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吴玉厚

双月刊

2095-1922

xuebao@sjzu.edu.cn

024-24692875

110168

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建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本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A4开本,20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吴玉厚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刊曾获得教育部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高校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国家建设部优秀期刊奖和辽宁省高校学报一等奖等。为美国《化学文摘》(CA)、《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尺寸钢筋混凝土异形板梁桥开裂机理与对策分析

    许琴东邢震张玉彬于西尧...
    57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尺寸钢筋混凝土异形板梁桥的开裂机理,通过改变支座约束方式来提高异形板梁桥的抗裂性能,降低大尺寸钢筋混凝土异形板最大裂缝宽度.方法 模型分析中施加自重、收缩徐变和车道荷载,分析上述荷载下异形板梁桥的变形、支座反力、结构应力和受拉损伤分布等特征;同时引入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异形板的开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上述荷载作用下,异形板斜向布置的支座之间的挠度较大,支座未出现超载或脱空.此外,异形板底面应力水平比顶面更高;混凝土受拉损伤分布与支座布置形式有紧密关系.结论 通过对支座约束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有效优化异形板梁桥的抗裂性能,最大裂缝宽度减小幅度为32.8%.

    大尺寸异形板开裂机理支座布置有限元分析最大裂缝宽度

    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朱春阳胡珂鑫孙丽张力允...
    586-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既有建筑的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状,通过质量调节及变形模式控制实现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与损伤可控.方法 提出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增层对整体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机理;利用SAP2000平台建立五个有限元模型,基于规范反应谱开展参数敏感性、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结果 增层的质量及高度对整体结构地震作用影响显著;与原框架相比,增层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最大延长31.7%,最大弹塑性极限位移响应降低11.5%,最大位移角响应降低20.2%,结构变形不均匀性降低22.0%;与框架-摇摆墙相比,增层后摇摆墙弯矩在弹塑性极限状态下降低33.9%.结论 合理设置增层框架-摇摆墙可以小幅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对结构变形模式可实现有效控制;所建立的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可合理反应地震作用下墙体弯矩分布,并使设计偏于安全.

    增层框架框架-摇摆墙抗震性能动力学模型有限元分析

    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纯扭性能试验

    周芬蒋正男
    597-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性能,并探讨现有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适用性.方法 研究参数为配箍率(0.42%和0.99%)与纵筋配筋率(0.65%和1.17%),共设计3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观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情况;并记录扭矩-扭转角曲线、扭矩-钢筋应变曲线、扭矩-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构件抗扭性能的影响.结果 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似,有少筋破坏、适筋破坏以及部分超筋破坏三种破坏模式;构件的极限扭矩基本随配箍率与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构件的主裂缝倾角均随配筋强度比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增加构件的配筋率可以显著提高地聚物构件的抗扭承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对地聚物构件的极限扭矩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值与试验值比值的均值为0.92、变异系数为13.6%.

    纯扭性能地聚物混凝土破坏模式单位扭转角

    蜂窝梁柱子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研究

    贾连光李鹏宇刘洋王春刚...
    608-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蜂窝梁柱子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基于拆除构件法,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蜂窝梁柱子结构与实腹梁柱子结构模拟模型,研究在中柱失效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分析孔型、开孔率和首孔距离等参数对蜂窝梁柱子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 蜂窝梁柱子结构相比于实腹梁柱子结构的峰值承载力增长64.26%,所对应的位移增长73.57%;蜂窝梁良好的成铰机制使悬链线效应发展更充分;孔型、开孔率、首孔距离对其破坏模式、峰值荷载、悬链线效应发展程度均具有一定影响.结论 蜂窝梁柱子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连续性倒塌能力,孔型宜为圆形或六边形,开孔率宜取40%~60%,首孔距离宜取0.75~1.0倍梁截面高度.

    蜂窝梁柱子结构抗力机制塑性铰悬链线效应连续倒塌

    基于电磁调控阻尼器的拉索减振方法研究

    梁栋卢建峰高启战闫峰...
    617-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拉索多阶耦合振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解决该类工程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电磁调控阻尼器,并提出相应减振方法用于抑制拉索的多阶耦合振动;为验证该电磁调控阻尼器的广谱减振性能,针对模型索设计了包括单阶和耦合振动在内的多种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传统黏滞阻尼器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单阶振动问题中,该电磁调控阻尼器能够实现在更宽频率范围内对拉索振动进行减振;在多阶耦合振动问题中,该电磁调控阻尼器能够实现对主振动模态的目标识别与控制.结论 利用电磁调控装置驱动相应的阻尼元件介入振动系统,实现对拉索主振动模态的实时控制,是抑制拉索多阶耦合振动的有效途径.

