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陈淑娴

双月刊

1673-5005

Journal@upc.edu.cn

0546-8392495 86983262

257061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石油工业学科为办刊特色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国石油大学教师和其他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态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的管道泄漏孔径识别

    王秀芳刘源李月明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模型为提高管道泄漏检测的精度而导致的模型结构复杂度、参数量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的管道泄漏孔径识别方法;动态卷积层将提取到的泄漏信号特征经过通道注意力权值计算和动态权值融合,通过动态深度可分离卷积层获得更强的特征表达能力,利用全局平均池化层降低网络模型参数,通过全连接层识别管道泄漏孔径.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克服了传统模型资源开销大、功耗高的问题,降低了模型的训练时间,提升了管道泄漏孔径的识别速度,可用于工业中的管道泄漏程度监测.

    泄漏孔径识别动态深度可分离卷积轻量化网络动态卷积

    旋转导向系统稳定平台自适应动态面控制

    万敏宋佳儒黄山山陈苗苗...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下的多种干扰因素为旋转导向系统稳定平台的控制器设计增加了复杂性.为了应对未知摩擦力矩和建模误差对稳定平台的不良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面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RBF神经网络逼近摩擦及干扰力矩,设置状态观测器获取由于相关参数不确定导致的建模误差,并引入动态面方法避免传统反步控制带来的"微分爆炸",最后使用李雅普诺夫法证明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稳定平台模型存在摩擦力矩、未知干扰和建模误差的情况下,仍能使工具面角准确、快速地跟踪输入指令信号,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旋转导向系统稳定平台动态面控制RBF神经网络状态观测器

    加氢反应前后沥青质中官能团及氢键作用变化

    孙昱东王泽州李明桢李英豪...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门常渣和马瑞常渣抽提所得沥青质为原料,分别在渣油体系和十氢萘体系中进行加氢反应,以红外光谱考察加氢反应前后沥青质的官能团及氢键谱带变化.结果表明:沥青质碳骨架主要以高度稠合的芳香结构为主,加氢后饱和结构进一步降低;氮元素主要以吡咯氮和吡啶氮形式存在于沥青质中,加氢后吡啶氮和吡咯氮含量均增加;沥青质中的氧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基本不含羰基结构;除噻吩结构外,沥青质中还含有硫醚和亚砜等含硫结构;原生沥青质的羟基自缔合氢键是氢键的主要存在形式,加氢后沥青质的羟基-氮氢键和羟基环氢键增多,羟基自缔合氢键、羟基-醚氢键以及羟基-π氢键减少.

    沥青质加氢反应官能团氢键分析表征

    聚甲氧基二己基醚的合成与分离

    王雪范娜孙兰义林旭锋...
    207-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SQUPC-4)为催化剂,正己醇和三聚甲醛(TOX)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含氧燃料聚甲氧基二己基醚(PODHEn),考察对其合成与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当正己醇和TOX的物质的量比为 1∶0.6、反应温度为 100℃、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 4%、反应时间为 2.5 h时,目标产物PODHEn 的收率超过 84%;PODHEn精馏过程最优工艺参数为回流比 5、塔顶采出比 0.338、进料塔板第 5 块;当精馏塔操作条件为塔压力 105 kPa、塔底温度 263.5℃、塔顶温度106℃时,PODHE1-3 纯度超过99.9%;PODHE1-3 具有十六烷值高(大于75),低温性能优异(凝点为-52.0℃、冷滤点为-35.0℃)、安全性能好(闪点为 116.0℃)、净热值高(37.4 MJ/kg)等优点,各项性能指标可满足或接近于车用柴油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柴油调合组分.

    正己醇三聚甲醛聚甲氧基二己基醚AspenPlus软件物理化学性能

    羟氨强化硫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协同脱氮效果

    张雨彤郭进周杨永霞斯绍雄...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硫化物基质对硫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协同脱氮体系的抑制问题,采用UASB反应器,通过逐渐增加进水羟胺质量浓度实现耦合体系高效脱氮.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tHRT)为 4 h,进水NH+4-N和NO-3-N质量浓度分别为 60 和 125 mg/L条件下,实现总氮去除负荷达 1.05 kg/(m3·d),其中厌氧氨氧化贡献率达 76%~95%,是未投加羟胺时的 1.55 倍;羟胺的投加能够促进耦合系统污泥heme c合成和EPS(胞外聚合物)的分泌,NH2OH与S2-质量比超过 0.024 时有助于提高SAA(最大比厌氧氨氧化活性)值;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Kuenenia丰度和活性在羟胺存在时明显提高,从而与硫自养反硝化菌Thiobacillus、Thiothrix、Sulfurimonas、Sulfurovum和Sulfuritalea协同作用实现高效脱氮.

    羟胺硫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群落结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

    院士中的"石大"人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