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李成华

双月刊

1003-1251

sgxb6097@yahoo.com.cn

024-24686097

110168

沈阳市浑南新区南屏中路6号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刊登有创新的科研论文、有创新或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和重要学术问题述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RatSLAM的自主探索算法

    武皓武彤张志慧唐凤珍...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脑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通过模仿大脑神经导航机制实现环境建模,同时获得环境中的位置信息,具有较好的导航能力与较高的鲁棒性,但当前的类脑SLAM系统大都在预先获取的环境数据集上进行定位建图,对于新环境的兼容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主动的类脑SLAM方法,设计基于Bug算法的环境自主探索方法,驱动机器人在环境中自主移动,主动获取环境信息,同时调用经典的类脑SLAM(RatSLAM)方法对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环境的认知地图.仿真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建图效果,与通过人工采集数据建立的环境地图相似度较高,具备可行性.

    自主探索RatSLAMBug算法路径规划

    基于TWR的WLS和KF融合室内定位方法

    刘姝廷张媛媛张贺娄浩云...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传感器室内定位常通过双向测距法(two-way ranging,TWR)测得基站到待测标签距离,采用三边定位法进行室内定位,但因存在非视距误差等因素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低且发散,为此本文提出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训练数据集,将其定位结果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进行室内定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经典定位造成较大误差的缺点,定位更快速.

    超宽带双向测距法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卡尔曼滤波算法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PID控制的主动悬架性能研究

    张昕彭瑞祥张宏远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二自由度主动悬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参数整定问题,引入粒子群算法,借助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解决PID控制器参数整定问题,考虑到传统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较慢,设计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根据悬架性能评价指标建立目标函数,分别模拟了随机路面激励输入和减速带式梯形冲击路面激励输入,并验证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PID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粒子群算法后目标函数的收敛速度明显提高;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PID控制的主动悬架在不同激励输入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行驶平顺性;验证了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有效性并解决了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问题.

    主动悬架粒子群优化算法PID平顺性仿真

    基于改进YOLOv7-DeepSort的红外视频多目标跟踪

    宫华张众垚胡雨桐刘芳...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红外图像纹理弱及多目标遮挡导致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进YOLOv7模型和多目标跟踪算法DeepSort的融合红外目标跟踪模型MSB-YOLOv7-DeepSort.采用SE(squeeze and excitation)通道注意力机制和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提高红外目标的特征提取质量;利用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3替换YOLOv7骨干网络,提升融合模型的推理速度.实验结果表明,MSB-YOLOv7-DeepSort模型在跟踪准确度、跟踪精确度、正确目标跟踪比例和帧率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红外目标跟踪YOLOv7轻量化SE注意力机制MobileNetV3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基于注意力机制及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图像去雨

    宋建辉胡强强刘晓阳赵亚威...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去除不同雨纹的同时恢复图像背景细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及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图像去雨方法.该网络采用双分支结构,分别用于雨纹去除和背景恢复.雨纹提取模块采用跨空间学习的多尺度注意力机制,通过多尺度上下文信息捕捉、均值计算、权重计算和整体信息综合,帮助改善雨纹去除任务中的图像质量,提高去雨效果.背景恢复模块包括多尺度特征提取部分和特征融合部分,采用多个扩张卷积层,每个卷积层具有不同的扩张因子,以扩大感受野,提取多尺度的图像背景特征;使用大核卷积对提取的多尺度特征信息进行融合调整,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背景恢复.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真实雨图像场景中的雨纹,同时可以更好地恢复图像背景的细节信息.

    双分支去雨多尺度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扩张卷积

    鳞片石墨/铝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孙振东杜晓明刘凤国马明...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石墨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不同石墨体积分数的石墨/铝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片在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取向高度集中;随着石墨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从45.01 HV降低至35.64 HV,拉伸强度从150 MPa降低至5 MPa,抗弯强度从192.12 MPa降低至25.04 MPa;通过拉伸和弯曲试件的断口形貌观察发现,随着石墨片体积分数的增多,鳞片石墨/铝复合材料的断裂由韧性和脆性混合断裂转变为完全脆性断裂.随着石墨体积分数的增加,鳞片石墨在压力作用下聚集并相互挤压,导致鳞片石墨/铝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

    鳞片石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断口形貌

    超高速激光熔覆Ni基Ti2AlC陶瓷涂层性能

    韩珩郭炜娇于兴福
    41-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用液压支架立柱在井下苛刻工况下长期服役时易发生磨损、腐蚀、变形等问题,进而导致性能退化,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为延长液压支架立柱的使用寿命,利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27SiMn钢表面上制备Ni基Ti2AlC陶瓷涂层,对其微观组织结构、物相、微观硬度等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涂层与基材冶金结合强度大,涂层致密;涂层的中上部主要由黑色细胞枝晶、灰白色细胞晶体以及浅灰色连续基质组成;涂层的物相以硬质相TiC、Al2O3,润滑相Ti2AlC、微量Ti3AlC2,金属间化合物Ni3Ti、Ni3Al及γ-Ni固溶体为主;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549.5HV0.2,约为基体的3倍,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相比基体显著提高.

    液压支架立柱激光熔覆Ni-Ti2AlC陶瓷涂层摩擦磨损

    改性壳聚糖对Ni(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吴操张丽芳宋轩宇许代兵...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改性壳聚糖对水中Ni(Ⅱ)的吸附性能,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对经过乙酸-双氧水体系氧化后的壳聚糖进行一步离子交联,制备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分子结构及物相进行表征;采用条件实验探究改性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吸附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的壳聚糖呈纳米片状结构,成功实现了三聚磷酸钠中P—O与壳聚糖中—NH2之间的交联;在三聚磷酸钠浓度为10 g/L、双氧水用量为5 mL、交联温度为40℃条件下制备的改性壳聚糖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当pH为7、吸附时间为120 min、三聚磷酸钠改性壳聚糖投加量为50 mg时,其对Ni(Ⅱ)的去除率达到83.71%;改性壳聚糖对Ni(Ⅱ)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改性壳聚糖三聚磷酸钠吸附Ni(Ⅱ)

    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

    冯仲文
    55-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及耐久性能,研究了不同PVA纤维长度与掺量下水泥稳定碎石系列力学性能,确定了 PVA纤维最佳掺配长度及掺量.在此基础上,借助冻融循环与疲劳试验,研究了普通水泥稳定碎石与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耐久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着PV A纤维长度或掺量的增大,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系列力学性能均先增大后减小;长度12 mm、掺量0.9 kg/m3的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综合性能最佳;28 d龄期时,在冻融5、10、15次后,长度12 mm、掺量0.9 kg/m3的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保持率为90.21%~84.39%;长度12 mm、掺量0.9 kg/m3的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在应力强度比为0.7~0.8下,疲劳寿命提升了 135.29%~175.01%.

    道路工程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耐久性能

    SnSe掺杂SnS薄膜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赵康张权辉陈上峰李美玲...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族化合物SnS在光学及热电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提高SnS的热电性能,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柔性云母基底上制备SnSe掺杂(原子分数分别为5%、10%、20%)的SnS基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和塞贝克系数测试系统研究掺杂浓度对薄膜的形貌和组成、晶体结构、光学和热电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正交相,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更多的Se原子取代晶格中的S原子,导致晶格常数增大;Se原子对S原子的替代导致Ag 振动模式发生红移;室温下,10%SnSe掺杂的SnS薄膜功率因子相对最大,为0.018 mW/(m·K2),相比SnS本体提高了 5倍.

    SnS化学气相沉积热电性能功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