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卓凯星

季刊

1672-2116

jscbygrxjb@tom.com

028-8558615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学路6号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Journal Parasito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查看更多>>本刊为寄生虫病医学科技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人员,主要报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防治实践经验,科研成果,与防治密切有关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研究。 本刊自1999年起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医药卫生辑,加入“中国期刊网”,以及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所投稿件。除文字版刊出外,同时也用以上三种方式刊出。 本刊2001年4月起加入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欢迎广大作者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镇江市沿江滩地造林绿化建设对钉螺控制及血吸虫病防控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李爱华神学慧王琳李莎莎...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镇江市丹徒区沿江滩地造林的抑螺效果及其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作用,为镇江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镇江市丹徒区2个乡镇的4个环境作为监测点,收集历史资料,并于2021-2023年对螺情、病情、野鼠及环境野粪感染等开展调查,比较造林前后螺情变化、人及野生动物感染情况,评估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抑螺防病效果.应用SPSS 20.0软件和x2检验进行2组间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个环境共查螺4737框,活螺密度在0.17~0.94只/0.1m2之间,无感染性钉螺;造林后第1年活螺密度均下降了 50%以上;除东南湾至下新芦管所江滩外(x2=3.76,P=0.053),其他3个环境造林后第1年活螺框出现率均低于造林前1年(P均<0.05);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19%;未发现粪检阳性;共捕获野鼠26只,无阳性野鼠;共发现野粪92份,未发现阳性野粪.结论 滩地造林绿化建设有明显的短期抑螺控螺作用,建议加强林地环境的规范管理和螺情监测与控制,更好地发挥滩地林地长期抑螺作用.

    滩地造林钉螺孳生影响效果分析

    2004-2022年平塘县报告乙肝流行特征分析

    黄大义廖时焕宋昌宇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2004-2022年平塘县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为优化辖区内乙肝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模块的2004-2022年平塘县乙肝报告数据,采用WPS 2019和SPSS 27.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4-2022年平塘县乙肝病例报告4 06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6.01/10万;2004-2013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8.67,P<0.001),2014-2022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30,P=0.002).报告的乙肝病例中,男性2 541例,女性1 527例,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5,P=0.008).乙肝报告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69岁,占89.57%;农民群体占比最大,为77.65%.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金盆街道,为102.68/10万,各乡(镇、街道)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8,P=0.008).结论 2004-2022年平塘县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继续巩固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及入学入托查漏补种工作的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成人乙肝抗体筛查及乙肝疫苗接种(加强)服务,扩大乙肝筛查范围,深化医防融合,加大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及高危人群的综合防控力度,降低乙肝传播风险,降低乙肝流行.

    乙肝报告发病流行特征分析平塘县

    2017-2022年度海西州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万玛才让严佐月乔萍达热卓玛...
    139-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度海西州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度海西州2家哨点医院和2家流感网络实验室ILI和病原学监测情况,采用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用于率的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7-2022年度海西州2家哨点医院和2家流感网络实验室共监测到ILI 22376例,ILI百分比(ILI%)为3.45%;2017年的ILI%最高(5.35%),2020年的ILI%最低(2.09%).共采集了 ILI咽拭子标本8 059份,分离833株流感病毒,阳性率10.34%;其中,甲型H3N2亚型最多(286株,34.33%),其次是甲型H1N1亚型(283株,33.97%),乙型Victoria系(234株,28.09%),乙型Yamagata系最少(30株,3.60%).流感病毒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16.67%)、春季(11.96%)、夏季(4.71%)和秋季(1.31%),不同季节流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349,P<0.001).结论 2017-2022年度海西州流感发病存在明显的冬春季高发,病毒型别主要为甲型H3N2、H1N1和乙型Victoria系3种型别,流感各亚型交替流行,5岁以下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

    流感病原学检测流行特征季节性

    2020-2023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诊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病例分析

    凌攀赵仪王晓凤杨柳莹...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内脏利什曼原虫抗体快速检测试剂条(RK39)或骨髓涂片对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2020-2023年接诊的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疑似病例进行诊断,收集RK39检测或骨髓涂片阳性指标,采用Excel 2020软件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20-2023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诊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疑似病例325人,确诊36例,阳性率为11.08%.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1∶1;病例分布主要在九寨沟县和黑水县,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9.44%和11.11%;病例主要以50岁以上农民为主,18岁以下少年儿童病例占比较少;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内脏利什曼原虫病阳性率分别为10.11%、11.90%、12.99%和9.33%.36例病例中初诊时,仅12例在当地医疗机构确诊为内脏利什曼原虫病,误诊率为66.67%.结论 内脏利什曼原虫病容易误诊和漏诊,应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长期加强疫区白蛉的防控,加强疫区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防护.

    内脏利什曼原虫病流性特征四川地区

    2013-2022年长沙市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沈琳黄竹林谢知
    149-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长沙市尖锐湿疣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平台导出2013-2022年长沙市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主要统计指标为报告发病率、年均增幅和构成比,对发病趋势进行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3-2022年长沙市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30.68,P<0.001),从2013年的20.36/10万下降至2022年的14.91/10万.两性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x2趋势=33.54,P<0.001;女性x2趋势=4.33,P=0.037).各年间尖锐湿疣的高发年龄段均为20~39岁性活跃人群,0~19岁和20~24岁组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x2趋势=32.28,P<0.001;x2趋势=222.83,P<0.001),而 25~29 岁、30~34 岁、35~39 岁、40~44 岁、50~54 岁、55~59 岁和 65~69 岁年龄组呈下降趋势(x2趋势=103.54,P<0.001;x2趋势=51.19,P<0.001;x2趋势=17.92,P<0.001;x2趋势=16.32,P<0.001;x2 趋势=14.93,P<0.001;x2趋势=7.66,P=0.006;x2趋势=17.72,P<0.001).高发地区主要为浏阳市、宁乡市和雨花区.各职业人群中报告病例数占比最多的是农民(30.46%),其次为家务、家政及待业(28.50%).结论 长沙市近10年的尖锐湿疣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需警惕该病年轻化的趋势.应加强青少年的性病防控宣教,重点对高发地区和人群加大防控力度,进一步优化尖锐湿疣防控策略.

