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杨蓉娅

双月刊

1674-1293

sypfbx@vip.sina.com

010-84008103

100700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诊断水平、跟踪治疗进展为宗旨,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当好皮肤病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临床医护医技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斑秃新进展

    杨佼崔炳南徐晨琛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斑秃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未明.重度斑秃难以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Janus激酶(JAK)抑制剂具有治疗斑秃的潜力,许多病例报道及大型病例系列研究证实JAK抑制剂治疗斑秃的疗效.2022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巴瑞托尼用于治疗成人重度斑秃.JAK抑制剂通过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阻断细胞因子的细胞内传递,从而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还可能直接作用于毛囊上皮细胞,促进毛囊周期进入生长期.对于重症、激素治疗无效以及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斑秃患者是一个新的选择.该文主要阐述JA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口服及外用JAK抑制剂治疗成人以及儿童斑秃的现状.

    斑秃Janus激酶抑制剂毛发疾病

    边天羽教授治疗白癜风临床经验

    于继鹏马泽刘绿野姚心怡...
    241-24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癜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与免疫功能、氧化应激、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的难治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边天羽教授认为白癜风发病多由风、热、寒、湿、瘀血、肝郁、肾虚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肌肤失养而致白斑,在临床中将白癜风分为血虚风燥证、湿热瘀阻证、肝郁气滞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结合西医治疗,配合增色散等中医外用药及划耳、火针等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效果显著.

    白癜风边天羽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

    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1例

    林洁陈思远方木平
    24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52岁.四肢红斑、丘疹伴瘙痒6个月,加重有水疱1周.皮肤科情况:躯干、臀部、四肢可见边界清楚的环状水肿性红斑,红斑边缘可见米粒至黄豆大小厚壁水疱,水疱排列呈环状,红斑中央可见坏死、糜烂面,渗出不明显,部分红斑中央可见褐色痂皮附着,部分痂皮脱落遗留领圈状脱屑.右侧髋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中部胶原束间、血管周围、附属器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尘核浸润,未见血管纤维蛋白样变.诊断: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治疗:给予甲泼尼龙40 mg每日1次口服,同时给予护胃、补钾、补钙等对症治疗,卤米松乳膏及夫西地酸钠乳膏外用.

    嗜中性皮炎类风湿性

    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1例

    贾红侠冉立伟
    24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41岁,背部出现皮损,不伴痛痒6个月余.皮肤科情况:背部可见一直径约1.0 cm红色、近圆形、表面光滑的结节,周围有红斑晕,质地略硬,无触压痛.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浸润,呈现上方浸润多且范围广,下方浸润少且范围窄,伴有反应性生发中心;可见"三相"模式,即中央为淡染的生发中心,绕以深染的滤泡套细胞,以及淡染的肿瘤性边缘区细胞;并可见较多浆细胞、淋巴浆细胞样细胞、边缘区细胞(较大且淡染的细胞)以及小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偶有大的母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肿瘤性边缘区细胞CD20、CD79a、B细胞淋巴瘤-2(Bcl-2)、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MUM-1)、CD43均阳性,Kappa(浆样细胞阴性),Lambda(浆样细胞阳性),Ki-67达25%;CD3、CD21、Bcl-6均阴性.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示T淋巴细胞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阴性,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阳性.诊断: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

    淋巴瘤皮肤边缘区域原发性

    儿童线状汗孔角化病1例

    刘欣欣毕田田任敏李钦峰...
    250-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儿男,4岁,因左上肢、手部线状斑疹6个月就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示界限清楚的低折光隆起,内可见角化不全细胞,基底层色素环完整;真皮乳头内可见灶性的噬色素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皮肤镜下见多发褐色皮损,边缘堤状隆起,可见双轨征,中央可见角栓.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柱状角化不全,真皮浅层少许噬色素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可见角化不全柱,下方棘层变薄.根据RCM、皮肤镜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儿童线状汗孔角化病.

    汗孔角化病,线状儿童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皮肤镜

    苯扎氯铵致颗粒状角化不全2例及文献回顾

    龙璇周文玉杨雪婷姚南...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2例由衣物消毒剂致颗粒状角化不全.2例患者在起病前均有使用含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消毒剂史.临床表现为皮肤褶皱部位的棕红色斑疹及色素沉着.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角化过度伴颗粒状角化不全,角层内可见嗜碱性颗粒.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嘱患者停用消毒剂后约1个月皮损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皮损大部分消退.现报道2例颗粒状角化不全患者并进行文献回顾分析.

    颗粒状角化不全苯扎氯铵

    书讯

    前插1页

    人物介绍

    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