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炼制与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炼制与化工

汪燮卿 李才英(执行)

月刊

1005-2399

sylz.ripp@sinopec.com

010-62311582

100083

北京海淀学院路18号(北京914信箱9分箱)

石油炼制与化工/Journal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炼油和石化界历史最久的技术类科技杂志。1992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2005年分别获得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被世界著名检索性期刊CA和EI EnCompass、API等收录。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分析与统计》、《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学液相沉积法改性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刘景怡张燕挺梁亚凝宋金锐...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烷偶联剂KH540、甲基硅油以及正硅酸乙酯(TEOS)对ZSM-5分子筛进行化学液相沉积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H3程序升温脱附、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改性催化剂的晶型、形貌、酸性质和孔结构等进行表征,并以1,3,5-三异丙基苯(TIPB)的裂解作为探针反应,对改性催化剂外表面酸密度进行测定,进而将改性催化剂用于乙苯脱乙基型二甲苯异构化反应,评价其催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催化剂上的TIPB转化率下降,表明其外表面酸量减少;通过调整合适的改性条件可以使样品的乙苯转化率提高,异构化活性下降;改性剂TEOS加入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0%,此时改性催化剂上的TIPB转化率约为30%,乙苯转化率约为98%,异构化活性约为5%,二甲苯收率约为100%,苯选择性约为89%.

    ZSM-5分子筛化学液相沉积异构化乙苯二甲苯

    FAU分子筛催化γ-戊内酯脱羧制丁烯研究

    乔堉锴张新宝李俊杰于伟伟...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基γ-戊内酯脱羧制备丁烯反应为碳四烯烃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针对现有无定形SiO2-Al2O3催化剂只能在低空速下运转的现状,开发了一种高效的NaY分子筛催化剂.因其丰富的Lewis酸与适宜的碱性,可在高空速下实现原料γ-戊内酯的100%转化,同时丁烯选择性高达99.6%.NaY分子筛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反应稳定性和反应-再生循环性能,在连续运转1 320 min后,丁烯收率保持在99.4%;经历5次反应-再生循环后,丁烯收率保持在99.2%.在此基础上,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LiY,KY,CaY分子筛,对比研究分子筛中金属阳离子种类对分子筛催化脱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Y分子筛因其适宜的酸碱匹配度,脱羧性能最好;LiY分子筛和KY分子筛次之;CaY分子筛因存在强Brønsted酸位,催化性能最低.

    γ-戊内酯脱羧丁烯NaY分子筛离子交换生物质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甲烷光氧化制甲酸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117页

    硅灰石表面改性及其在顺丁橡胶中的应用

    陈佳敏汪称意董卫龙赵彦冰...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硬脂酸对硅灰石进行表面改性,考察硅灰石尺寸、改性前后硅灰石份数对顺丁橡胶(BR)力学性能、硫化性能及止滑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试证明:硬脂酸与硅灰石表面羟基发生反应,使其疏水性明显提高;力学性能及硫化性能测试表明:相同用量下,添加改性硅灰石的BR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升,硫化速率变小;止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改性硅灰石可以使BR复合材料在冰面和油润滑玻璃表面的摩擦因数显著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未改性的硅灰石与橡胶间界面间隙清晰,而改性后的硅灰石与橡胶间界面间隙模糊.在本试验配方条件下,添加40份改性硅灰石的BR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为10.77 MPa,断裂伸长率为803%,油润滑玻璃表面和冰面摩擦因数达到了 0.48,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止滑性能.

    硅灰石表面改性顺丁橡胶力学性能止滑性能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含模板剂有机胺废水

    杨军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含有机胺高化学需氧量(COD)废水.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和反应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贵金属为催化剂时,COD降幅最高,达到96%;当反应温度为270 ℃时,能耗较低,尾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13.1%,COD降幅约为96%,处理效果较佳.采用贵金属催化剂,在温度为270 ℃、压力为7.6 MPa的最优条件下,催化湿式氧化设备连续运行140 h,产水COD的平均降幅在96%以上.同时进行设备材料腐蚀试验和加速氧化小型试验,通过调整反应原水的pH,解决了设备腐蚀问题.从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综合考虑,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含有机胺高COD废水具有一定竞争力.

