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造影对剖宫产疤痕妊娠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

    杨成梁王春艳黄恺洪雪...
    28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超声造影(CEUS)在剖宫产疤痕妊娠(CSP)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CSP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CSP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CEUS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阴道超声、CEUS对CSP的诊断效能,观察超声图像表现;对比CSP与非CSP患者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患者CEUS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80例疑似CSP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CSP 60例(75.00%).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CEUS诊断敏感度(96.67%vs.86.67%)、准确度(93.75%vs.83.75%)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P<0.05).60例CSP患者中,阴道超声显示突向包膜外18例,血流分级丰富型36例,孕囊型病灶46例;CEUS图像显示"面包圈"征55例.CSP患者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均早于非CSP患者(P<0.05),峰值强度、增强速率均更大(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CEUS指标孕囊/包块主要血供在疤痕处、绒毛膜/早期胎盘部位完全覆盖疤痕比例均大于超声下吸宫术/宫腔镜(P<0.05),疤痕厚度更小(Z=4.615,P<0.001).结论 CEUS对CSP诊断典型特征为"面包圈"征,相比阴道超声其诊断效能更大,且CEUS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等特征可能影响CSP治疗方式.

    剖宫产疤痕妊娠超声造影诊断治疗

    胸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治疗新进展

    杨帆安晓龙周程沛朱凯龙...
    292-29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椎管狭窄症是由一种或多种病理性的致病因素导致胸段椎管有效横截面积减少,相应层面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致病因素包括黄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及椎小关节增生等.患者多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在人群中其发病率相比于颈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低,但若诊治不及时,预后往往不良,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负担.传统的治疗方式以胸椎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术为主,但存在后柱稳定性结构破坏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期长等不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腰椎疾病方面的发展,学者们也不断探索微创技术在胸椎管狭窄症方面的应用及可行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较早期的显微内镜下减压技术,到显微镜辅助下减压,再到经皮内镜、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胸椎疾病方面的初步探索应用,以及脊柱导航辅助技术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出现.这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均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患者康复.尤其是近3年来,经皮内镜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在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显示出一些优势.本文就该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胸椎管狭窄症微创手术全脊柱内镜显微内镜单侧双通道内镜

    小细胞肺癌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蒋旭苗雷杨琳孙旭杰...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中国乃至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是肺癌中最具侵袭性的亚型.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SCLC具有肿瘤倍增时间短、转移早、预后差的特点.影像学检查具有简单、无创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是肺部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方式.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实现SCLC的早发现、早诊断,从而及时干预,已成为SCLC诊疗策略中值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飞速发展,除了传统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检查(PET/CT),还出现了能谱C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新技术;与此同时,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等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均为SCLC的准确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因此,本文就近年来SCLC在影像学诊断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了解SCLC的常规影像学诊断以及新技术的发展.

    小细胞肺癌计算机断层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检查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深度学习

    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ET、sICAM-1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肖畅杨丹韦天未张泓...
    301-303,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头皮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内皮素(E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受试对象为2021年6月-2023年8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皮针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MCP-1、ET、sICAM-1水平及NIHSS、FMA、MBI评分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MCP-1、ET、sICAM-1水平及NIHSS、FMA、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MCP-1、ET、sICAM-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NIHSS 评分[(5.18±1.68)分]低于对照组[(7.47±2.25)分,P<0.001],FMA 评分[(47.59±14.62)分]高于对照组[(34.69±13.34)分,P<0.001],MBI 评分[(72.28±18.88)分]高于对照组[(62.59±17.53)分,P<0.001].结论 头皮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CP-1、ET、sICAM-1水平,明显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头皮针康复训练急性脑梗死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痉挛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研究

    王环芬刘薇陈赛亚陈美兰...
    304-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拓展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方案,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痉挛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增加痉挛肌电刺激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患者下肢肌痉挛疗效水平,测定下肢肌电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数目,评价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水平,检测腓肠肌超声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下肢肌痉挛治疗总有效率(94.29%,66/70)高于对照组(81.43%,57/70,x2=5.423,P=0.020);观察组干预后小腿三头肌MUAP数目(10.92±1.74)显著少于对照组(14.86±1.85,t=12.979,P<0.001);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FMA)、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腓肠肌羽状角度(PA)低于对照组,而肌纤维长度(FL)和肌纤维厚度(MT)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痉挛肌电刺激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疗效水平,缓解下肢肌痉挛程度,促进患肢肌肉结构及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脑卒中下肢肌痉挛康复训练痉挛肌电刺激A型肉毒毒素

