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农业大学

金宝莲

双月刊

1008-9713

999www@126.com

024-88487082 88487083

110161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三月创刊,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传播和交流科学观点、发表创新理论和展示科研成果的学术媒体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乡村法治建设的改革演进与思考——以1949~2022年的涉农法律法规文本分析视角

    赵洪亮于子钥任腾跃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和成就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1949~2022年乡村法治建设的历史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不同时期的乡村法治建设成就.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夕(1949~1978年),这一时期的法治发展具有阶级性的特点;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夕(1978~2012年),这一时期的乡村法治建设发展具有与政策紧密结合的特点;第三阶段是新时代的乡村法治建设(2012年至今),新时代的乡村法治建设具有极大丰富性、体系化的特点.乡村法治建设快速发展的成就有涉农立法工作的完善、司法活动的丰富、农民法治意识的提升,但同时乡村法治建设面临立法繁多,缺乏体系;缺乏监督,信息封闭;专业不足,缺乏认知等问题.对此,提出完善立法体系,丰富农村法治;明确治理结构,强化法治监督;加强普法活动,加强法治教育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乡村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法治建设

    新时代高等院校劳动教育内容建设及实践路径

    林征刘青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劳动价值观错位和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亟待研究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模式和实践路径.高等院校要重新审视劳动精神的内在价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培养"任务导向,精神浸润"的劳动精神、强化"知行合一,动手动脑"的劳动技能、推动"面向社会,联动共享"的劳动实践等构建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探索切实有效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树立"课程劳育"意识,建立特色劳动课程体系;坚持"手脑并用"原则,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劳动教育联合机制.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精神内涵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的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张笑楠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建设发展的力量源泉,做好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文化自信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自信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方向,大学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自强的重要载体.目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构建自信自强的大学文化建设意识不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建设力度不足,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大学文化建设力量不足.大学文化建设要置于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坚持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让大学文化建设"强"起来、"火"起来、"亮"起来.

    大学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公费农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策略——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曲韵笙纪鸿飞刘焕奇田义轲...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科生的公费培养政策是实现农科教育变革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对于引导高素质农科人才流入基层农村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优化实施策略,是公费农科生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在分析公费农科生与常规农科生人才培养差异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制定公费农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并从选育优质师资、推进课堂改革,校地联合育人、提升实践技能,设计专用系统、实施过程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公费农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策略,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高等农业院校公费农科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

    学校归属感对大学生就地就业意愿影响及其对策——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芦思宇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经济发展转型、产业优化升级以及人口红利减少等因素影响,人才争夺战在中国各大城市拉开序幕.目前国内关于人才争夺策略主要涉及经济政策及社会服务等,城市间人才争夺策略同质化严重且是政府单方面的努力.高校是大学生成年以来主要身处的环境,高校环境对大学生主体行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有许多研究指出学校归属感与留存感之间存在联系,但尚未发现与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意愿的直接关系.课题组采用学校归属感问卷(PSSM),以江苏省盐城市G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人际关系、学校认同、在校安全感三个纬度测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就地就业意愿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归属感与就地就业意愿具有正相关性,也就是学校归属感越强,就地就业意愿越高.提出,明确城市定位,利用学校归属感错位竞争;加强情感纽带;增强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力度等对策建议,以学校归属感这一重要因素为政府吸才留才政策制定提供新视角与理论依据.

    学校归属感大学生就地就业意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