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

金宝莲

双月刊

1008-9713

999www@126.com

024-88487082 88487083

110161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三月创刊,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传播和交流科学观点、发表创新理论和展示科研成果的学术媒体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诠释与行动路径

    李明王艺凝
    513-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厚文化滋养是高校思政课的力量源泉和根基所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两个结合"为学理依据、以"以文化人"为哲理基础、以"守正创新"为道理支撑,是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的必由之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思政课的文化基础,这既是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科学遵循和动力机制,也是文化赋能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立场和鲜明导向.从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方面着手着力,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进而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承载的理论价值与时代魅力,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

    新时代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原则、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胡小娱梁伟军
    524-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多元主体参与、多种资源融入、多样方法运用、多个环节衔接、多维阵地贯通的思政课育人理念,要坚持价值主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协同育人.当前,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育人主体协同合作不足、课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不充分、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精准灵活、育人时空连接贯通不畅等现实挑战.要立足"大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建好多元教学主体协同的"大师资",搭建各类教学资源协同的"大平台",打好多种教学方法协同的"组合拳",构建教学时空一体协同的"大阵地",着力构建各育人要素相协同的育人体系.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课程育人体系基本原则现实挑战实践路向

    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与实践

    杜志强苏婷卫艺璇
    53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是涉农高校"大思政课""农情系国,思想铸魂"理念的话语表达,新时代建构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必须明晰其价值意蕴,厘清其逻辑理路,把握其实践路径.建构新时代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是落实涉农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的需要、提升涉农高校育人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构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新时代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的"魂"与"根",并由此构成了其理论逻辑.建构新时代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要坚持"马+农"相统一的话语主题,凸显"大思政课""课""行""大"的话语特点,促进"大思政课"话语方式的改革创新.

    涉农高校"大思政课"话语体系建构

    新时代青年历史主动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黄洪雷张旭露
    541-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尊重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是总结历史经验的主动精神,是担当历史使命的主体精神.青年是历史长河中推动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对青年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培育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强化青年精神之钙,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创新培育青年历史主动精神的路径,从构建协同培育格局、用好课堂教学平台和社会实践、课程实践各个过程全链条发力,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提升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将历史主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时代青年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精神动力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许晓辉李英杰李歌
    550-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课堂教学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高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仍然面临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平衡不足、教学内容碎片化、支撑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通过有效提升教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素养、完整构建协同育人体系、着力落实协同育人支撑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实现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打破高校各门课程"孤立作战"的困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向同行

    地方红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研究

    谷玉莹刘大勇
    56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资源宝库.地方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宏大的革命历史具体化、在地化和零距离化,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既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及多种方式与平台,又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革命精神,还能够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促进个人全面成长.当前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但在融入过程中仍存在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实践教学的挖掘以及网络教学的开发方面的现实问题.针对当前问题,提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打造多元融入平台等路径,以有效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育人价值,讲好思政课"道理",推动思政课人脑人心.

    地方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黑龙江省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红色文化符号的作用发挥

    杨丽艳席雅鑫
    569-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符号是符号学与红色文化跨学科交融的成果,是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历史沉淀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书写中华民族历史史诗,在这一背景下所塑造的红色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共鸣,更因其深植于民众共同的认知土壤中,而得以被广泛地理解、深切地认同以及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聚合力、精神推动力和经济续航力.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化对红色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利用至关重要,亟须深度诠释红色文化符号内涵特征,多维创新红色文化符号传播载体,全力推动红色文化符号话语突围,从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

    红色文化符号中国式现代化红色记忆

    耕读文化资源赋能涉农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及实现路径

    袁尔纯何含笑
    57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面临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涉农高校思政课应主动对接乡村人才振兴新要求,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然而,涉农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同质化趋势、与涉农专业结合不紧密以及教学资源匮乏等.耕读文化资源蕴涵丰富的思政元素,对推动涉农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耕读文化资源不仅能为涉农高校思政课传递深刻道理提供有力支撑,还是增强其实效性的优势资源,同时也是涉农高校拓展"社会大课堂"的宝贵财富,具备赋能涉农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充分发挥耕读文化资源在涉农高校思政课中的赋能作用,可通过深化耕读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构建深度融合耕读文化的思政课程体系、增强思政课程与耕读教育协同育人效应、加强耕读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形式等切实可行的路径.

    耕读文化资源涉农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与路径探赜

    秦秋
    585-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完备、内涵丰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的文化基石和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和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坚持四个"统一"基本原则的同时,厘清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发展的三重逻辑也非常必要,它是融入的关键前提和重要基础,此外,作为融入对象的思政课应包含高校为大学生开设的所有六门思政课.为保障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与规划;其次要将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建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大师资"队伍;最后要勇于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新时代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的三维论析

    刘友田李锦霞
    597-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程,是科学、系统地培养与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新时代,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的生成逻辑在于夯实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赓续党的百余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的打造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向性、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的实践进路,应坚持以"第二个结合"增强文化支撑、以"守正创新"推进"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完善教育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符合新时代教育事业总体战略布局的特色"金课".

    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