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

金宝莲

双月刊

1008-9713

999www@126.com

024-88487082 88487083

110161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三月创刊,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传播和交流科学观点、发表创新理论和展示科研成果的学术媒体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向度

    刘广林李少丽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厘清其内在逻辑,明晰其时代价值,把握其实践向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诸多价值理念上相契相通且二者同具理论开放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主体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实现路径,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构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文化底蕴.从历史考察与实践向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增强问题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和路径探析

    郑晓娜王镜欢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以厘清声音清晰、内容明晰、理念辨析三重内涵为基础,以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价值意蕴为理论导向,以构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培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各类人才、搭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体矩阵为实践路径,从而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进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明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

    讲好中国故事话语体系中国形象

    辽宁老工业基地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姜芦洋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无数工业遗产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和载体.随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逐步发展,这些工业遗产以文物的形式延续了工业精神和红色基因,焕发活力,重塑价值.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蕴藏着厚重的工业历史文化,拥有众多工业博物馆和工业遗迹,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高度契合,为新时代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立足历史、文化、实践等视角,充分挖掘辽宁老工业基地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需要高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通过加强课程内容设计,将其系统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加强历史场馆建设,发挥工业厂区和展馆载体作用;加强特色项目规划,形成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局面等措施,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传承辽宁老工业基地文化,留住辽宁丰厚工业文化底蕴中的重要作用.

    辽宁老工业基地课程思政文化资源

    数字党建赋能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任延峰安俊学魏忠民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党建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特征,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以沈阳农业大学数字党建平台实际应用为例,平台设计思路以减轻党务工作者负担、赋能党建成效为出发点,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规章制度、程序要求和组织宣传等工作设计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党建工作需求.同时,平台具有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等特点,实现了对传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平台通过设计党建朋友圈、党建风采展示等专属党建阵地,加强党员和党组织之间联系互动,增强党建宣传的信息传播效果;发展党员、支部换届、三会一课、规章制度等模块,解决发展党员、组织生活等党建工作材料不规范问题,满足了管理员、党员、群众以及党委、党支部和不同人群、层级管理的党务需求.对数字党建平台应用效果和取得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指出推进数字党建平台建设是对传统党建工作的功能补充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要积极、渐进式推进而不要"一刀切",要坚持信息标准一致、多样化推广、功能灵活的原则,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围绕务实需求开发升级数字党建平台,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和信息维护,深入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数字党建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

    技术认知、政策激励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依据双栏模型的实证分析

    储成兵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安徽省8个县468户农户的入户调研数据,利用双栏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认知及政策激励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两个阶段(采纳决策、采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以及政策激励中的培训和政府补贴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决策和采纳密度;另外,户主的文化程度和环保意识也正向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决策和采纳密度;但耕地细碎化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决策和采纳密度.提出增强农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健全农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农业技术补贴力度和效果,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等对策建议.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技术认知政策激励

    数据要素投入水平对农业国内大循环的贡献研究

    刘成坤房佳敏陈玉洁李思颖...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推动农业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根据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构建农业数据要素投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分别就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数据要素投入进行评价;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就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其中运用岭回归解决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就农业数据要素投入水平对农业国内大循环的贡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农业数据要素投入水平上存在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农业国内大循环畅通阶段存在差异,畅通水平发展不均衡;研究区域农业数据要素投入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贡献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畅通农业国内大循环;重视分配环节发展,推进数据要素投入应用;协调东中西发展,促进地域合作发展等建议.

    农业国内大循环数据要素模糊综合评价法

    网络社群与网站对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分析——依据AISAS模型

    樊帆李彩梅包程林龙思雨...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休闲农业基础建设相对完善,发展方式多样,备受消费者关注.然而,仍存在乡村特色资源挖掘不足、宣传内容与方式单一等问题.而网络社群和网站是线上搜索与收集信息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消费者参与休闲农业意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明网络社群与网站对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建立AISAS模型,验证兴趣(自然人文、娱乐体验、基础设施)、搜索(网络社群和网站)和行为(消费者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休闲农业的自然人文、娱乐体验、基础设施要素越感兴趣,越会在网络社群和网站中搜索相关信息;从而,对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就越强.因此,网络社群和网站提供的景区信息对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意向产生积极影响,建立网络社群和网站能够有效促进消费者参与休闲农业旅游.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休闲农业的网络社群与网站建设,丰富休闲农业自然人文要素信息传达方式,拓宽休闲农业的网络社群与网站的搜索渠道等对策建议.

    网络社群网站休闲农业旅游行为意向AISAS模型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下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张婧雅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出现使中小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但因企业优势不突出,管理有待加强;政策法规不健全,融资渠道受阻;信贷评估不科学,融资监管困难;区域发展不平衡,融资受惠面窄等问题,使安徽省部分中小企业依旧面临融资困境.基于此,提出完善政府统筹规划,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强化内部结构调整;构建科学信贷体系,加强信贷信息互通;创新金融普惠服务,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等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下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农谚中的农耕智慧、文化价值与当代传承——以江苏无锡农谚为例

    胡燕余静林陈奕翰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谚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集体形成的生产生活经验.以王顺《北夏农谚的研究》所收集的无锡农谚为例,其中包含的时令、气象、作物和经济农谚勾勒出无锡农谚的多元化景象,蕴含丰富的农耕智慧.农谚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语言艺术、作为史料的历史积淀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充实,展现多维度的文化价值,反映对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复杂依存关系的认知与理解.新时代,必须探索传统智慧与现代价值的耦合,通过推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活化传统农谚的内容和融优秀农谚入农民教育等途径,坚持有扬弃地继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机统一,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农谚农耕文化文化振兴无锡

    多元共治视域下乡村治理优化路径探析

    叶陈钦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根据乡村治理现实,优化乡村治理需要发挥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正式组织以及各类议事会、理事会等非正式组织作用,汇聚乡村治理合力.同时,注重文化的浸润作用并发挥道德的协调功能、法治的保障作用,融合乡村治理方式,优化乡村治理环境.此外,加强村干部选拔培养并提高农民乡村治理参与度,激发农民主体性,引导农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多元共治基层组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