    有机胺废水高COD废水催化湿式氧化设备腐蚀

    NEXTCHEM(Maire)公司获得DG燃料公司在美国的SAF工厂许可合同

    许建耘
    128页

    复配醇胺捕集CO2的微波解吸工艺研究

    明惠张子珩杨雪梅杨凡...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醇胺法捕集CO2工艺需要高温(100 ℃以上)解吸的问题,从优化醇胺吸收液组成和优化解吸工艺两方面着手进行工艺优化,在优化CO2吸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微波加热解吸CO2方法,并优化了 CO2醇胺吸收液的微波加热解吸工艺.结果表明:复配醇胺优选由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羟基乙二胺(AEEA)组成,当MDEA、PZ和AEEA的质量比为3∶1∶5时,复配醇胺的水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佳;以复配醇胺质量分数为20%的水溶液作为CO2吸收液,30 ℃下的CO2平衡吸收容量为1.15 mol/mol;利用微波加热,在95 ℃下解吸4 min时即可达到解吸平衡,CO2的解吸率达97.52%,基本实现全部解吸.与传统的加热解吸方法相比,相同温度下微波加热法的CO2解吸率提高62.25百分点,而且解吸时间显著缩短,实现了 CO2低温高效解吸.

    二氧化碳捕集复配醇胺微波加热解吸

    某千万吨炼油企业碳排放及碳减排分析

    吴章柱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炼油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企业,"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其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某千万吨全加氢燃料型的炼油企业全厂碳排放及各装置碳排放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全厂碳排放为2 885.247 kt/a,其中燃烧碳排放占31.12%,催化裂化装置烧焦碳排放占32.55%,制氢过程碳排放占18.05%,外购电力碳排放占17.99%.针对实际情况,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可减少碳排放38.3 kt/a;降低燃料碳含量可减少碳排放95.4 kt/a;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炼油厂可减少碳排放60~120 kt/a;凝气式汽轮机改为电机驱动可减少碳排放188.7 kt/a;优化加工结构,降低原油硫含量,制氢装置可减少碳排放197.6 kt/a,催化裂化装置降低生焦量可减少碳排放318.4 kt/a.长期来看,绿电和绿氢的全面使用,电加热炉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成熟,可实现千万吨炼油企业碳排放降低至500 kt/a以内.

    炼油企业碳排放核算碳减排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产品质量控制优化

    博士孙延吉潘艳秋王成宇...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对过程复杂、系统强耦合的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某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原有PI控制方案,提出模型预测控制(MPC)协同PI控制方案,并探讨了该方案控制分馏单元的可行性及控制效果.结果表明:MPC协同PI的控制方案能够提高装置的动态性能;在汽提塔进料量和汽提蒸汽量波动的情况下,PI控制和MPC方案的震荡次数相近,但MPC方案的稳定时间和控制最大偏差均更小;对于±10%进料量的扰动,PI控制和MPC方案的最大温度相对偏差分别为3.48%和0.07%,稳定时间分别为3.5 h和1.5 h,绝对误差积分(IAE)评价值分别为7.30和0.23,说明MPC方案的控制效果比PI控制更优;同时,验证了 MPC协同PI控制的可行性,表明MPC协同PI控制更适用于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单元的先进控制.

    模拟产品质量比例积分模型预测控制分馏单元

    基于智能算法的多品质多性质原油调合与优化

    熊小琴邢晓凯薛润斌李媛媛...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炼油厂依靠传统经验调合原油难以满足加工原油质量要求和企业利润较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原油相似度最大化和生产利润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在比较5种鲁棒性较强的算法性能基础上,选择融合莱维飞行和随机游动策略的灰狼算法(LRGWO)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LRGWO算法、灰狼算法(GWO)、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和粒子群算法(PSO)中,LRGWO算法所得最优解集的覆盖率、算法的整体性能最优;经过优化求解后,调合原油T1~T4与对应目标原油W1~W4的平均相似度达到95.82%,说明利用所建原油选择和调合模型可以得到与目标原油物性相近的调合原油;根据10种备选原油的价格,在最大采购量为175 000 t的前提下,通过生产利润最大化模型优化调合原油T1~T4的加工量依次为50 000,55 000,40 000,30 000 t,企业生产利润最大为3 358.19 万元.

    原油调合相似度生产利润多目标优化灰狼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