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化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

周彤

月刊

1673-5285

nxsyhg@vip.163.com

0951-5016467

750002

宁夏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

石油化工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化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新资讯,掌握国内外科技研发新动态,读者对象为石化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一切有关于石化发展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含酚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潘昱晨杨鹏辉屈撑囤鱼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将高含酚废水列为水污染控制中重点解决的有害废水之一,其中富含大量挥发性和不挥发性酚类物质.由于酚类物质难以降解且具有较高毒性,对环境和人体都带来巨大危害.苯酚及其他酚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生产领域.因此,对高含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对于化学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高含酚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高含酚废水吸附萃取资源化

    井下热力发生器燃烧仿真模拟

    邹剑庞铭房清超戚亚东...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下热力发生技术原理为将热力发生设备集成后置于井下,向井下输送空气、燃料和水,基于高压燃烧喷射机理,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产生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因井筒尺寸受限,相比地面多元热流体发生器,井下热力发生器需在外径缩小 1 倍的情况下,输出排量提升 4 倍.结构变化后,主要面临燃烧是否充分、换热是否有效、输出温度和排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了井下热力发生器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得到发生器工作时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发生器内部燃烧较为充分,最高烟气温度约 1 600 K,出口烟气温度约 1 300 K,出水温度 370 K,即水温升高近 80 K,但随水流量的增大,出口烟气温度有所降低,且当水流量过大,如 43.4 t/h时,烟气最高温度、出口烟气温度反而升高,内衬最高温度也略有升高,出水温度降低,出现了冷却性能下降的工作状况.

    渤海稠油井下多元热流体燃烧仿真温度场流场

    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龚悦崔悦琦刘畅杜志远...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致密油藏储层存在孔隙结构复杂、渗透能力差等特征,开采较为困难.所以开采时需要采取压裂工艺对储层进行改造,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改善流体的渗流能力,以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裂缝性致密油藏流体的渗流机理,更好的对产能进行评价,利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考虑有限导流条件,以双重介质油藏为基础,建立体积压裂水平井的致密油藏渗流模型,通过研究不同裂缝参数,分析各个参数对单井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微裂缝渗透率、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间距、窜流系数和裂缝高度等参数对累计产油量和近井地带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裂缝渗透率对累计产油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裂缝半长,两者是压裂水平井开采时提高单井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裂缝间距与裂缝导流能力对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但在实际开采时需要合理匹配裂缝条数与水平井长度以及裂缝半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有效开采目的;窜流系数与裂缝高度对产能的影响有限.

    致密油藏水力压裂水平井微裂缝渗透率裂缝半长裂缝间距

    渤海蒸汽吞吐稠油油田出砂预测方法研究

    贾立新龚宁莘怡成徐刚...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A油田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地层埋深浅、易出砂,但对于注热条件下出砂机理认识不清,缺少出砂预测模型.为此,基于调研注热物理模拟实验,总结注热条件对防砂失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稠油油田热采井出砂机理.结合探井资料,采用经验法分析A油田出砂风险,考虑注热造成的岩石强度弱化、热应力效应以及循环注采造成的岩石损伤,建立了热采井多轮次蒸汽吞吐出砂预测模型,研究注热对出砂压差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注采造成的损伤主要发生在前几个轮次,并导致低强度储层段发生破坏,后续轮次的损伤速率较小且相对平稳.高温热蒸汽导致的强度损伤对出砂压差影响最大,其次是循环注采损伤,热应力效应影响最小.研究成果为该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海上类似稠油油田方案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出砂预测出砂机理岩石力学

    基于OED-ANN的钻井参数优化——以绥中36-2油田沙河街组地层为例

    罗洪斌王名春仝刚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厘清影响各层段钻井提速的关键因素,明确提高机械钻速的主要手段.以钻井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钻井参数 6 因素 3 水平的基本模型,对绥中 36-2 油田沙河街组钻井参数进行分析,指出了各钻井参数在钻进时对机械钻速的影响程度,并结合ANN算法预测了各试验方案的预期机械钻速.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OED模型明确了机械钻速的主要影响因素;(2)通过建立OED-ANN模型,确立了最佳钻井参数,并对机械钻速进行了预测,且优化后的机械钻速分别提高了15.70%、12.25%、2.66%.结论认为,该分析评价方法使钻井参数优化更加科学,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直观,能够有效指导钻井提速,为该地区其他井的钻井参数优选提供了良好范例.