    尖锐湿疣流行病学发病率疾病监测性传播疾病

    2020-2022年凉山州喜德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侯莉罗晓铁曾志敏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0-2022年凉山州喜德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喜德县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和饮用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喜德县城区和13个乡镇326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开展水质常规指标监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20-2022年喜德县326份水样中合格水样为48份,总合格率为14.72%;喜德县供水单位以小型供水站为主;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低(14.72%);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低于枯水期(x2=6.254,P=0.012).结论 喜德县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低,主要原因为微生物超标.应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完善管理机制,确保群众身体健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

    2017-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结果分析

    倪春苗金虹飞沈静徐映如...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ogenic E.coli,DEC)的感染状况、型别分布和耐药情况,为DEC的防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培养、型别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类别之间的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997份送检样本中检测出136株DEC,阳性率为13.6%(136/977).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最多(57株),占比41.9%.136株DEC分别检出uidA、astA、aggR等多种毒力基因;同一型别的菌株有不同种毒力基因组合,以aggR-astA毒力基因组合为主的EAEC占比最高.DEC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是31~40岁,占18.7%.6至9月检出率较其他月份明显升高.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DEC检出率较高,以EA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为主,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检出率有差异.DEC菌株携带的毒力相关基因呈现多样性,且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流行特征耐药性

    甘孜州丹巴县致倦库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抗性研究

    刘志坚更登洛聂莉
    165-16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甘孜州丹巴县致倦库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抗性情况,为合理的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推荐的浸渍法,测定甘孜州丹巴县有代表性的4个乡镇的致倦库蚊幼虫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获得致倦库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的LC50值及其95%CI值,比较其抗药性程度.结果 甘孜州丹巴县致倦库蚊幼虫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的 LC50(95%CI)值分别为 0.406 2(0.332 5~0.508 4)mg/L、0.173 7(0.1143~0.265 9)mg/L、0.003 1(0.0010~0.020 6)mg/L.对敌敌畏、残杀威均未产生抗性(RR分别为0.85、1.34);对溴氰菊酯产生低抗性(RR为3.65).结论 甘孜州丹巴县致倦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产生了低抗性.应减少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轮换使用较为敏感的杀虫剂,以控制蚊虫抗性的发展.

    致倦库蚊抗性杀虫剂

    绵阳市涪城区居民行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性分析

    王蒙杰蒋洪欣陈绍辉侯萍...
    168-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绵阳市涪城区居民慢性病共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的分布,探索影响不同性别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应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后续的分类精准干预提供新的防控思路.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绵阳市涪城区内对常住居民开展社会因素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习惯等信息,同时获取调查对象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构成比对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等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分析男性与女性慢性病共病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上的分布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男性与女性慢性病共病患者的行为生活方式因素.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19.8%;男性与女性共病患病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0,P=0.001).吸烟、暴露二手烟、饮酒、睡眠时间≤6h/d、食用盐摄入量>6g/d、食用油摄入量>25g/d、超重或肥胖是男性患慢性病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均<0.05).吸烟、暴露二手烟、静坐时间>4h/d、睡眠时间≤6h/d、食用盐摄入量>6g/d、红肉摄入量>100g/d、超重或肥胖是女性患慢性病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绵阳市涪城区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慢性病共病的关注和共病模式的探索,早期干预,精准施策,创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举措,不断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和社区居民慢性病共病管理质量.

    慢性病共病行为生活方式关联性

    2021年江苏省蠕虫卵镜检技能评估结果分析

    唐凤徐祥珍戴洋茅范贞...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蠕虫卵镜检技能水平,为开展蠕虫卵镜检技能培训和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江苏省2期蠕虫卵镜检技能评估班51名学员的个人信息、镜检读片成绩及学员判定感染片的结果等数据,比较不同特征学员镜检读片成绩之间的差异,分析学员获得的蠕虫卵镜检技能等级水平与其从事镜检工作年限间的相关性.对学员镜检读片成绩按照性别、年龄、学历、从事镜检工作年限、单位性质等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51名学员镜检读片成绩的平均分为(84.3±25.3)分,最低为34分,最高为131分.第1 d镜检考试的平均分为(24.5±11.8)分,第2d镜检考试的平均分为(28.3±9.0)分,第3d镜检考试的平均分为(31.5±8.7)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6,P=0.003).不同性别、学历、单位性质的学员镜检读片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段及从事镜检工作年限的学员镜检读片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年龄=6.558,P=0.003;F工作年限=29.791,P<0.001).获得1、2、3、4评估等级的学员人数分别有0、5、8、38人(数值越小代表等级越高).学员获得的蠕虫卵镜检技能等级水平与其从事镜检工作的年限呈正相关(F=9.713,P=0.003).11种虫卵中鞭虫卵的检出率最高(77.8%),长膜壳绦虫卵的检出率最低(30.4%).单一虫种感染片虫卵的检出率范围为34.0%~96.3%,2种虫种混合感染片虫卵的检出率范围为25.0%~73.0%,3种虫种混合感染片虫卵的检出率范围为12.0%~96.0%.结论 为期3.5d的评估课程对提升学员的蠕虫卵镜检水平成效明显,但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的蠕虫卵镜检技能水平仍普遍较低,亟需加强蠕虫卵镜检技能培训.

    寄生虫病蠕虫卵镜检技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