    广谱减振主动控制多阶耦合电磁调控阻尼器可变阻尼

    中空角钢-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研究

    张波秦笑笑徐光朋
    627-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空角钢-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性能,给出相应的轴压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方法 采用有限元法对叠合构件荷载-应变关系计算,与已有试验数据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叠合构件破坏模态、内力分布以及接触应力等工作机理;以不同材料强度下空心率和含钢率为主要参数分析叠合柱轴压承载力.结果 空心率由30%增加至50%和70%时,叠合柱极限承载力分别降低了9.64%和22.69%;含钢率由5.0%增加至6.0%和7.0%时,叠合柱极限承载力分别增大了8.72%和16.21%.引入混凝土强度增强系数k后得到的轴压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最大误差为2.8%,简化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构件轴压承载力.结论 中空角钢-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较好的轴压承载能力,可满足工程应用.

    中空角钢-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轴压性能混凝土强度增强系数承载力简化计算

    W-LCFST柱抗震性能及弯矩-曲率关系研究

    张旺李格熊清清李海云...
    636-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L形宽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W-LCFST柱)的抗震性能及弯矩-曲率计算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和延性金属损伤的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合理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等肢截面、不等肢截面、轴压比及钢管厚度等参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W-LCFST柱的参数化分析结果和破坏现象,提出柱截面屈服、峰值和极限状态弯矩-曲率的简化计算方法.结果 等肢W-LCFST柱截面高宽比从4.0增至5.0时,初始刚度和正向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6.9%和35.0%;X向截面高宽比从4.0增至5.0时,初始刚度和正向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5.3%和31.8%;Y向截面高宽比从4.0增至5.0时,初始刚度提高了9.4%,正向峰值承载力提高了18.0%;轴压比从0.2增至0.6时,正向峰值承载力和延性分别降低了13.8%和6.8%;钢板厚度从6 mm增至10 mm后,峰值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5.7%和4.9%.结论 有限元模拟、试验和理论计算的结果吻合度较好,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弯矩-曲率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等肢截面高宽比增加,增大X向肢长和增加钢管厚度使柱的承载力、初始刚度和延性有明显提高.

    宽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弯矩-曲率关系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偏压性能分析

    王建超王兴雨任庆新
    647-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的偏压性能,提出其偏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方法 以长细比、偏心率、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及外钢管直径为参数,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考察不同参数对荷载-挠度曲线和荷载-弯矩曲线的影响,并进行工作机理分析;最后基于叠加理论给出偏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在偏压状态下的受力全过程可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3个阶段;长细比和偏心率是影响偏压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其中长细比由40增加到50和60时,承载力分别降低9.4%和18.9%;偏心率由0.2增加到0.4和0.6时,承载力分别降低31.0%和50.3%;由偏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结论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长柱在减轻自重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偏压性能良好.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长柱偏心受压

    螺栓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抗火性能分析

    王宇高国翔洪作全王君伟...
    658-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螺栓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抗火性能,分析其高温下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形式,为螺栓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抗火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螺栓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模型,并采用顺序热力耦合方法对不同工况下螺栓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进行数值模拟;探讨梁端荷载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受火方式等因素对螺栓连接装配式梁柱节点抗火性能影响.结果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由25 mm增加到30 mm时,节点耐火极限小幅增加;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由30 mm增加到35 mm时,节点耐火极限增加显著;与四面受火相比,三面受火时节点梁端位移受梁端荷载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参数的影响更明显;当梁端荷载比由0.7减小到0.5时,节点耐火极限增加了61%~68%;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由25 mm增加到35 mm时,节点耐火极限增加了10%~20%.结论 节点耐火极限主要受节点区域内梁构件耐火极限影响;当梁端荷载比增加时,节点耐火极限减小;三面受火时节点耐火极限明显大于四面受火时节点耐火极限,故对梁上表面进行隔火处理可大幅度提升节点的耐火极限.

    装配式梁柱节点抗火性能耐火极限有限元分析

    近远场地震作用下超高层结构多元联合易损性分析

    王晓磊杨煜阎卫东赵紫旭...
    668-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考虑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近远场地震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抗震能力,提出超高层结构多元联合易损性分析方法.方法 建立并验证了某超高层结构鱼骨模型,选取相关性最强的两个最优强度参数进行多元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建立强度参数与工程需求参数间的对数线性关系,基于最小信息化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判别最优Copula函数.结果 采用最优Copula函数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生成了结构多元联合地震易损性曲面,量化了考虑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的近远场地震作用下超高层结构抗震能力.结论 近场地震动对超高层结构破坏能力较大,未来超高层抗震设计和评估不能忽视近场地震动影响.

    超高层结构近远场地震Copula函数多元联合易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