    绥中36-2钻井参数OED-ANN参数评价

    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耐高温生产管柱工艺研究及应用

    章宝玲顾启林李大俭安宏鑫...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A油田多轮次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发,开发过程中受效井井底温度高,产液温度高,对井筒完整性、防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海上长期生产需求,如何提高生产管柱整体耐高温性能、降低油套环空温度、降低地面产出液温度是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工艺研究的关键点.为此,以渤海A油田受效井B1 井为例,结合海上油田生产管柱实践经验及工具试验进展,提出了"隔热管柱+环空补液"的工艺思路,进行生产管柱方案优化设计;利用专业软件计算了采用该管柱工艺情况下的井筒沿程温度,相比常规管柱工艺,该管柱工艺提升了整体耐温性能,降低了油套环空温度,保障了井筒安全,为保障海上蒸汽驱受效井安全生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海上油田过热蒸汽驱受效井耐高温生产管柱

    海上油田一种水基深部调驱剂的研究与应用

    李海峰徐国瑞杨劲舟苏程...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达到高含水率油田深部调驱的目的,对水基超分子微球进行粒径分布、缔和性能等评价,发现该微球粒径分布在纳米-微米级别,盐水条件下缔和现象聚集体粒径扩大倍数可达5倍以上,静态条件下体系浓度在1 000 mg/L以上时可实现颗粒有效聚集.岩心驱替模拟实验条件下,体系注入过程中阻力系数低,高含水率条件以及存在渗透率级差条件下依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幅度.该体系适用性良好,对"双特高"油田调驱提高深部处理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深部调驱水基超分子微球粒径分布提高采收率

    特低渗油藏功能性水驱技术现场应用效果

    饶天利伍家忠赵昆刘明虎...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J油田特低渗W区块C6油藏历经 27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率开发阶段,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平面水驱波及半径大,剩余油动用难度加大,纵向剩余油呈薄互层分布,有效动用难度大,岩心观察结果表明,该区长 6储层纵向水驱受物性控制明显,剖面水洗程度为 77.2%,以中-弱水洗为主,其中,中水洗占 42.7%,未水洗占 22.8%.功能性水驱技术由离子匹配水驱技术和分散体系驱油技术结合而成,集合作用促进了单项技术优势的发挥,实现 1+1>2 的效果,因此,2018 年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通过现场试验效果表明,在改善水驱、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且现场试验安全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技术适应性.本文重点从功能性水驱机理入手,综合分析功能性水驱试验不同体系的效果,评价特低渗油藏功能性水驱技术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前景,进一步完善丰富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稳产技术体系.

    特低渗油藏功能性水驱微气泡分散体系提高采收率

    低成本复合解堵工艺技术优化研究与效益评价

    张争赵金麟张法师李静瑞...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持续延长,油井在开采中受地层温度变化、原油脱气、流体不配伍等因素影响,结垢、结蜡现象已普遍形成,极易造成地层堵塞,制约着油井的正常生产.由于严重结蜡、结垢导致的堵塞井数逐年增多,油井堵塞问题日益加剧,已成为影响油井产量的"顽疾"和油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降低成本,试验低成本复合解堵工艺技术,并进行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效益评价,能够达到措施增产的目的.结合各区块储层堵塞特征以及储层物性参数等,在现场试验基础上不断优化选井标准、技术体系、工艺参数等,目前共形成三种小型解堵体系,分别是多效复合解堵增产、酸浸以及纳米功能性分流酸解堵,现场应用效果效益明显,单井日增油从 0.45 t增加到 0.63 t,单井增油从 82t增加到133 t,产出投入比提升至 8.2.

    复合解堵低成本技术优化措施增产

    海上超长水平裸眼井充填防砂工艺研究与应用

    谭家文王海彪李明峰马宇奔...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油田受平台布置及空间的限制,水平井开发越发受到重视,其中超长水平裸眼井(水平长度≥800.0 m)由于其储层利用率高、泄流面积大、单井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成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对于有防砂完井需求的井次,由于水平段长砾石充填往往面临井壁易垮塌、漏失风险大、易起砂桥等风险,充填防砂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南海西部D油田充填防砂为例,开展地层漏失、充填介质、施工摩阻等因素对砾石充填防砂的影响,同步对充填介质及关键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优化后的工艺降低超长水平裸眼井作业施工风险,矿场试验平均充填效率超 107.0%,防砂效果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长水平井裸眼充填介质防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