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工业大学

郭明顺

季刊

1674-0823

skbxb@126.com

024-25691038

110023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一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2008年1月起正式出版发行。本刊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对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基本问题、热点、难点及前沿理论问题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策略

    黄震马文洁
    56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技术正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但也面临着市场失灵的风险,有必要对其进行政府干预和法律规制.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经历了从包容审慎下的风险提示,到开展区块链金融风险整治和强化区块链信息服务监管,再到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试点三个阶段.上述法律规制策略的调整,体现出我国平衡区块链金融创新、风险防控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有益探索,但在"币链分离"监管政策、区块链金融风险整治活动、区块链信息服务监管手段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上仍存在不足.我国应在更高层级、更大范围内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考虑通过试点等方式允许适格主体从事特定虚拟货币业务活动;优化"币链分离"思路,探索对虚拟货币乃至整个公有链业务的精细化监管;完善软法治理的监管架构,大力推动区块链行业标准化建设,在管控风险的同时鼓励创新.

    区块链数字经济法律规制币链分离虚拟货币软法治理

    数字藏品的风险与二元规范应对

    邓建鹏朱怿成
    569-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藏品依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内容确权和提升其可交易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行业监管规范匮乏,风险乱象丛生.对尚处行业发展早期的数字藏品业而言,当前可积累司法实践经验,不宜立即开展专项立法.对行业集中出现的风险,可以二元规范应对之.首先为国家产业与监管政策的应对,顶层政策坚持风险防范与产业支持并重原则,搭建完备治理框架,保留地方产业政策自主性,部分政策可在一些地方试点,引导二级市场开放,鼓励交易平台深挖数字藏品多重应用场景,推动各联盟链跨链互联.其次为行业自律规则的优化,对照现有或潜在风险设定禁止性规定,对数字藏品业个性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推动行业健康合法发展.

    元宇宙数字藏品区块链产业政策法律风险二元规范

    中国监管科技立法模式的优化

    张夏明
    57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监管科技的发展需要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立法是保障监管科技法治化运行的关键.中国监管科技的立法多呈现出依文件立法和逐案立法的特征,缺乏足够的法治化保障.借鉴国际上监管科技的审慎授权式立法和纳入式立法两种模式,结合本土经验和监管资源,中国监管科技宜在包容审慎的基础上,整体采用纳入式立法,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区域和金融科技前沿高地采用审慎授权式立法.通过加强监管科技顶层法制建设,畅通立法转化机制,加快推进监管科技标准制定,规范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管理等措施,能够提升金融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安全的协调平衡.

    监管科技立法模式审慎授权式立法纳入式立法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维度——"两个结合"的视角

    陈永盛
    586-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真正契合新时代中国之需,根本就在于坚持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是"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核.在"两个结合"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的,是在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中进行的,是在中国具体实际的变化中因地制宜推进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中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赓续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在中国具体实际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紧扣新时代中国的新机遇、新变化和新要求."两个结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只有立足"两个结合",才能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真正契合新时代中国之需,才能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质生产力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知识产权重要论述的三重特征

    周文康
    592-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家战略、规划政策和法律制度等多维度审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关于知识产权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的根本特征是突出知识产权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核心特征是突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协同性,基本特征是彰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性.深入探析这些重要论述的三重特征,有助于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深化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理论认知和规律把握,进而促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

    习近平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强国新发展理念全链条保护

    新时代新征程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时代必然与路径选择

    张连华姜峥
    599-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充分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必然,是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在理论内涵上,共同富裕是生产与分配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内蕴共有、共建、共享的本质属性,具有全民性、全面性、渐进性和差异性特征.在时代必然上,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强力依托,是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的坚实保障.新时代新征程要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高质量发展、优化分配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核心要义本质特征时代必然高质量发展分配制度

    中日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弛朱潇晓洪丹丹
    607-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数字服务贸易合作,日本是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基于此,有必要判断中日数字服务贸易的潜力并找出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中日数字服务贸易合作的推进提供对策建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2013-2022年为考察期,以中日两国17个共同的主要数字服务贸易伙伴国为参照系,从进出口与出口双视角测度中日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发现,中日两国在数字服务贸易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中国对日本出口效率的改善空间更大.可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开放水平,寻求数字贸易共识以及改善政府效能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贸易效率,挖掘、释放中日双方贸易潜力.

    数字服务贸易中日贸易贸易潜力贸易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中国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构建研究

    王微微李门科
    615-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数字贸易规则是中国参与全球数字贸易的关键,也是推动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协调有序的动力.对中国数字贸易规则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并将RCEP、USMCA和DEPA从覆盖范围、承诺水平、规则创新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完善数字贸易规则应以构建、推广开放包容的规则并完善、升级国内法规和现有规则为目标,借鉴美式规则和南太平洋规则相关议题,在坚守数据主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纳入USMCA中数据流动和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条款来降低中国数字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成本;通过纳入DEPA中中小企业合作、数字包容性等条款推动数字贸易普惠发展,为弱势群体的发展和全球减贫事业作出贡献;通过纳入DEPA中新兴趋势和技术条款引导国内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利用模块化协定和非约束性规则促进全球数字贸易规制融合,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治理框架作出中国贡献.

    数字贸易规则区域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机理

    郭明顺马跃洋刘彦伯
    625-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已逐渐被制造业企业采用.为探明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机理,以企业协同合作为中介变量,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为调节变量,构建数字化投入影响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机理模型.选取2012-2020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采取层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投入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投入通过影响企业协同合作,对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产生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在数字化投入对企业协同合作的影响中有调节效应;国内技术购买在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中有调节效应.政府应加快数字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共享生产数据,完善并运用数字技术辅助技术攻关;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成果转化.

    数字化投入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知识系统经济系统协同合作

    忧患意识、企业创新与环境绩效

    侯巧铭王天悦王登峰
    635-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进程中,企业如何治理环境,提高环境绩效,受到众多学者广泛关注.选取2012-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度量企业忧患意识,实证检验忧患意识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和检验企业创新在忧患意识影响环境绩效中的作用,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忧患意识与环境绩效显著正相关,企业创新在忧患意识影响环境绩效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企业创新提高环境绩效;相比于开发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更能有效促进环境绩效的提高.

    忧患意识企业创新双元创新环境绩效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