGF、HIF-1α、S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梁倩男郭华李慧娜崔亚一...
    1239-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儿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α(HIF-1α)、特异性蛋白1(Sp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3例口腔癌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切除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HIF-1α、Sp1表达情况,比较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内表达;并分析VEGF、HIF-1 α、S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VEGF阳性率、HIF-1α阳性率、Sp1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患者VEGF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高中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患者HIF-1α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高中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患者Sp1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高中分化程度、肿瘤直径<3 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HIF-1α、Sp1在口腔癌组织内存在较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关系密切,临床需加以重视,以此开展针对性治疗工作.

    口腔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氧诱导因子-α临床表达病理特征

    不同剂量吡非尼酮防治食管癌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邱国钦刘昌华许英艺欧阳山丹...
    1243-1247,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吡非尼酮防治食管癌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400 mg剂量组41例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吡非尼酮1200 mg/d治疗,200 mg剂量组32例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吡非尼酮600 mg/d+安慰剂6粒/d治疗;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近期疗效和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以及放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肺损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00 mg组肿瘤治疗有效率为90.2%,与200 mg组的8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6个月和1年400 mg组的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9.8%和12.2%,低于200 mg组的28.1%和31.3%(P均<0.05).放疗后3、6个月及1年2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低于放疗前,但400 mg组均较同期200 mg组高(P均<0.05);放疗后3个月2组肺损伤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均较放疗前升高,而放疗后6个月及1年均降低,但400 mg组均较同期200 mg组低(P均<0.05).2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使用高剂量吡非尼酮1200 mg/d治疗,对防治食管癌患者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肺损伤具有更好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吡非尼酮放射性肺损伤食管癌治疗预防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对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袁琳赵明宏
    1248-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5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及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21 d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4.85%)显著高于对照组(59.38%)(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表达下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水平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0.01).2组患者高血压、转氨酶升高、食欲下降、乏力及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粒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食管鳞癌卡瑞利珠单抗安罗替尼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

    超声内镜联合血清SCC、CA19-9检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李娟花张坤董亚丽
    1253-1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US探查60例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SCC和CA19-9水平.以胃镜下咬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性.将研究对象分为食管癌组、非食管癌组,比较两组血清SCC、CA19-9水平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CC、CA19-9水平的诊断准确性,及其联合EUS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EUS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依次为90.00%、90.48%、89.74%.与非食管癌组比较,食管癌组血清SCC、CA19-9水平较低(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SCC、CA19-9诊断早期食管癌的AUC分别为0.705、0.714,截断值分别为0.52μg/L、45.21 U/ml,特异性分别为66.67%、71.79%,敏感性分别为71.43%、76.19%,均为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因子.将患者血清SCC、CA19-9水平与EUS联合用于早期食管癌诊断,其AUC为0.960,特异性为94.87%,高于单一因子(P<0.05).结论 EUS联合血清SCC与CA19-9应用于诊断早期食管癌价值显著,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超声内镜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9-9早期食管癌诊断特异性敏感性

    神经内镜经鼻经蝶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王天恩
    1257-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经蝶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颅咽管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各38例.治疗组行神经内镜经鼻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参考组行经颅入路手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手术时间、切除肿瘤时间、住院时间较参考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参考组的78.95%(30/38),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3%(1/38),低于参考组的23.68%(9/3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经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可提高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利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安全有效.

    颅咽管瘤经鼻经蝶入路手术神经内镜经颅入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