    朋辈联合CBL导入情境模拟教学在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王高祥吴明胜徐广文吴汉然...
    308-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使用朋辈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导入情境模拟教学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参加住培的60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法组(A组)和朋辈联合基于CBL导入情境模拟教学组(B组),每组30人.全部教学结束时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培训结束时需要进行理论与技能考核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组住培医师在年龄、性别、最高学历、专业、参加规培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科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7,P<0.001;t=3.607,P=0.001).B组Mini-CEX评价等级中优秀的占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ini-CEX分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P=0.010).2组在DOPS评价等级及分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69,P=0.385;t=0.405,P=0.687).B组满意度等级中比较满意的占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7,P<0.001).结论 朋辈联合CBL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教学方面能够很好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住培医师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朋辈教学案例学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基础能力考核胸外科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生培训中的应用

    宁金卓何凯翔程帆
    312-31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实习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形式通常为带教老师口头讲述教学,知识流向主要为"带教老师-实习生"单方面传授,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PBL)联合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CBL)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习的50名实习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人).实验组采用PBL结合CBL的教学模式进行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口头讲述的形式进行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后2组均进行理论综合测试及教育后自我评价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诊疗思维考试成绩[(44.54±3.75)分]和总成绩[(87.80±3.2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4.26±2.42)分、(78.28±4.03)分,P<0.001];且实验组学生在熟悉泌尿外科相关知识、建立诊疗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学意识等方面[23(92.0%)、24(96.0%)、23(92.0%)、24(96.0%)]均优于对照组[17(68.0%)、15(60.0%)、16(64.0%)、16(64.0%),P<0.05].在提升学习效率满意度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3人(92.0%),对照组22人(88.0%),P>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实习中采用PBL结合CBL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与质量,应当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合理实践并应用.

    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河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

    张敏任晓斌张雅丽张金佳...
    315-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河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及需求,为该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参加河北省全科转岗培训的80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科转岗培训学员年龄多分布于41~50岁和31~40岁;大专学历占40.18%(309/769);学员执业范围以内科为主(64.76%,498/769);工作地点在乡镇卫生院的占70.35%(541/769).多数学员未参加过全科医学相关学习及培训(69.70%,536/769),不同工作地点学员在参加全科医学相关培训和对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了解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认为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为全科医学相关理论知识(89.34%,687/769)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85.96%,661/769);38.62%(297/769)的学员认为理论培训时长应大于6个月,42.26%(325/769)的学员认为实践培训时长应为7~12个月;44.21%(340/769)的学员认为基层实践教学能更好地锻炼全科医学临床思维,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和工作地点的学员对于全科医学临床思维培养方式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16%(478/769)的学员认为培训师资应涵盖全科、专科和社区,不同学历的学员对于培训师资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0年河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年龄偏大,学历、职称相对较低,培训需求各有差异;多数学员之前未参加过全科医学相关学习及培训,且对全科医学理论及其相关政策了解不足.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训现状培训需求

    浙江省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诊治的观点研究

    娄铮刘颖任菁菁
    32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全科医生对未分化疾病(MUD)诊治现状的观点,为MUD的综合管理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9年6-8月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全科医生425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全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和全科医师对MUD诊治的观点,采用"李克特量表"评分法进行评分,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男性127人(39.1%),女性198人(60.9%),年龄为(38.41±7.74)岁.调查发现54.1%的全科医生在接诊MUD患者时感到有压力,41.6%不知该如何处置MUD,绝大部分全科医生(72.0%)认为值得尝试去帮助这些患者,70.5%的全科医生认为MUD在诊断上具有挑战性,而68.3%的全科医生则认同MUD在治疗上具有挑战性.综合医院工龄越高的男性全科医生,接诊MUD的意愿越高.全科医生普遍认为MUD给患者带来巨大压力.年龄、工龄、职称、学历、工作所在地、医院级别对全科医生诊治MUD患者的能力均存在影响.结论 目前全科医生对MUD诊治信心不足,需建设以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为主导、多学科及社区医院联合的MUD诊疗中心,制定规范化 MUD 诊疗处置流程,实施早期培训计划,培养全科医生的全科思维,提升沟通、诊疗能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及医患共同决策个体化方案.

    未分化疾病全科医生诊疗中心共同决策

    无烟生活 健康中国

    《中华全科医学》编辑部
    325页